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雄心、超越、告别、失败,曼联的这一季——转自狗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1 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一季
联赛冠军,欧洲亚军。也许多年之后,在世人看来10-11赛季与08-09赛季或许并无不同。历史最终记得是冠军,十九冠超越利物浦必将被大书特书。而这一季的跌宕起伏与波澜壮阔也是在此刻慢慢品味才显得弥足珍贵——雄心、超越、告别、失败交织在一起,勾画出曼联球迷的五味杂陈。
克拉夫在派斯利率队第三次问鼎之后送给挚友一句:“老兄,你已经从传奇跨向不朽了。”也正是这个直率的英格兰人曾经对弗格森戏谑一番:“有样东西我有两个,你只有一个;当然,你知道我说得不是老二。。。”可惜弗格森最终也没能在克拉夫生前回击他的欣赏者。他只是不断的进化,不断的蜕变,期待着下一次复仇。当10-11赛季硝烟散去,所有的曼联球迷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去相信,这个苏格兰老头的敌人只有一个——时间。
体系核心
与其他豪门根据体系选择球员不同,弗格森永远在反复调整体系以发挥所有球员的作用。贝尔巴托夫顶着曼联史上最高身价而来,不能始终在板凳席蹉跎时光。09-10赛季的单箭头体系虽然带给鲁尼进球数的飙升。但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很明显——451可以加强整体的控制力,但是无法解决中路推进的乏力。鲁尼反复回撤意味着巨大的消耗,而球队的战斗力几乎与鲁尼的状态成正比,如果鲁尼不幸报销几乎没有第二套备选的赢球方案。
老头子从06-07赛季就开始碎碎念,鲁尼为球队做出巨大牺牲,今后应该更多进入禁区以展现杀手本能。送走CR之后将鲁尼扶正毋庸置疑,但09-10已经证明当鲁尼进入禁区压缩空间之后,小技术的瑕疵展露无遗,而大量的背身处理球意味着鲁尼以最不喜欢的方式处理球的同时面对中卫们对脚踝的杀伤。。。
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只有在特定的体系下贝尔巴托夫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一旦远离三十米区域,他令人DT的速度劣势和跑动能力暴露无疑,在对方后腰的反复冲撞和逼抢当中他将彻底迷失。曾经天真的认为应该由贝巴衔接鲁尼和中场之间的空间,但这是基于中场中路能够顺利推进到中圈弧才能实现的。而曼联中路的推进问题由来已久,在无法保证中路引援的情况下,解决中路推进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
而弗格森在赛季初甩出第一剂药方:世界杯铩羽而归之后状态不佳的鲁尼大量回撤衔接贝巴与中场之间的距离,在完成推进任务之后高速压上带来中路局部的压迫力。在斯科尔斯赛季初体能状况不错的前提下,贝巴、鲁尼、斯科尔斯之间始终保持在十五米甚至更小的距离,曼联推进问题迎刃而解。而始终活动在三十米区域的贝巴从水货摇身一变为进攻杀器。。。
但第一剂药的副作用也逐渐浮现:贝巴和鲁尼都是喜欢在禁区外接球、处理球的前锋,曼联赛季初的进攻经常出现以下局面:贝尔巴托夫在左肋部,鲁尼居于中路,纳尼从左路切入到对方右肋部,瓦伦西亚靠近边线附近;四个人几乎处于对方禁区前的水平线上,曼联的整个进攻体系缺乏层次感。此时需要一名边锋或者一名中场球员无球前插到禁区内形带动对方防守体系的移动,为鲁尼和贝巴的传球以及进攻球员的切入带来机会。无论是单脚的瓦伦西亚还是在左路只会内切射门的纳尼都不太合适完成带动整个体系的任务。。。
