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63|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四川球迷雄起,记忆中的成都保卫战(请那位大大做个全兴队补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8 2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95年11月12日,甲A联赛第21轮,四川全兴3-2青岛海牛。

  甲A联赛1995赛季是四川全兴最难熬的一年,整个赛季全兴队都成绩平平,排名一度垫底。1995年11月12日,甲A联赛还剩最后两轮,四川全兴在主场迎来了青岛海牛队,这是一场双方为保级而争的生死战役。在积分榜上四川全兴队已经没有退路,必须在剩下的两场联赛中全胜才能完成艰难的保级任务,而对手青岛海牛则只需要一场平局即可顺利保级,著名的“成都保卫战”说法也从此由来。

  正因为这场比赛对川军而言,是场生死之战,破釜沉舟、没有退路,因此比赛开始阶段全兴队打得比较紧张,球员有些放不开手脚。上半场双方在沉闷的场面中0比0握手言和。下半场开始后,全兴队依旧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反倒是青岛队率先发力,一度以2比1领先四川,此事的全兴将士如梦初醒,在全场4万球迷的“雄起”声中奋起反击,最终姚夏的进球让四川全兴3-2成功逆转,成都体育中心顿时成为欢乐的海洋。凭借这场关键比赛的胜利,四川全兴重新看到了在绝境中成功保级的希望。  

  “从大喜到大悲,从大悲到大喜,失而复得,得而复失,骀荡起伏,扣人心弦”,这段精辟的概括完整的诠释了这场跌宕起伏的保级大战。

西部孤旅.jpg (59.89 KB, 下载次数: 0)

西部孤旅

四川球迷雄起,记忆中的成都保卫战(请那位大大做个全兴队补丁) - 完全实况--足球迷的家 - 西部孤旅

山哥.jpg (25.22 KB, 下载次数: 1)

山哥黎兵

四川球迷雄起,记忆中的成都保卫战(请那位大大做个全兴队补丁) - 完全实况--足球迷的家 - 山哥黎兵
2#
发表于 2009-2-8 22:3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四川球迷,但很怀念那个年代的四川队
3#
发表于 2009-2-8 22:3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lz 我也是 四川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22:41 | 只看该作者

一点补充

如何回到1995年的成都,是一个无法完成的课题。

我们试图以一种全景来表达对10年前保卫成都的每个分子的尊敬,因为他们造就中国联赛最辉煌时刻。从本报在头版发表《保卫成都》开始,那个城市被搅动在一片沸腾中。

然而,时间改变了一切。魏群说,他患上了轻微的1995遗忘症;余东风已经成为四川足协的官员,姚夏养伤,王茂俊潜心做一个音乐人,全兴董事长杨肇基在接到采访传真一个月里,一直没有给出回应。甚至,川足老教练李英璜和著名球迷张克葵,已经撒手人寰。

10年前,那个著名的排队之夜,杨肇基手拿着话筒爬上桌子——“一定会满足大家,让所有人进场看球。”川军之战,能容纳4万多人的体育场满当当地塞了6万人。而现在,杨肇基不想再提足球。

10年前,《足球》的“保卫成都”名动天下。一个以休闲著称的城市,一时陷入了剑拔弩张。姚夏后来对打进川队一个关键进球的杨为键说,如果你们赢了,你无法走出成都。

10年前,沈立新在成体为保级痛哭失声,而现在,他已经说不出四川队主教练名字。

10年前,有成都球迷抱着一捆人民币就摆在了八一队的面前,唱着“自己的队伍来到了面前”。无数的球迷保级之夜涌向了珠峰宾馆,整晚高喊着“谢谢解放军”。

然后,成都就那样被保卫了。金牌球市扬名天下,但有人说,被保卫了的成都,随后却成了“球迷集体无原则”的滥觞,可以容忍裁判把吉林队气得消极地打了几十分钟球,“6比0”的耻辱在心中作为荣耀全无波澜;可以在甲B打出11比2的时候一笑而过;可以大骂彭晓方一脚把当年的恩人八一队踢下深渊,让“心太软”的歌声淹没在鼓噪之中。

