金钱 ¥
注册时间2007-6-10
- 积分
- 1464
|
本帖最后由 mondrovic 于 2013-1-31 01:31 编辑
是啊,就回到了原来的话题,10V10绕过AI的问题。
AI因素最小化了之后,玩家可控方面应该大幅度强化才是 ...
zxt1222 发表于 2013-1-30 22:09 ![]()
关于10V10或11V11,至少对于PES/WE上的前景,我持怀疑和悲观态度。
至少在以前或者现在4V4或者2V2的格局下(我玩过2013的一次网络4V4。。。固定光标,但即便是固定了光标,整个场面也非常混乱),经常都会因为几个配合的一方没有默契而导致整个场面乱成一团糟,整个效果,感觉比1星电脑对1星电脑还要糟糕和难看,根本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而我以前在PS2时代其实有段时间很喜欢玩单机2V2,因为有个朋友是和我从小打到大,彼此都相当熟悉对方的风格,确实可以打出很默契的球,而且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之所以觉得2V2好玩,除了和朋友相当的默契以外,还有就是PS2时代实况(后期)的整个框架比较成熟和平衡,而且相对细节也不会那么地多(其实有点类似目前2013的格局),也就是说对于玩家的操作空间,给予的自由度,相对比较高,但也正是如此,反而可以让玩家在有限的”空间“里面把配合层面的东西发挥得更好。就像给粉刷匠一个50平米和150平米的房子,可能在50平米的作业空间里面,他出的活反而会更细致一些,这个相信大家不难理解。
当然PS3上那次4V4固定光标效果非常差的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网络状况已经不足以支持8个玩家同时进行游戏了,更不要说分成两队来配合,以各位的网战经验,这点可能也不难理解。
其实在PS2时代,玩2V2,对于默契的两方而言,能感受到整体配合度和一些打法可能性相对于单机时更加的丰富了,而且如果在2011,2012上,我这么说,自己也会显得不是很有底气。但是对于目前2013中R3在攻防调度上的加入(其实2012也有了)以及2013进攻AI的显著提升(着一点上,似乎大家着墨比较少,但我觉得还是比较明显,而且这种提升还是比较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最后还有2013相对更为完善和平衡的整体框架之下,我感觉3个以上的玩家同时配合,在场面上能够带来的新东西是相当有限的。也就是说,我认为目前2013中,单人和AI主动配合以及配合R3的调度,已经能够实现以往所不能具备的某种整体多样性。
而且之所以会提到3个玩家的配合,也是因为我们在现实中,一次进攻或者一次防守,至少在相对局部的区域(比如多特蒙德的那种小范围的行云流水),甚至是跨区域的一些配合(比如贝克汉姆大范围精准调度,或者是皮尔洛或者哈维的那种近乎于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一些我们第一眼根本就想象不到的机会),所涉及到的球员数量,往往也就是3个左右。这样一来,似乎11个玩家同时参与一支球队的游戏,仿佛就显得有些失去意义了。当然我这个显得有些武断的说法,仍然是基于2013的AI提升+R3攻防调度+整体框架相对的平衡这几个前提之上。
而对于日后的11V11,就说PES/WE上的前景,我觉得至少在足球游戏没有出现相当数量的细节真正需要有相对应数量的玩家来分别把控之前,11V11最好的效果也就是接近目前单机1V1时某一方的整体配合度。但这样一来,我不仅想问,如果不能做到超越单人控制一支球队时所能呈现的水准,那么多人配合的意义又何在呢?更何况,我在前面几页中所提到的”玩家视角“--也就是那种类上帝的视角(其实应该是类观众视角,但因为观众在实际中又不会真正参与到比赛中,所以这种可以从整体和细节各个方面控制比赛的”观众“,我觉得姑且就可以称为”类上帝“),而且这种视角被广大玩家所接受和遵循(我相信无论是wide,还是long,都还是属于这样的视角,也是,我斗胆估计,99.999%的玩家,包括进行N.V.N的玩家在游戏中所采用的视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者说从根本上来说,就已经决定了这样的电子足球游戏的相对抽象和概括的本质(这点我似乎重复了太多次了),而且这和11位玩家,分别参与到游戏中,所体现的那种全面细节把控,本质上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说要去创造一个11V11的足球游戏平台/媒介,我觉得如果不能改变玩家各自的上帝视角,感觉上还是会显得很奇怪:因为多人游戏,本身就意味着每个玩家不再是单一的球队”上帝操纵者“,而在11人同时游戏的情况下,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在模拟一个个体球员的一场比赛中的表现了,那么既然要进行这样的模拟,11人中的每个玩家的视角,恐怕也应该从”上帝“降格到”球场上的个体“,也就是BAL的默认视角。而这样的视角,有多少的玩家(包括N.V.N的玩家)会真正的采用,我表示怀疑,而即便有玩家真正采用了以后,其操作效果因为平板显示器非常局限的视角/知觉呈现(比如在游戏中的BAL视角,我们没有”余光“,不能自由快速地转身扭头观察周围情况,甚至也无法真正体会到球员在球场上的那种位置感,也无法获得其他现实知觉所能给予的那些”外部信息“),所带来的实际操作效果,更多的时候,只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坚持即便N.V.N也采用LONG/WIDE的类上帝视角,但这样一来,至少在我看来,就已经是承认和接受了某种与11V11精神完全相悖的大前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