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653|回复: 1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S3] 现实VS游戏:关于实况2013的游戏节奏,写实度,以及思辨性的一些随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 0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ndrovic 于 2013-1-22 02:53 编辑

一直觉得实况2013相当地出色,也一直想仔细谈谈2013 3个多月玩下来的一些体会,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说好,没有任何意义,难免还会引来某些销量冠军拥趸的口水。前几天误打误撞和cheungking兄交流了一下,感觉大家还比较投机(我把他误认为是重庆老乡,结果他是香港同胞,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香港同胞,竟然和我一样,不太喜欢英超,也不大喜欢英超过于求快的打法,都觉得其中缺少了一些思考和回旋的余地)这两天零零碎碎看了点球,比如曼联V热刺,比如尤文的进球集锦,帕奇尼的那个挑球,晚上和好友短信上随便聊了几句,然后写了一点,感觉似乎也可以算是自己对目前这代实况的一些较为具体感受,在此稍加整理,供各位斧正。

1. 关于节奏,总体而言,我一直觉得作为一款游戏,实况2013的节奏和现实相比,还是相对偏快的,考虑到将90分钟的比赛压缩到10分钟来进行模拟,这种节奏上的加快(主要体现在通过中场,拿球接球等动作的过渡上),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也可以说是我一直以来对实况节奏的认识,大概直到昨天为止吧:也就是我“偶然”看到了曼联V热刺比赛下半场近半个小时以后,我突然发现,场上的节奏快得有些让人目不暇接,高速的运作,高速的转换,高速的奔跑,但似乎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有较多的失误,门前处理相对更为草率(比如迪福和邓普西在最后扳平之前所错过或者遗漏的机会)以及,在我看来,算是打法上的草率选择(比如热刺在我观看的下半场落后的半小时内,多次在边路腹地就往曼联禁区里面吊球,但我比较纳闷的是,当时场上并没有阿德巴约这样的中锋,热刺前场的整体身高相当地有限,其优势虽然的确是体现在两边的速度上,但似乎到了45度左右的区域就开始冲调,这样的战术选择,我觉得有些死板缺乏变化;而且包括曼联在内,在下半场的一些“推进”(其实不如说是塞+冲跑进去)到对方腹地的进攻中,似乎也因为双方在比赛中的惯有快节奏,而导致在这些不多的进攻机会中,处理球也缺乏一些耐心的过渡。在此我实在无意指责,也没有任何资格诟病热刺,或者曼联,或者英超的节奏和打法,此处只是随便一说,各位不要见怪。


其实关于节奏,我的重点是,昨天的这半个小时的英超比赛,我看下来,发现节奏一点都不比实况2013慢,甚至像伦农,贝尔等人拿球带球的节奏,感觉上要远远快过实况中他们的动作频率,当然我知道英超本来就快,热刺也是出了名的快,更何况是在他主场落后的局面下,快上加急也不足为奇但这还是让我多少感觉有点意外和感慨。所谓的意外,无非就是原来现实英超是可以打得比游戏更快的(即便是在这样相对极端的场面下),感慨的就是作为意甲球迷,我之前对实况快的判断其实是基于对现实意甲节奏的认识而得出的;意甲长期看下来,再玩实况,我便觉得过渡相对少了些,拿球和推进都偏快了,而结合游戏,再和英超的节奏一对比,看来意甲的“慢”的确是有据可循的了。如果现在再稍微修正一下,那么我觉得实况的节奏,如果拿英超标准来看,似乎还比较合适,如果拿意甲标准来看,正常打起来相对会感觉偏快,但如果打法上“讲究”一些,自己追求的过渡多一些,其实也还是可以慢下来的。


2.关于游戏中的写实度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考性,我想具体到一个点上,比如挑球过人的这个假动作。


关于挑球过人,即接短传球时按下R3,并暂时松开方向键,在接球同时球员会将球挑起到膝盖左右的高度,这时如果再按下球员背身的方向键(L3/+),那么他就会相应地将球挑过头顶并转身追球。这个动作是2013“新加入”的,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在前面几代,也不时出现过这样的动作,但是操作上缺乏2013的系统性和写实性以及实用性。我自己在2013中使用这个动作时,会发现,虽然这个动作在现实中,并不算多见,而且游戏中即便理论上带球精度为80+的球员可以在每次接短传时都做出,但是,这个动作能否成功实现过人或摆脱的效果,完全要取决于操作本人对于局面的判断和预计,以及防守一方对我下一步动作和整体防守局面的反向阅读以及由此产生的防守操作。在此我说得有些复杂,如果非常直白地说,就是这个动作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与你和对方的相对位置,以及对方是否会在你背身接球前不假思索地猛扑施压(也就是前面许多代实况里面的常见防守方法)。