如果说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100万人心中,也有100万个保卫成都的细节。

1995,回不去了。

当事人如今的生活片断是对那一年最好的怀念。


保卫成都战役主要比赛一览

天津三星3比1四川全兴 四川全兴1比0辽宁

四川全兴6比0延边敖东 太阳神2比1四川全兴

四川全兴2比3北京国安 四川全兴3比2青岛海牛

四川全兴1比3大连万达 四川全兴1比0八一


1995年,联赛进行到第14轮,四川全兴队仅排名甲A12强的第11名,9月28日,当时任全国最大专业足球媒体的《足球》报总编辑严俊君在署名文章中率先提出了“保卫成都”的口号。之后的成都陷入全民救亡运动,52天,8场比赛,在1比0战胜最后的对手八一后,全兴保级成功。

沈胖子年前的最后一滴泪


沈胖子参与保卫了一座城市,然后安静地享受了十年的生活,忘记了如何再哭。

十年之前,他排队、怒吼,为一个更好一点的位置与人争夺,与六万人在一个场子里呐喊,但是现在,他拿着一个生意人最喜欢式样的皮包,在茶楼和企业之间来来往往。

不是1943,不是列宁格勒;是1995,保卫成都。

谁是沈胖子?谁是沈立新?在超过一千万人口的成都,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而已。如果加上“那个在1995年保卫成都时为全兴喜极而泣的男人”的注脚,沈立新便活生生地回到了这座城市的记忆里。

1995年四川全兴对阵八一队的比赛是保卫成都的最后一役,因为这场比赛的重要性,当时四川电视台担任现场转播指挥的钟亦工安排几个人上了看台,要求他们拍下球迷在进球或者赛后的镜头。眼下,在四川电视台体育部和本报联合推出“保卫成都十年祭”报道之时(相关纪录片已经在拍摄制作中),钟亦工感叹说:“那天哭的人不止一个,但是拍下来的仅有他。”

十年中除了接受CCTV的两次采访,沈立新消失了。有关他去向的版本很多,但是结果只有一个:这个人不见了。一个球迷,一个曾经那样深刻而鲜活地证明了我们联赛如何震撼人心的人,在1999年参加了一次《五环夜话》栏目后,泯然众人,影踪全无。直到“保卫成都”过去十年后,记者费尽周折找到他。成都东边的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曾威震一方,全盛时期这个厂曾经在地域和实力上占据了成都东边的半边天。沈阳黎明发动机公司(四一零)职工的后代中,出了李铁、李尧等众多著名球员,成都发动机公司(四二零)就是黎明的兄弟单位。上个世纪50年代,从沈阳迁来的一万多各地儿女建设了成发,沈立新的父亲沈和就是其中的一员。四二零厂虽然没有出像四一零厂那样著名的球员,但是成体原先最大的几面大鼓就是他们的,所以他们有最出名的球迷也不稀罕了。

和沈立新的对话就在这样对于过去的回忆中展开,他比约定的时间还要早到,坐在大厅的最远处。他事后表示,如果记者不是曾与他有着同样的生活背景,他不会接受这次采访。

坐在成发集团大门对面的一个阳光生态茶楼里,沈立新的第一句话是,“10年了,我还是老样子吧?”成都人——不管是不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似乎都有这种调侃态度。就在全兴的保卫成都战役中,一位球迷置绅士风度不顾,脱下咬牙买回的皮尔卡丹西服赤膊上阵。兴奋之余才发现,3000多元的西服被烟头洞穿,体无完肤。球终人散之后,此君清醒过来,为了躲过老婆的唇枪舌剑,竟然赤裸着上身跑回家,说自己在路上遇见了劫匪。昂贵的西服就这样丢掉实在可惜,球迷灵机一动,索性将其剪成小布条,扎成一个精致的小拖把。不仅最大限度发挥了余热,而且在与人吹牛斗富时底气陡增:晓得不?老子屋头拖把都是皮尔卡丹的。