于是弗格森甩出第二剂药方:中场中路跑动能力最强的弗莱彻无球前插到禁区,而随后曼联的进攻体系变化如下:当斯科尔斯或卡里克控球,最常规的方式是分边。此时弗莱彻会出现在中场线的右侧也就是边锋和边后卫之间的位置策应。当球转到边路时推进到对方三十米区域,此时鲁尼或贝巴到肋部要球。而另一名前锋在另外葫芦顶游弋。而弗莱彻则在鲁尼或贝巴接球时立刻无球前插到禁区中本应该是中锋占据的位置。而左侧的纳尼或朴智星内切对方右肋部,埃弗拉占据整条左路通道。而此时曼联队员的位置如下,鲁尼在葫芦顶,贝巴、纳尼、瓦伦西亚在三十米区域。大部分时间里弗莱彻从右侧跟着边路的推进插入禁区,而鲁尼和贝巴也随球进入禁区。当球从两侧传中时,贝巴、弗莱彻、鲁尼形成禁区的三点包抄。。。
弗莱彻从右侧切入不仅可以弥补瓦伦西亚在内切方面的不足,也可以弥补赛季初奥谢首发时边后卫进攻能力的下降;同时由于弗莱彻的存在,右侧的防守压力会得到缓解。而弗莱彻的无球前插贯穿于曼联前三分之一赛季,而曼联的进攻体系由于他的带动顺利展开。尽管弗格森由于体系的需要安排弗莱彻前插,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弗格森需要的是在阅读比赛的前提下进行的有效前插。。。因为弗莱彻从右侧切入会由于弗莱彻时机选择的错误带来以下可能性:瓦伦西亚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向右边线压缩;而弗莱彻禁区内接球的时机和选择将决定曼联的进攻能否形成有效终结(有效终结指对方无法形成快速反击),一旦无法形成有效终结,那么曼联此时拖后的中前卫只有斯科尔斯或者卡里克、三名后卫。。。而且弗莱彻过早盲目进入对方半场可能导致控球的斯科尔斯和卡里克被对方进攻球员夹击——如果是斯科尔斯,那么可能通过接球前的预判尽早回传;如果是卡里克,那么被断球反击的可能性暴增。(两名边锋会比弗莱彻更早进入对方半场,在攻守转换瞬间除去回传中卫,唯一可能存在的平行接应点就是弗莱彻)
贯穿于曼联前三分之一赛季就是令人纠结的弗莱彻前插——他的前插显然是弗格森授意的:一方面球队需要他的无球前插展开进攻,而另一方面他的位置感、阅读比赛的能力使他可能将很多黑锅丢给另外一名拖后的中前卫。不得不承认,“蓝领”弗莱彻被迫为体系“白领”是进攻的需要,甚至为此不惜牺牲他“屏障”和“防守轴心”的作用。但是必须承认,另外一名中前卫承担着更大的指责。他们都在为曼联做着不同程度的牺牲。。。
也许是上帝可怜弗格森与曼联的纠结,他安排了瓦伦西亚的重伤(无意对瓦伦西亚的重伤幸灾乐祸,只是在强调这次重伤带来的体系变革)当瓦伦西亚重伤之后,纳尼移位右路是必然的选择。而在右边锋位置上的纳尼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变化:内切,有球前插,无球前插,突破,传中。于是在弗莱彻纠结的前插之后,曼联有了一个新的体系带动者——纳尼。这样的角色转换为随后纳尼的爆发做了充分的铺垫,前场自由人般穿插于禁区内外,他的选择决定曼联进攻下一步的变化。也是在这个特别的时期,纳尼的助攻数据狂飙。但是必须强调,这是弗格森为整体需要对纳尼的放任,他允许了一直游离于体系之外的纳尼肆意的发挥。惊人的助攻数据伴随着的是纳尼大量挥霍机会和鲁尼高高扬起的双手。。。
此时弗莱彻不再需要前插到禁区,只需要在三十米区域中路偏右策应。他与另外一名中前卫的距离被缩短,他开始回归蓝领的角色。再加上之前费迪南德的回归,曼联的防守体系在赛季中开始慢慢稳定下来。而从基恩退役开始,曼联中场一直缺乏一名防守体系的指挥者。除去出众的个人单防能力,更重要的是指挥整个防守体系移动的能力。从加里淡出之前是费迪南德和加里联手指挥球队的整个防守体系,到而今受背伤困扰的费迪南德只能断断续续踢比赛。。。曼联的整个防守体系较之前几个赛季的稳固慢慢的滑落。。。
从弗莱彻到纳尼,两名体系的带动者都存在明显的优点和缺点。冠军杯小组赛的跌跌撞撞、甚至在对马赛的两回合淘汰赛也是依靠球队的经验和弗格森的临场指挥能力才晋级下一轮让人怀疑弗格森的球队究竟能在欧冠走多远。直到曼彻斯特德比鲁尼以倒钩宣告自己的回归时,世人才猛然意识到之前那两剂小药片不过是临时的止痛药。弗格森只是在不声不响的打磨自己的底牌——鲁尼。