但之所以前面说得有些复杂,而且还标红字,其实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操作,虽然看起来不过是个花哨的假动作(拿某位好友的话说,叫做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但实际上对于攻防两端,对于这个操作的前后的快速思考和最终决策的过程,虽然看似只有短短的一秒钟不到的时间,但其中其实还有那么一点博弈论的成分,这个动作能否成功,是取决于攻防两端各自的分析和操作选择以及其他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球员的能力和状态对比,但其实严格来说这点也应该被纳入到双方思考的过程之中),而只有在双方各自做出了决定之后, 这个动作的效果(成功或失败)才会体现得出来。我觉得别的且不论,我们也抛开那故作高深的博弈论玄扯,这个动作似乎让实况这款游戏在某些时刻会突然显得非常地有趣,似乎也更能体现出这个游戏或者足球运动攻守双方对抗的丰富性(也即是,不仅限于速度和身体上的绝对比拼,而且也体现在双方在决策上的对抗),从形式和内容来说,这个看似不算复杂的操作所引发的一系列动作可能(比如我随后可以选择挑或者不挑,而我挑也可以选择90度以内的不同方向),以及结合对方应对的选择所产生的不同结果的可能性(理论上而言),都在相当程度上丰富了游戏的可玩性,乐趣性,思考性以及不确定性


第三段,我觉得关于这个挑球,已经说得有点太多了,但我想说说上面一行,括号中的那个(理论上而言)的含义(其实也可以算是在自己拆自己的台):之所以说是理论上,是因为这个动作涉及的攻防双方的决策和具体操作,虽然看似多样,但在实际中,往往只有简单的两种操作(尤其对于防守方而言,而且我觉得这个动作能否成功,更大程度上是要取决与防守一方的选择),即:扑或者不扑。扑,多半会被过,不扑,对方往往会自投罗网(如果进攻方只是想当然地随意发动这个动作的话),所以这样一来,长此以往,稍微有点经验的玩家,即便以前吃过几次亏,贸然上枪被挑过造成对方突破防线,在以后面对对方背身拿球时,往往也都会选择在他身后保持一定距离,静观其变,随机而动。所以到了后面,如果是长期交手的两方,这个动作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少见(因为攻方都会知道对方知道自己有这一手,不会来扑,那么发动起来丢球的几率反倒高了很多,索性就会减少发动的几率),于是乎,局面看似也就趋于简化和平衡了。


但是,我又把看似标红了,所以我还要再继续一段。上面这前前后后的决策变化和长期对弈的双方各自在实际中对操作的修正(比如攻的一方不会再想当然地随便乱发动了,而防守的一方也知道改变以前随意上抢的操作习惯),这整个过程其实不就是一个你来我往的博弈局面么? 再者,从这个动作的攻守层面上说,双方似乎长期以往会走向某种相对平衡的局面,但是双方对于操作的修正,对于其他层面的攻防,似乎有可能会导致某些不平衡的局面。长话短说,如果防守一方不敢在贸然上抢,甚至会提前退一步来为自己“留个后手”,那么试想一下,你操作的伊布或者卡瓦尼或者C罗这种球员在禁区前拿球的时候,如果对方不敢上抢,甚至还退后一步,你拿球以后快速转身+抽射并获得进球的可能性岂不是增加了不少了么? 对此我不再过多发散了,但我要说至少我和几个朋友长期玩下来的体会就和上面的情况类似,我长期作为这一动作的发动方,一开始我会占些便宜,后来他们知道不扑了,我也冒失了几次把球丢了,于是我也知道要见机行事了,然后我发现这样一来我的拿球空间又提高了,对方在我拿球的时候不太敢上抢了,于是在各个区域拿球处理的时候也从容了不少,甚至也会多出一些射门的空档。然后再后来,朋友以为我不会再做这个动作了,有时候他们落后的时候忍不住又来扑,然后我抓到机会又把他们挑过了。