沈立新现在是江油市一家实业公司的供应部部长,公司虽然在江油,但是他多数时间还是在成都忙活。10年前,沈立新是成发麾下一个名叫“晚晴工贸公司”的法人代表,他的业余时间都让足球吃了。他几乎跟着全兴走遍了1995年的所有客场,最远到过延边。“一年花在机票和路途上的钱大概两三万吧。”他轻描淡写道。那个时候,如果一个刚刚参加工作分到成发的大学生,一年挣到1万元都不容易,足见这是多么极致的疯狂。可今年,一个老友几次说要给他拿几张冠城的球票,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懒得搀和。”

真正把四川球迷吓得屁滚尿流的是杨为键,一个出了青岛没多少人认识的球员,几乎因为一个进球成为一个城市的死敌。当年,杨为键在四川和青岛比赛中打进一个惊世骇俗的远射之后,沈立新说,“现场差不多也有6万人,但是沉默得就像停尸间。我估计也有少数青岛球迷,但是他们也不敢吱声啊。”好在,姚夏在一分钟之后就解放了成体。沈立新说,这是他生命中最长的一分钟。

正是因为如此喜欢全兴,当降级的危机来临之时,沈立新和他的球迷哥们才心如刀割。在保级大战最后一场的中午,他们照例到外面吃饭。按照习惯,每次吃饭之后都只是下午两点左右。沈立新所在的球迷团体有一个摩托车队,一共有12辆摩托车。沈立新是五羊125,算是里面比较好的摩托,所以经常作为打头的车。一般比赛当天中午吃饭之后,他们通常耀武扬威地在城里走一趟,挥舞旌旗,锣鼓齐闻。下午三点钟不到他们就进场了,忙着准备标语,抽烟,吹牛。

但是那个中午他们早早就进场了。

“真有6万人,真的。”沈立新一边和记者探讨眼下很多俱乐部深感头疼的票务问题,一边回忆当时的盛况。能够坐满4万人的成都体育中心非但座无虚席,而且过道里都塞满了人。全兴董事长杨肇基允诺,让真正的全兴球迷都能够入场。他做到了,体育场的防暴沟里都挤满了人。没有人能够想象万一川队输掉了会发生什么。但的确就是这样。因为太刺激,在和青岛队的比赛中,4个人因为昏倒被送进了附近的成都市第三医院,其中包括当时四川省一位副省长的夫人。沈立新说,翟飚打进一球之后他一直都在浑身哆嗦,他甚至吸了一根烟,点了好几次才点燃。现场的声音让主裁判的终场哨都听不见,沈立新踮起脚跟,看见川队队员兴奋地四散奔走,眼泪一下就下来了——他的脸在电视镜头上成了十年甲A最经典的场面。

说起这次流泪,沈立新没有丝毫不好意思,“乐极生悲,喜极而泣,不都是那么回事吗,我当时感觉就是很自然。”39岁的他已经有一个15岁的儿子,一家三口都属马。沈立新的故事儿子自然也知道,但是小孩不怎么感兴趣。沈立新本来想让儿子学足球,但是他很快发现,儿子对这个一点兴趣都没有,倒是时不时打打篮球,久而久之沈立新也就淡了。他自己都发现足球越来越没有什么看头,1997年是他最后一次频繁地看足球比赛的时候,那年的最后一个主场,四川全兴队在成体有气无力和太阳神打成了2比2,现场唱“心太软”的球迷中,就有这位曾经为全兴保级流过眼泪的汉子。沈立新走出成体时告诉自己,不再看这足球了。

沈立新就从这时候消失了。他先是去了一趟沿海,后来在贵州他待了两个月,这些时间里他的那些球迷朋友没有少找他,但是他没有带手机,这些联络就断了下来。沈立新开始习惯看电视里的足球,从欧洲联赛到国内足球,他不再喜欢到现场去了。

