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z3: 中国不缺少马拉多纳,小罗,梅西这样的人,可是这些人没有球踢,可能在大街上卖煎饼,可能跑运输,因为他们交不起入场费,行贿不了国猪的领导崽子! | 样本一:职业化前成才费大约10万元
武汉。曾代表湖北参加九运会的李某告诉笔者,足球生涯中他在小学阶段花费为3000元,而12岁至19岁这八年期间,花费接近6万。除去正常花费,李某还透露:平时希望能得到教练的提拔往往要给教练员送些“好处”,各级别的球队都是如此。粗略算来,李某的成才费大概为10万元。样本二:职业化后光足校就25万 各种黑钱最高可达100万
成都。据成都市足协青少部负责人介绍:在足校盛行的时代,一个孩子家长每年要承担的培训费一般在3万元左右,这其中不包括比赛的费用。假如一个孩子从10岁开始踢球,到18岁进入一队,并且开始挣钱,那也至少需要25万左右的基本投入。在球员进入一线队的节骨眼上,则往往要将几十万一次性交给教练疏通关系。而进入国家队,同样需要交纳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费用。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黑钱司空见惯,已成为风气。粗略算下来,现阶段一个职业球员的成才费用大概在25万至100万之间。
2007年中国城镇和农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3786元和4140元,以平均在校时间6年计,供养一个中专毕业的足校学生,最少需要一个城镇居民13.1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43.5年的纯收入
成才费:10个李云迪=1个李玮锋 50万元(取成才费的均值)培养一个在中国“千夫所指”的足球人才?!其投入和收益比是不是大了点?!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50万培养一位中国足球运动员,如此等式是否平衡?让我们来算算人们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投入和“产出”,或许你自会得出应有的答案……
“目前足球大环境太差了,实在不利于青少年的选材。奥运结束后,很多搞体育的同行告诉我,家长纷纷把孩子送进体校,宁可选择举重也不愿意踢球,认为足球没有任何发展。我们现在想把足球搞上去,但是因为足球的名声都臭了,很难选到优秀的人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