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俺是从广州白云山开始关注中国足球。这是我心中的中国足球大事
我心中的中国足球大事纪
10.最没进取心球队
中国男子足球队在高丰文的带领下挤掉日本,历史性地杀入1988年汉城奥运会,但小组赛三场比赛两负一平,一球未进被早早地淘汰出局,三场比赛的具体比分为0∶3负于拥有克林斯曼的联邦德国,0∶2负于瑞典,0∶0平突尼斯。一位国际足联官员在比赛之后用“最没有进取心的球队”来评价中国队,这句话至今仍被中国足球界铭记在心。
9.黎兵
1987年,19岁的黎兵在贵州队同中青队的比赛中攻进两球。这两粒入球改变了黎兵的生命轨迹,他得以入选当时正在海埂集训的中青队,开始了崭新的足球生涯。
从1987年到2002年,黎兵在国家队中呆了整整15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几乎踢过除了守门员之外的所有位置,将他说成中国最全能的球员丝毫不为过。
从辽宁到广东再到四川,只要黎兵出现在哪里,他就一定能够为那里带来不断的进球和胜利。
8. 也门小蛇咬了
“施拉皮”把整个中国足球给“涮”了,无论他为中国足球带来过多少促进,多少进步,总之,成绩证明施拉普纳是中国足球历次冲击世界杯中最失败的主教练。1993年5月28日在伊尔比德0-1负于被认为是鱼腩的也门队,随后又输给伊拉克,小组赛过半就已经彻底绝望,这也是中国队历次冲击世界杯最糟糕的战绩。
7.叉腰肌
这个词的来源十分无厘头:足协主席谢亚龙在女足总结会上大批姑娘们没有斗志,没有技术后,认为女足身体肌群中最需要训练的是“叉腰肌”,可姑娘们并不知道他所说的这个肌肉部位在哪里。但“叉腰肌”却从此一炮打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算是对不争气的中国足球及其管理者的嘲讽吧。谢亚龙也因发明“叉腰肌”而获得山寨版诺贝尔医学奖。
6.球霸
一日,李毅在浇菜,忽数十人入园中曰:“萎疯有命,请毅便行。”李毅只得去见萎疯。萎疯曰:“适见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巴林时,道上缺妓,球员性急;吾心生一计,踢输可嫖妓。由是不胜。又值煮酒正熟,故邀毅一会。”李毅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萎疯曰:“毅知球霸之变化否?”毅曰:“未知。”萎疯曰:“球霸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呼风唤雨,小则兴风作浪;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妓院之内。毅必知当世球霸。请试言之。”毅曰:“毅肉眼安识球霸?”萎疯曰:“休得过谦。”
毅曰:“罗马卡萨诺,口无遮拦,可为球霸?”萎疯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毅曰:“曼联坎通那;作风彪捍,飞揣球迷,可为球霸?“萎疯曰:坎通那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球霸也。毅曰:“有一人名称球王,吸毒磕药,向记者开枪:马拉多那可为球霸?”萎疯曰:“马拉多那虚名无实,非球霸也。”毅曰:“有一人血气方刚,东方新星董芳卓乃球霸也?”萎疯曰:“董芳卓藉董卓之名,非球霸也。”毅曰:“爱尔兰基恩,可为球霸乎?”萎疯曰:“基恩虽盛名在外,实乃守门之犬,何为球霸!”毅曰:“如范志义、申思、杨璞等辈皆何如?”萎疯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毅曰:“舍此之外,毅实不知。”
萎疯曰:“夫球霸者,胸怀大志,腹有奸计,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毅曰:“谁能当之?”萎疯以手指毅,后自指,曰:“今天下球霸,惟毅与吾耳!”毅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值黎明之即。毅曰:“天亮了!”萎疯笑曰:“丈夫亦畏天亮乎?”毅曰:“圣人闻天亮必变,安得不畏?”
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球霸惊杀人。巧借天亮来掩饰,大帝应变快如神。”
5.健力宝
1992年4月25日,中国足协与健力宝集团签订协议,正式筹备组建健力宝青年队,同年夏天,足协就当了把湖南卫视,近似超级女声模式的海选站点在天津和大连两个赛区设立,对全国77-78年年龄段的小队员进行初级选拔。深秋,在一个阴冷的天气里,22个大孩子带着无比美好的憧憬与向往,背上了全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期盼,从北京飞往巴西的圣保罗。
这支娃娃军就是中国足球史册上的健力宝足球队。
他们的目标是2000年的奥运会或者往远大了说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当然,他们最终失败了,因为这种大跃进式的策略本身就很荒谬,也就注定了这个过程的结局必然是非常悲壮的理想破灭。
足球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扎实的足球基础,听到有可能在2000申奥成功消息的中国足协就急着忙着的自编自导了一部现代版的拔苗助长,想凭着留学的几十个孩子并指望他们在最短时间里来提高整个中国足球的水平。
时至今日,对健力宝队,有人说是一场一笑而过一无所获的青春误会,也有人说是中国足球的一次大胆蹦极,毕竟初衷是好的嘛,谁叫中国足球太落后了,不想点办法不行,不去做些尝试也不行。 经过尝试的失败何尝又不是一种光荣呢,现在的中国足球甚至可悲到了连尝试的念头都没有了,只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对当年的那支队伍肃然起敬。
4.保卫成都
作为1994年的甲A“黑马”,全兴队在1995年成为众矢之的,在主将马明宇转会、心理准备不足、开局不顺等内外因困扰下,全年一直在中下游沉浮,与94年形成鲜明对比:94年两轮位居榜首,95年9轮积分垫底;94赛季的最低名次(第6名)比95年赛季的最高名次(8名)还要高;94年川军主场只输给万达,95年“蜀道”天险已破。尽管如此,广大四川球迷对全兴痴心不改,一片赤诚,成体中心依然场场爆满———作为职业化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成都主场的存在已经超越了四川一省的意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足球》报振臂一呼,一场“保卫成都”的运动就此展开,最终让四川足球把根留住。以现在的观点看,它是一次公开张扬地运用场外因素的保组举动,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它具有最大的合理性。
3.逢韩不胜
1978年12月泰国曼谷举行的亚运会双方第一次“交火”,靠现在执教水原三星队的主教练、当时韩国队射手车范根的一颗决胜球,韩国队1比0战胜中国。从此以后,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中韩男足26次交锋,中国男足11平15负,无一胜绩。如此表现,在国际足球史上堪称奇观。
2.辽宁十冠王
1984 中国足协杯赛冠军
1985 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1986 中国足协杯赛冠军
1987 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1988 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1989 第九届亚洲足球俱乐部杯赛冠军
1990 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1991 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1992 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1993 中国全国运动会足球比赛冠军
1.黑色三分钟
只差半步到罗马,这句话深深刺痛着中国球迷的心。但那一次,的确是中国足球距离世界杯最近、最近的一次。主帅高丰文遭遇两个“黑色三分钟”,亚洲区六强赛中国队赢了实力不俗的沙特,却输给了被认为是二流球队的阿联酋和卡塔尔,中国队无法把握胜局的毛病从此一直持续多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