沈立新把玩着手里的茶杯,在做球迷的时候,这位祖籍江苏的汉子从来都只喝酒。“如果四川队获胜了,我们就会到酒吧里,十几个人要上几件啤酒,高高兴兴地喝;如果输掉了,那就喝白酒。”之所以要这样做,球迷们都算计得很清楚:胜利了要慢慢体会,啤酒不会很快就喝醉了;如果失败了,还是几口喝下去,就回家睡觉吧。

凡喝白酒,沈立新原来当然喝全兴。打完八一那天晚上,球迷们在火锅城里起码摆了50桌,上海球迷协会特意也派了4名球迷祝贺。白酒喝得每个人都晕头转向,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两年之后,四川球迷惟一一次客场发生争斗,也就是在上海滩。

2000年12月全兴集团将俱乐部转卖给了大河集团,这个消息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沈立新不再喝全兴酒。他现在对全兴没有什么恶感,但还是感觉被耍了——1995年11月13日凌晨,沈立新不在成都历史上最长的购票长队中,他有球票。不过,沈立新和几个朋友还是到了现场,和老熟人们聊天打发时间。他记得全兴董事长杨肇基当时到现场慰问球迷,这位董事长哽咽着说,“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心情,在全兴队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们坚决地和我们站在一起,有你们的支持,四川足球大有希望!”

随着杨肇基深深的鞠躬,球迷们爆发出一阵掌声……

但这一切如今在沈立新看来就像一部老电影。他不反感实德系,但是他反感现在足球要死不活的感觉。2003年是四川足球第二次保级的尖峰时刻,为了一个中超名额,当地媒体已经第二次喊出了“保卫成都”。沈立新当然知道这一切,不过,他还是一场都没有去现场参与“二次革命”。那年的11月26日,散落在城市各处玩乐的人们玩乐着,后子门外围着徐弘欢呼,用那一年最热烈的方式庆祝着“第二次成都保卫战胜利”的球迷,与1995年相比,已经是一小撮了。沈立新从报纸和电视上知道了这一切,他甚至很喜欢这支球队,“全兴很厉害的时候客场都没有这样吧?2003年我还是知道的,赵旭日、冯潇霆,他们都在四川打出了名堂。”

为什么足球会变成这个样子,沈立新还是觉得联赛搞得不好。“有实力的大俱乐部太少了,没有把联赛的脊梁骨挺起来。我们的足球气候什么时候差过?文革的时候那样乱,踢球的人也不少吧。”他和很多老球员关系都不错,也知道他们想什么。1994年到1996年,四川队里的一些国家队队员都说,我们打过很多比赛,见过的阵仗也不少了,但是一走进成都体育中心,他们的腿肚子都紧。“那时候的足球就是真玩意,大家也都较真。”

上周六,沈立新在塔子山对面的球场参加了一次球赛。他小时候曾经在足球名宿李柏鹤手下练过几天足球,年轻的时候也踢,所以朋友们都愿意拉他去踢。沈立新已经好几年不动了,到了场地上大大咧咧问,“我踢什么位置?”别人一看他发福的身板,就说,“中场吧,哪边觉得感觉好就踢哪边。”沈立新踢了5分钟,年岁不饶人,差不多就到了昏天黑地的地步,他赶紧下场休息,开玩笑说,“感觉就像又回到成体,被杨为键打进一球。”

沈立新有很多朋友,同样有着足球的爱好。10年前他作为一个铁杆球迷的时候,过的是一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沈立新是家里的独子,所以他有什么爱好,家里都很支持。1995年四川队在客场和八一队打成0比0,球迷协会组织了一个专列去西安看球,沈立新也在其中。比赛结束的当天,火车要半夜才发车回成都。这下沈立新他们一帮人都无处可去,转来转去到了鼓楼附近的一家酒吧。没想到这老板是个全兴的球迷,沈立新说,“上来就说西部只有我们是甲A球队,马上叫摆酒,还把一对情侣也叫走了,说是包场。”痛快喝了这场酒,按市价应该给1800元,但是老板死活不要钱。好说歹说,最后收下118元表示了一下。