好吧,忍不住再说一段。和这个假动作有类似博弈效果的,还有后跟90度压步变向(C罗早年时常用的那一招),对于交手双方,也是会产生类似的多次决策之后的修正最终进入某种平衡的博弈,但随后又可能会打破其他攻防关系的平衡。因为虽然动作不同,但整个博弈过程类似,所以我不再赘述了。其实最后我想说,昨晚看到热刺的贝尔在边路用了一个挑球过人,然后今天又看到帕奇尼在禁区里面也用了一个幅度更小(实况中无法实现)的精妙挑球然后漂亮地破门(这两个动作应该是在同一天里面出现的),这才让我现在把前前后后的这些体会“大书特书”,因为正是有了现实里面的参照,让我更能体会到实况2013里面的这些细节,其写实度具有相当高的水准(甚至还有尤文博格巴的两脚远射,对应实况2013的远射感觉,我觉得也颇有几分传神)甚至是思辨成分在其中于是也让我有了多说几句的底气吧。希望大家不要见笑。


3. 关于操作,具体而言是关于R3的操作,其实这本来是我今天写这篇废话的重点,结果前面胡乱讲了那么多(但即便是废话颇多第2点,也是和R3有着最直接和紧密的关系)。着一点本来是和朋友聊天的内容,但一看写得比较多了,想发散一下,但索性还是先原文贴出吧:


2013应该是慢中找快的打法比较有效吧,毕竟有身后的杀器,适当过渡和拉扯以后,出了机会或者用R3调出机会以后给一个,应该是这代可纳米的基本模式。而且我觉得最巧妙的设置是R3既是矛,又是盾,防守端可以用R3自由切换,提前退防,所以又可以用这种主动的操作来抵消对方进攻中用R3创造的某种不均衡的态势。 如果不是防守特别好,整体压制特别到位的打法(我不是,但是我碰到过),这代打到一定阶段以后我觉得就是在领悟R3的拿捏了我大多数比赛的胜负手都是R3来创造(制造杀机)或者挽回(提前退防)的,因为大多数人也不会用,或者懒得用,所以总体而言,我占了一定的优势。更何况R3还涉及了大多数的假动作操作,很多都是实用,有效,写实又便捷的动作。所以如果要总结一下,2013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终极操作比拼在于R3,再者它既需要由玩家对整体和细节的理解来引导使用,反过来又可以帮助玩家打开思路,甚至可以促进玩家对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最后在让我来把前面几点再总结综合一下:我没有谈实况2013的整体(一方面我之前说过,再者光说整体云云显得过于空洞,而且或许还有因为实际上我觉得这一代实况的整体已经做得相当地平衡了,从第3点中的KONAMI对R3的功能设置其实就可见一斑,虽然很多玩家可能很少使用,或者仅仅是看到其进攻时的作用),主要侧重在1.节奏,2.假动作(主要以背身挑球为例,包括其他的动作,我觉得也是类似的,只是相对而言,我觉得背身挑球算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动作)的写实度,乐趣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思考含量(或者说技术含量)和3.R3的攻防调度操作以及背后的设置逻辑(以及其中我无意在此继续引申的,类似于假动作系统的那套思考和攻防博弈体系)这相对具体的三点上。


我试图通过这具体的三点(更多的是后面的两点)来勾勒出实况2013在游戏平衡性(比如R3在功能上矛盾结合的设置),写实度(比如挑球假动作,远射,以及我原本想提及的球员能力和风格写实度,但碍于文章长度还是作罢),乐趣性比如我尚未提及的假动作系统对肢体动作的高度模拟度和体现出逻辑性以及其他诸多在游戏中体现的某些不确定因素),以及综合上述几点来看的传神度乃至其中所蕴含的博弈空间思考可能性以及随之而来各种不确定的,微妙的攻守平衡关系的变化(根据玩家双方的变化而随时发生变化)这几点上所体现的某些品质高度


我相信以上的论述终究还是缺乏全面的考量,甚至还掺杂了自己一些主观的倾向。不过在我看来,即便是管中窥豹,如果稍加思索,我们仍然不难发现实况2013所蕴含的(哪怕是为数不多的)亮点(比如平衡性,和趣味性),而其中的一些优点(比如写实度和传神度),似乎也超出了之前我对于实况这款游戏或是对于足球游戏的认识和期待。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实况2013所暗含的某些严谨思辨性(比如我妄自引申出的博弈论,R3的攻防设置理念,假动作所导致的某些平衡关系的此消彼长)更是让我不禁对它和背后的制作团队刮目相看,因为我似乎觉得基于思考角度来说的话,实况2013反而可以启发玩家对于游戏本身甚至是足球运动本身产生一些新的认识,而这在以往实况乃至其他足球游戏中,似乎是前所未有,也是未曾预料的。


在此,作为一名老玩家,我要向这款游戏和它背后逆势而上的团队表达应有的敬意和谢意!