09-10赛季已经证明单箭头无法发挥鲁尼的最大威力:大量的背身接球、脚踝的反复杀伤、压缩空间的小球处理。。。当曼彻斯特德比鲁尼在体系里复制斯科尔斯年轻时的角色时,才明白弗格森的用意。赛季初鲁尼的状态不佳的确与状态有关,但是与弗格森全新的体系定位也不无关系:他不再是单纯的终结者,协助推进、串联中前场、边中结合、直塞球,大范围转移——这些过去零星才出现的品质被要求重新梳理,以求在实战中融会贯通。这直接造就了目前为止踢法最成熟的鲁尼,当他将过去为体系作牺牲时所习得的品质融合在一起时,即便是曾经对鲁尼嗤之以鼻的我也不得不承认他所做的处理越来越合理。而我等喜欢马后炮的庸人只能在大半个赛季之后惊呼老头子的深谋远虑——此刻的鲁尼充分证明弗格森当时的挽留是值得的。
从曼彻斯特德比开始意味着全新的体系核心鲁尼重新回归——他没有斯科尔斯的大局观和小技术,但是他有斯科尔斯梦寐以求的身体素质。加以时日,他可以在曼联取得不逊色斯科尔斯的成就。我们再无需寻找斯科尔斯的接班人,而今的曼联队中就有人在复制他年轻时的踢法。也是从此刻起,曼联在欧冠淘汰赛中摇身一变成为怪物。而从此刻起,即使是前半个赛季的MVP纳尼和贝巴也必须为鲁尼的回归让路,尽管他们在赛季初切尔西最摧枯拉朽之时为曼联延续了夺冠的希望。。。
小豌豆没有贝巴的有球能力,但是他愿意进入禁区使整个体系显得有层次感。他愿意将前场的全部球权交给鲁尼,一门心思的在禁区中寻找机会。而当曼联的体系中有一名前锋愿意在禁区里活动时,曾经令人纠结的前插者也可以随之放弃——纳尼的确有更好的个人能力,但是他永远游离于体系之外;比起纳尼可能带来的浪费,瓦伦西亚的团队属性可能发挥鲁尼的威力。纳尼和贝巴从未改变,在变的是曼联的体系,而今他们只能成为曼联常规战术之外的点缀。。。
超级战术大师弗格森
实在无法找到合适的形容词来表达对弗格森10-11赛季体现出的临场指挥能力的景仰之情。曾经的曾经一直坚定的认为他是个超一流的管理者,而仅仅是一个二流的战术水平的教练。但本赛季弗格森在曼联针对于每个对手所做的战术布置不逊色任何一位战术大师。
里皮和希斯菲尔德的机械和严整、范加尔的蛮不讲理曾经令弗格森的曼联手足无措;皇马、米兰、巴萨的中场控制曾经令曼联无处着力。再加上穆里尼奥的主动收缩和贝尼特斯的整体压迫,现在弗格森的曼联可以根据对手的体系随意在这些角色中反复切换。
这的确是整体实力最逊色的曼联,却是历史上最难击败最狡猾的曼联,只因为有目前为止最强的弗格森。如果再给他时间,他的临场指挥持续进化;如果再给他钱,曼联可以媲美任何一支曾经称霸欧洲的球队。但是战术和体系的调整有其局限性,一旦曼联的比赛出现弗格森预期之外的情况或者超过曼联眼下这支班底所能承受的极限,那么弗格森的临场指挥也无力改变任何事情。如果希望曼联能够有更进一步的收获,必须通过一系列引援给弗格森更充裕的人员。
在鲁尼蜕变之前,他可以让曼联把比赛导向阿森纳最不舒服局面,再依靠本队乱战的能力战胜之;也可以在局面丝毫不占优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力获得比分上的胜利。而在鲁尼回归之后他将另外一种能力在欧冠淘汰赛中发挥到极致——利用对方细小的弱点不断的扩大化本方的优势,进而达到此消彼长的目的;短时间内以不合理的打法集中力量打击对方阵容中的一点以获得收益。前者使他在沙尔克主场迅速将对方的攻势消于无形,并且不断的扩大对方后防线的弱点;后者则让他在老特拉福德面对切尔西丢球之后迅速获得进球,进而扭转局面。
对于这个有仇必报的老赌徒来说,英格兰有达格利什,欧冠有巴萨。只要这个世界上尚存有他未能征服的领地,那么他有足够的理由继续下去。
失利
比起09年的失利,这次失利并未带来更多的疼痛。仅仅是输给了一支更全面、更出色的球队而已。即使弗格森上半场一度将比赛变成折返跑的比赛,但是当巴萨下半场做出调整之后,曼联再无力将比赛导向巴萨不舒服的局面——有时候必须承认,“控制”需要足够的力量,而打破“控制”也需要足够的力量。