那次客场征途,起码有800名全兴球迷购买了当地的大刀工艺品,在火车上大家都是侠客,几乎人手一刀。沈立新说,这大刀是自己的儿子最感兴趣的纪念品。作为一个15岁孩子的父亲,沈立新已经难得找到10年前的心态,“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啊,现在他挺酷的,不爱和我们说话,有事还会和我们谈判。”

对于这把大刀,沈立新笑着说这早就是一种预示,“大刀是不能带去球场的,所以我也不去了。”

不看足球 王茂俊还有音乐


那个早上,王茂俊在双流机场等待航班,他去深圳看儿子王弢。一个朋友打来电话,最后提了一句,“大连队明天就和四川队比赛呢。”王茂俊只是轻轻一笑。那个在文革时期在成都旧体育场冲下场的球迷,那位把买冰箱的钱用来买球迷助威的人,那位担任过10年全兴领队的“王管”,仿佛封存在了过去而不曾回来。《财富时代》杂志曾经有一期做过王茂俊的专访,用的标题是“梦断大河”。足球的梦的确来去无踪,虽然他现在还挂着四川足协副主席的衔,却更多活在音乐的世界里,以德瑞女子乐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的身份。

如果是在2002年以前,他绝对不会在实德队飞来成都的时候,离开这座西部足球之城。

“如果我在现场”,一天之后他说,“0比4会让我麻木。”

1995保卫了成都之后,王茂俊常说,他现在没有看到保卫的成果。


蹬着三轮车,做着两个梦


曾经是四川运动技术学院大球系食堂负责人的王茂俊经常被传说是一个厨子,在全兴成绩不好的时候,一些球迷还朝他大喊“快去买菜”。但这不是事实,他连面都不会下,只是一个管理者。在中国运动队里,他在1985年第一次推广了自助餐,喂饱了当时还是小孩子的马明宇、魏群们。食堂里的上一个奇迹属于1952年的都灵俱乐部,他们用40000马克将名不见经传的射手海因策·斯皮科夫斯基从勒沃库森的工厂食堂里买来,从此这位厨子进球如拾草芥。当王茂俊1988年从食堂调动到足球队当副领队时,他把出走的9名主力队员拉回来8个,保留了川足的火种。

王茂俊的一生有两个梦,一个是他的川足冠军梦,一个是从他当知青开始时的音乐梦。当他从大凉山回到成都,每天蹬着三轮车满街送货的时候,这些梦想都不曾泯灭。在全兴转卖之后他承认,“我们从事足球这么多年,也确实没有把足球当成一种产业来做,这方面的意识是很差的……”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他在对待音乐的问题上特别前卫。他从1998年就开始设想,自己能否建立中国西部第一支女子乐团,推动音乐市场的发展,并使乐团在西部乃至全国文化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在大凉山的无数个晚上,当知青的王茂俊吹熄了煤油灯,他当时想的不是自己的笛子就是大队的手风琴,但时过境迁,他尝试的是一个崭新的音乐方式。

王茂俊的这种设想,赢得了一群有志于音乐事业发展的年轻人。他们都来自于我们高等音乐学府,其作曲和演奏演唱水准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2000年8月4日,四川女子爱乐乐团在成都正式成立。乐队型制按照王茂俊的要求组成混合管弦乐团,乐器种类涵盖中西音乐的主要代表乐器。

管理一支乐团并不比管理一支球队更轻松,因为这个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王茂俊说,这些团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他们青春活泼甚至调皮。不会像他年轻时菜市场遇见经常逃课的魏群和刘劲彪那样,可以一句话就可以叫回去继续上课。但是王茂俊却使乐团具有一种一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的形成,也是王茂俊人格魅力使然。一位乐队成员说,“我原先以为王总就是投资者,对音乐一点都不懂,他过来参加排练我才发现,他不比指挥差。”