BRAVO WE2013! THANK YOU KONAMI!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50 金钱 +169 收起 理由
dianzhang1983 + 1 原来我也可以评分么?争议是存在的,真爱也 ...
sos501 + 20 我很赞同
LYNYN + 99 + 99 2013之后我看到最好的帖子。
+ 50 + 5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176#
发表于 2013-10-24 06:00 | 只看该作者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2013,是比2012有改进的一代,比2014更美好!
175#
发表于 2013-10-24 05:59 | 只看该作者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2013,是比2012有改进的一代,比2014更美好!
174#
发表于 2013-10-23 18:3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173#
发表于 2013-8-19 22:27 | 只看该作者
lz字数惊人,先顶一个,不过个人感觉节奏加2与现实差不多,不快。但我觉得球员的跑动速度不够快,不像FIFA里一加速就是一个大滑步,很爽!其实真实的步伐也是很大的,跑个十几步半场应该就跑完了,而实况里却要跑老半天。
172#
发表于 2013-8-19 15:14 | 只看该作者
码字很辛苦,支持楼主!
171#
发表于 2013-8-11 23:39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如何, 满天的大力直塞已经毫无味道,就算是R3防守,你也觉得很无聊了
170#
发表于 2013-8-11 21:24 | 只看该作者
2013确实不错!!
169#
发表于 2013-8-11 17:35 | 只看该作者
又拜读了一遍,有见地啊!
168#
发表于 2013-8-11 11:33 | 只看该作者
当成论文来看了,赞楼主,赞K!
167#
发表于 2013-2-4 17:18 | 只看该作者
2013可以收藏,期望它是个分水岭
166#
发表于 2013-2-4 17:15 | 只看该作者
2013可以收藏,期望是个分水岭
165#
发表于 2013-2-4 12:22 | 只看该作者
实况的盘带动作设计是建立在“实战化”、“实用化”、“目的性极强”的日式动作思维基础上的。
实况初期, ...
dianzhang1983 发表于 2013-2-3 14:34

2010这个带球区分苦手和明星球员的例子举得非常好,这就是典型的从纯游戏角度设计而不考虑足球“写实”,区分倒是区分了,可从模拟真实球员带球的状态来说,反而是倒退了——真实球员是360°带球不管哪个球员,你说你K社技术做不到360°带球只能8方向那是一码事,但你能做到8方向带球却把苦手球员做出只能4方向带球那就是设计理念的问题了,游戏自由度居然越做越下降,实况的大堕落就是从PES2010开始的!
同时主机版FIFA10做出了360°带球,玩家一对比立马就清楚了,为什么主机版FIFA10能突破1000万销量?就是因为从个体到整体,FIFA已经从“写实度”上全面超越实况了,后来的PES2011,PES2012,PES2013依然有很多为了游戏而设计不顾足球写实的地方,不管K社这样做是日式思维还是技术力不够的妥协,反正多数足球游戏玩家在有机会对比的情况下,只会选择更写实的那一款足球游戏!
164#
发表于 2013-2-3 18:48 | 只看该作者
wii?你是说wiiu吗?
传统按键是不能去的,实体摇杆更不能,
1,玩家的视角是盯着屏幕看的,需要实体摇杆按 ...
islandking 发表于 2013-2-3 14:05

倒是可以在握着手柄的小拇指附近加个触摸屏
islandking 发表于 2013-2-3 14:19


就是这种,手柄有实体键位,也可能有摇杆。 但是添加一个小触摸屏 (或者背部触摸屏)
目前看来比较容易实现和被接受
163#
发表于 2013-2-3 16:0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是比较游戏和真实比赛之间的对比问题,只因为把标准定的有点高,才引出了这么多玩家对于这款游戏各自的看法。如果用最后一句话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实况在过去十几年时间终于解决了 “传跑之间的结合问题”,也就是西方足球解说员经常说到的“pass and run,run and pass",一个R3键实现了球员传球前其他无球队员往哪里跑的意念(手动控制R3插上跑位),也用R3实现了传球后自己往哪里跑的问题(R3手动二过一),而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实况未来发展的拦路虎,那就是"带”的问题,如果没有把带,传,跑之间的结合做好,那最后一射再精彩,整个游戏也少了足球比赛最核心的部分,一个比较接近“传跑足球游戏”的实况2013——————便是对于本作最好的评价。
  蛇年春节还是以呼唤正能量,过好幸福年为主,(仅管蛇与正能量的结合有些牵强),不过既然上头发话了,我看大家也都别不开心的争论了,祝玩家春节快乐。。。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