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ii 于 2010-9-16 21:07 编辑
第一,全手动传球,很大的噱头,其实问题多多。
按照传球的距离不同来看。
最短距离的传球,也就是以前传给最近的队友,这个其实没什么变化,朝着有人的方向短按一下X就行了。
中距离传球,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中距离传球通常都是一些比较不太容易发现的直塞路线,由于本作的传球需要蓄力,经常就会出现观察了半天跑位找到了线路,结果由于蓄力时间一耽搁,球路被断,或者急于出球导致力量不够。喜欢在中场中路倒脚寻找kill ball的打法必然受限,虽然电脑用起这招很牛逼。
远距离传球,杀伤力最大的传球。高力量,带来高球速,防守球员多数都会来不及反应,可以很轻松地从人群中穿过。接球队员停球则受球速的
影响不大。典型用法,cf带球过中场,和边路的smf做个2过一,smf加速45度往边路带,等cf前插的差不多了,反向45度往禁区里直塞,力量按到最大。成功率高得惊人,剩下的就是你的cf和对手的dc之间的身体对抗了。极度不真实的传球!
最后补一句:如果传球真的都由手动控制,那球员的传球能力值还有什么用?所以全手动的传球是不现实的,电脑的辅助其实还是大量的存在。不看好这个系统下作继续保留。
第二,视角。这个近大远小的视角好不好,见仁见智的问题,反正我适应不了。从we3,4起一直用的视角我觉得没什么不好,反倒是新视角在临近底线附近,角度偏差严重,让我完全分不清是直线还是斜线,按键很受干扰,尤其是处理高球的立体空间感完全破坏,要是弄个没草皮横条的球场更没法踢了。
第三,守门员。都是神经刀,禁区内的无人防守的小角度射门,一扑一个准。弧顶的远射也毫不含糊。但对那种前锋一边扛着3,4个后卫跑,一边射门,却毫无办法。对高球的出击,永远打不远,转身回去还很慢,极容易被吊门,幸亏后卫的补门意识强。守门员一旦跑到禁区线附近,智商急剧降低的毛病依旧。
第四,假动作。
L2配合右摇杆的假动作大多很难使用,真正实战应用还要靠L1+R3。稍微归类一下:单用R3单方向都是上身晃动。单用R3四分之一圈是胯步,绕步。L2+R3单方向是拉球。L2+R3四分之一圈是一些只做一半然后马上反向突破的假动作。L2+R3绕圈是马赛回旋。L2+按R3是挑球过人和极其夸张的大空翼过人。大多数动作可以在保持R3的最后方向同时用左摇杆,会在假动作后追加出变向。所有动作皆可设置在L1+R3四方向上,4组动作每组可以最多由4种基本动作组成,输入L1+R3后会自动依次使出。
总结几个最实用动作。L2+R3后,然后前45度,后脚跟磕球45度变向突破。大空翼过人,这个太淫荡了,挑球起来后,防守球员只能和你硬抗身体,要是在前冲中就直接过掉了。L2+R3斜前45度两次,相当于以前的停球后,L1+R1,稍稍调整趟球后准备射门,守门员对这种射门从来没扑到过,除非你自己打飞。
一句话:有了L1的快捷方式使得过人容易无比。
第五,射门。远射容易打飞,进球软绵无力,这个很多人都提过了。很多必进球都能打得如此销魂。单刀球R1挑射还是大杀器。
第六,无谓的身后绊人犯规太多,影响比赛连贯,而且25米内的任意球太容易进,超出25米则完全进不了,统统打飞。
其他还有一些,但实在没力气写了,总之是变革的一代,但变革的产物一般都是不成熟的,而且有抄袭FIFA之嫌。总体的思路还是看到了进步,期待正式版有更多的改进,多放心思在比赛上,少搞绿茵传奇,裁判球迷这种周边,K社是需要发力的时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