多年来王茂俊一直坚持让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同台演奏,讲究中西方优秀音乐形象和艺术表达方式的交融发展。这种风格本身就极富创新意识,也是四川省爱乐乐团的生命所在。最初还未正式成立乐团时,只有20多乐手,但是现在已经发展到68人。王茂俊说,“十二乐坊,陈美的激情小提琴,对于爱乐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我们早就做过了。”

独处的音乐:回味过去的足球


2004年4月,全兴正式转卖给大河之后,王茂俊在媒体上发表了给球迷的公开信,其中写道:……我将告别四川足球……四川足球冠军的梦幻破灭了,我的魂魄也彻底断死在成体的绿茵场上……

王茂俊说,大多数足球的场景都在自己的脑海里,像丝竹之音一样萦绕不去。有时候听见鼓点,就觉得还在1995年五里河零下7摄氏度的场地里,一半是寒冷一半是担心地颤抖声;他甚至还记得10年前保卫成都最后一战,郝海东和自己对面遇见的时候的一点头,没有说话,四川足球就在那一场里得到最后的保存。1995年的保级大战胜利让王茂俊回到了空中——再往前5年,四川队在蓬莱击败武汉升级成功时,他也被队员抛到了空中,他在那里,仿佛三万英尺的空中,突然泪流满面。

当然,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如此执着足球的人会忘记这个黑白的怪物。马明宇说,“每次四川足球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他第一个站出来。虽然他现在暂时离开了足球,但是我相信他的心离不开足球。”在王茂俊发表告别公开信之后的几年,他的朋友透露,王茂俊还在尽自己的力量,看看是否还能建立一支四川队,或者,把大河以及后来的冠城重新收购。但他从来都没有承认过,以他的性格,一件事情只有在完全做好之后才轮到说。冠城今年的第一个三连败后,王茂俊把以前的四川队队员都请到了茶楼,但谁都没有办法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人群中有人幽幽地说,“全兴现在刚刚赞助的是乒乓球……”

独处的时候,闭着眼的王茂俊,脑子里满是足球的音符:1972年,他还在当知青,便策划了西昌专区第一届足球运动会;1981年,当中国队击败科威特,离世界杯仅有一步的时候,他站在第一排手举“进军西班牙”,在成都的大街上昂首阔步;当球迷领袖的时候,他们在广州租了一个3张床的房间,20个人轮流睡觉,不睡觉的人就出门逛街;1989年王茂俊开始带队去新疆打赛会制比赛,坐火车要三天四夜,如果有一个是站着的,一定就是他……

当然,他的生活里不仅仅有回忆,还有他的得意——他的儿子王弢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单簧管硕士生,外界传闻,王弢和前奥运冠军刘璇在谈恋爱,但是王茂俊的嘴却严丝合缝,“孩子感情方面的事情我们都管不着咯。”他乐滋滋地说。

除了儿子和音乐,他也和足球圈的老朋友聚会,明星足球队的比赛他还是领队。而且就在2002年重阳节,王茂俊的六十大寿,一个命名为“人生如潮”的音乐会在假日酒店进行。从小时候就受到关爱的川足老将们也上场助兴,唱了全兴队歌和《真心英雄》。

王茂俊说,那是1995年之后他最开心的时刻。

重回成体 魏群:激情只在过去


魏群又回到了成体。确切地说,他在成体旁边的聚友商务会所喝茶。再确切一点,他只要了一杯水。老魏看着杯中的水有些出神,他说,10年前他也是这样看着一瓶矿泉水出神的。

1995年11月12日的下午,他坐在前往成体的大巴上,车过红照壁,这个地段离体育中心还有两公里之遥,但是球迷已经很多了,他们朝着大巴大叫:踩扁青岛!这一天全兴必须击败青岛才赢得保级的先机,而被球迷称之为魏大侠的魏群,就在大巴的窗帘后面,拿着一瓶矿泉水出神。“5轮之前形势变得格外危险了,压力真的是很大。”魏群一本正经地说,他对1995甚至有轻微的失忆症,比如,那年保级成功之后假期他做了什么,至今一点都不记得了。

