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布鲁助跑,勺子!勺子点球!”贺大饼从加时赛最后一分钟起就点燃的情绪,在这一刻终于迸发到顶点。30岁的我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头绪却有点混乱。看到加纳人痛苦的泪水,我才恍然意识到,乌拉圭又一次在点球中赢了?嗯,天哪,上一次我看他们罚点球的比赛又是什么时候?
“乌拉圭这一次站在罚球点前的是古铁雷斯……只要他打进……球进了!乌拉圭队又一次夺得了美洲杯!”15年前黄健翔解说的声音在我记忆里已无从辨别,但这些斑驳的画面却又一次涌入我的脑海。他们点球赢了巴西队,在1995年北半球的那个夏天,我正在积极备战中考,父母阻挠我看球的情形历历在目。只是,我越来越怀疑那些过往的真实性,那些残缺的影像如今像顽石一样在挤压我记忆的容器:我喜欢的女孩子被一个小混混给骗上床了,图里奥用阿根廷人创造的上帝之手淘汰了巴蒂和巴尔博组成锋线搭档的阿根廷人,弗朗西斯科利送给丰塞卡的那记妙传……或者还有,中国队3比1第二次战胜桑普多利亚队,我买了有生以来第一张盗版cd,我们家能收到了Channel [V],我第一次知道有种东西叫email,我用“爱华”随身听在上学路上听魔岩三杰,以及站在死党偷来家里送货用的卡车上,和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男生女生去青岛看海……
那一年,我15岁。干柴烈火一般爱上了足球(确切的说是94世界杯,但真正义无反顾喜欢足球是95年开始),为之极度狂热。我买当时中学生群体中流行的《足球俱乐部》、《足球世界》以及《当代体育》,搜集任何一张可能搜集到的球星卡,以及大幅球星海报。而95年的美洲杯,则像一道前菜一般刺激着我新鲜而又硕大的胃。对我而言,这是第一次大型盛筵,尽管美洲杯的影响力无法与世界杯和欧洲杯相提并论。但是,足够了。就像每个孩子都有糖吃,每个球迷都有球看,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那一年,黄健翔刚刚走出社会不久,在94年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入央视的他,第一次正式担任首席解说员。他和李惟淼两人慢条斯理、不愠不火的解说语调,并无亮点。但很快的,他们用丰厚、翔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时的幽默来取悦观众,逐渐成为教科书般的经典搭档,第一次让无数球迷知道了原来解说员不仅仅是只会来一句“7号传给了9号”的职业。15年后,这个当年最有才华的年轻人,选择了离开央视这个给予其成长又最终枷锁一样桎梏其才华的地狱,成为一名类似公众知识分子形象的独立评论员。15年,不过沧海一粟,但对一个凡人,也许却是整个青春。
15年有多长?可以让一个嗷嗷待哺的小毛孩成长为对正值青春叛逆期并且对这个世界无比好奇的少年,也可以让这个少年瞬间变幻成为在世俗世界中尔虞我诈的成年人。15年前,乌拉圭捧了美洲杯,骄傲的南美老三一度以为这是他们足球史上一次美丽的轮回,殊不料仅仅是一次短暂欢愉般的回光返照。15年后,跌跌撞撞进入世界四强的乌拉圭人,发现这个美丽的梦又一次即将苏醒,只是就此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还是再度堕入黑暗,无人知晓。15年前,荷兰的ajax黄金一代展露头角,在欧冠中战胜了不可一世的ac米兰,并且迅速在荷兰队抢班夺权,创造了一个后三剑客时代。15年后,当年的大德波尔坐在助理教练的位置上,看着手下这批新一代拥有着荷兰躯体但装着一颗宛如金刚石般坚强的德意志芯片的“发条橙”,并且以德国式的史诗情怀逆转了强大的后现代巴西,又有谁不会感慨时过境迁?
15年前,我中考差了几分,未能过市重点的分数线,最后上了自费。父亲的叹息,母亲的泪水,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多余。15年后,我三十不立,事业落魄,每天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蹉跎不已。幸运的是,至少足球,它从来对我不离不弃。从15年前古铁雷斯罚进致胜球的那一刻起,它就一直这样。今晨的点球大战,让我仿佛很轻易地便回忆起了那些往事。他们都如信徒似的,忠实地蹲在记忆的某个角落里。只是,那一年的夏天,狗一样的岁月,如今都像老旧的磁带一样,已经遁出我的生命轨迹。并且再也不可能有交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