07年的米兰和11年的米兰采用同样的控制方式,前者可以控制住上升期的曼联,而后者被热刺纯粹的力量和速度冲破。我曾经痴迷于“控制”为核心的战术体系,但是越来越意识到在绝对力量的差距比绝对技术的差距更明显。医疗技术和训练水平的提高为身体的飞速提高提供了可能,将“控制”置于一个恒定的力量体系内已经毫无参考价值,这注定是个力量和技术博弈的时代。
看过常昊的一个访谈:他也曾经对于李昌镐年轻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后半盘表示过质疑,但是在多年之后才明白李昌镐的棋注定在那个时代高人一筹,他只是按照既定的方式控制着比赛的进程,因此即使是半目的胜利也是不可逾越的距离。如果永远执着于算路的精准,是永远无法战胜李昌镐的。唯一的出路与崔折镐们一样,依靠纯粹的暴力流突破控制的范围。
抛开令人厌恶的捂脸和假摔,这支巴萨的人员班底和控制能力足以令大部分球队无处发力,与众多的王朝球队一样,他们将会把足球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引援
曾经跟朋友争论,是小豌豆还是贝尔巴托夫,是弗莱彻还是吉格斯,是瓦伦西亚还是纳尼?最后静下来想想,曼联的中前场充斥着太多优缺点同样明显的球员。你选择优点的同时就意味着承担相应的缺点,一旦对方针对缺点进行调整,那么曼联所能提供的调整也是有缺陷的。
豌豆的无球和贝巴的有球的前锋,弗莱彻跑动能力和吉格斯传球能力的中场,纳尼的个人能力和瓦伦西亚的体系存在感的边锋?只期望曼联的引援少一些缺点非常明显的球员。
由于海瑟尔特殊的历史地位,注定弗格森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探索者。曾经的曼联能够以摧枯拉朽般摧毁一支球队,也可以被大陆的“老油条”消磨殆尽。没人比弗格森更清楚传统英式那种对力量缺乏控制的战术体系的缺点;于是他学习大陆体系控制节奏、打造防守体系;他也会利用英式体系中边锋的优势加强对宽度的利用、制造纵深,借以消解中路的攻防压力。
但是11年的决赛已经证明,尽管曼联的整体性和控制能力达到一定高度时,曾经赖以对抗大陆球队的利器——力量和速度已经消失殆尽。而今学会控制力量的曼联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回力量。。。
足球和生命中总是充满着如此多的讽刺——童年的时候我们装作很世故,饱经风霜的时候希望回归赤子之心。但是归根结底能够返璞归真的是少数。。。。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21:01 | 只看该作者
其中2个观点非常喜欢

1 卡里克总是为防守背黑锅
2 鲁尼的优点结合球队整体 一下子就变得如此犀利
3#
发表于 2011-6-11 22:22 | 只看该作者
我联的极限和老板的贪念成反比。
4#
发表于 2011-6-12 00:34 | 只看该作者
偶是来吐槽骚盘的。。。
5#
发表于 2011-6-12 01:04 | 只看该作者
赛季后半段的鲁尼,我一直说他简直就是年轻时的斯科尔斯

笔者说鲁尼没有斯科尔斯的视野和小技术,我真的不赞同。
6#
发表于 2011-6-12 07:34 | 只看该作者
睚眦必报,老头就是这样的人,只要身体健康
7#
发表于 2011-6-12 08:29 | 只看该作者
可惜巴萨这两刀不知道几时能报。
8#
发表于 2011-6-12 08:36 | 只看该作者
字太长不看了
9#
发表于 2011-6-12 09:51 | 只看该作者
字太多了啊
10#
发表于 2011-6-12 14:14 | 只看该作者
多好啊
11#
发表于 2011-6-12 17:54 | 只看该作者
转载的很好,支持,下赛季准备大耳朵
12#
发表于 2011-6-14 12:51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码了那么多字
13#
发表于 2011-6-14 13:33 | 只看该作者
好复杂的样子,看不太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