新装修过的聚友处处都洋溢着现代的色彩,连楼梯底下都装了一个吧台,穿着得体的服务员微笑着服务。魏群说,1995年这个大厅几乎就是空空的,到处都是面无表情的人,球员、教练、俱乐部官员、记者……如果没有胜利,场面将会变成出殡。

和记者一样,魏群很想多叫几个参加1995保级大战的球员喝茶,但是他们都忙着打理自己的事务,主教练余东风在省足协上班,姚夏脚伤还没有好,翟飚带着四川省十运队训练比赛,所以魏群只好一个人来成体转转。魏群说,他的记忆不在保级的那一天,而永远在和青岛打比赛的时候,当杨为键打进那个球的时候,他的感觉是天塌下来了。“其实有时候历史完全是偶然,那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了,在一片可怕的寂静中,我们都像疯子一样跑,断球,反击,随后姚夏射门,扳平,再反超。”后来,姚夏和杨为键在青岛走在了一起,姚夏说:“要不是我把那个球扳了回来,你走不出成都。”8年后的同一天,成都加洲酒店的大堂,杨为健说:“没想到我在成都还那么有名,但我们降级了。”

一场比赛可以毁掉一支球队,魏群轻松地说,比如,当年那支武汉队,就是在升级赛中输给了四川,其中的队员不得不颠沛流离;反之,保级大战拯救了四川足球。当年,魏群在记者的手中看到了那张封面写着“保卫成都”四个大字的《足球报》,他说,“够劲。我觉得我是拿着机关枪在战场上一样。”

魏群和记者顺便到会所里面的球场里看了一下。这个夏天成都连日暴雨,成体中心的草皮郁郁葱葱,魏群眯着眼睛,说,“和八一还有十几分钟的时候,比分还是0比0,我着急之下大喊了一句,没有时间了。几分钟后,翟飚就进球了。”

走到休息室,魏群在里面的一个格子间前坐下来。“这是你原来的地方?”他哈哈大笑,“没有,没有,原来这个地方根本没有这些东西,只有一些椅子。换了衣服就放在上面。”墙壁的涂料,浴室的瓷砖,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一度有传言称因为要致力建设成都CBD,成体有可能被拆掉。“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进球的地方,今后可能变成一个食品超市,或者一家大银行的办公室。”

问到现在的四川足球,魏群沉默了一阵,之后他喃喃地说起,全成都的重心在1995年下半年就在成体中心。接着穿着皮鞋的他,在场地边上做出一个射门的动作,他说,这块场地让人发疯。但十年之后的6月19日,魏群在这个场地上踢了一场友谊赛。他防守的对象是超级女声成都赛区评委常宽,一个体重比他要轻30公斤以上的歌手

保级英雄多操旧业


位于一环路跳伞塔口的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曾是全兴队训练的“老巢”,现在余东风每天从场地边上经过。如今,他是四川省足协的官员,当了12年的教练,余东风第一次和职业联赛暂时告别。和五牛队分手之后,余东风第一次以四川足协官员的身份去现场看球,还引起了当地媒体的猜度。虽然12年来,他几乎当过川渝地区所有球队的主教练,但如今为人处世的从容恬淡态度,还是1995年所塑,这位当时的少帅迅速老练起来了。

余东风曾经爽朗地承认,最后两场保级大战自己在指挥席上心惊肉跳。早在输给申花之后,从看台上传来了铺天盖地的“下课”声就震动了余东风。那一天,余东风感受到了惊涛骇浪般的冲击。他第一次瘫坐在那个指挥席上,几乎无法站立。事后他说,“是许勇搀着我去的新闻发布会。当时我的头脑像灌了铅一样。当你倾其所有但是又得不到理解的时候,那种痛苦是无法言喻的。”更让余东风感到痛苦的是,爽快的徐根宝当着所有媒体的安慰听起来更像是又一次冲击波,徐根宝说,“如果你下课,就到申花来吧。”

改变职业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所以当年参加保级大战的那支全兴队中,不少人都还留在足球圈子里工作。李晓峰和何大旗执掌了四川成年以及青年女足,徐建业、赵磊和彭晓方在五牛辅佐黎兵,在同样的岗位上,吴廉、孙博伟和秦勇也曾共同战斗。其他的很多老将,诸如唐纯、刘文涛、杨哲、李庆和何斌,都在四川省市足协旗下培养青年球员。打进保级最后一个进球的翟飚现在扎根到了成都,虽然他至今不会说流利的四川话,但成都人早就把他看成本地人。他的担子相对来说更重一些,现在他是四川十运队的主教练。在今年的十运会足球预赛中,貌不惊人的四川队硬是啃掉了殷铁生麾下职业一线队员成群的山东队,翟飚再次快意了一把。

保级大战中的两名年轻球员现在还在职业联赛中厮打,1995年奠定了姚夏在四川球迷中的威望。客场1比0胜辽宁,主场3比2击败青岛,在某种程度上,姚夏的这三个进球直接决定了辽青两队降级。命运的安排最后却很好笑,姚夏在青岛踢了两个赛季。眼下,身为五牛队员兼助理教练的姚夏因为受伤,已经3个月左右没有随队比赛。姚夏即将在未来的一周内复出。同样忙碌的是现任冠城队中的邹侑根,和姚夏一样幸运的是,他们这一代球员,几乎经历了整个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

刘斌和陶伟是这个群落中的异类。刘斌踢球时就以头脑灵活著称,他现在拥有自己的软件公司和体育公司,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还是开辟了新的天地。因为离不开足球,刘斌业余时间给成都法警基地的球队当教练,他们的球队在业余圈内小有名声;1995年川队中的两个北京人,赵磊选择留在了成都发展,而陶伟则回到了北京,他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足球生涯:为CCTV做德甲转播嘉宾。
5#
发表于 2009-2-8 22:4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成都的 那时候好小
6#
发表于 2009-2-8 22:55 | 只看该作者
全兴!!雄起!!!雄起!!!雄起!!!
7#
发表于 2009-2-9 00:06 | 只看该作者
当爱已成往事:bz36:
8#
发表于 2009-2-9 00:21 | 只看该作者
刚才在和同学讨论起以前的全兴,正想发帖就看道这个了!和楼主有同样的心情!,感动,15年了,雄起!!!
9#
发表于 2009-2-9 00:24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是四川球迷,现在。。。。。。。。。。。
10#
发表于 2009-2-9 09:54 | 只看该作者
:bz2: 过路无语
11#
发表于 2009-2-9 09:5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重庆人,但我曾经是四川人,我疯狂的热爱的当年的全兴队!那股黄色!那个球市!
:bz4: :bz4: :bz4: :bz4: :bz4:
12#
发表于 2009-2-9 10:03 | 只看该作者
:bz36:  马麦罗 不错 ……
13#
发表于 2009-2-9 12:43 | 只看该作者
4万球迷,呵呵,那是什么年代啊
现在的现场球迷,我发现不到400
14#
发表于 2009-2-9 12:49 | 只看该作者
马麦罗。
伊格尔。
and so on......
那时候经常和我爸边嗑瓜子边看球
然后几乎全兴有好表现的时候
大家都在欢呼:bz44:
15#
发表于 2009-2-9 12:50 | 只看该作者
黄色旋风 马明宇 马麦罗 法比亚怒 刘斌 彭晓方 姚夏 魏群 黎兵 邹侑根 高建斌 徐建业 。。。。支持 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