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期的低迷与压抑会对自信心产生何种的影响?想知道答案吗?那就去米兰看看吉拉蒂诺吧。三年之前他曾经被誉为意大利未来的希望,在帕尔马视进球如草芥,于是又一位“金童”产生了;三年之后他成了球场上碌碌无为的一名苦工,进球就像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
一次一次的跑动却眼睁睁地看着皮球离自己远去,一次次肉搏式的在禁区附近抢位却撞倒在对方的塔林当中。苦恼,沮丧,摊开双手无奈的摇头成了吉拉招牌动作。是什么原因使得前程似锦的“金童”让人大跌眼镜,是什么原因使得充满灵性的吉拉变得愈发平庸乃至一球难求?我们还得从以下三方面来解析。
一.吉拉只是安切洛蒂战术板上的一颗棋子,并非进攻的桥头堡。
都说吉拉的机会少,这是缘于米兰的阵型打法所致。安切洛蒂喜好圣诞树阵型路人皆知,哪怕是主席痴迷于双前锋的攻势足球,但面对球队在冠军杯中良好稳定的表现,也只能对安切一忍再忍,偶尔的发发牢骚。战术上,米兰讲究控制节奏,依靠中场的熟练配合步步为营拉开空挡然后再轻描淡写的给予对手致命一击,在这种以控球为主的整体打法的球队里,前锋的利益牺牲得最大。整体进攻当前,前锋必须得反复不断的横向跑动扯开对手的空挡给前插的队友制造进攻的机会,而不是常规的纵向直插充当进攻的桥头堡,因此前锋直观的作用就被淡化了,换来的是整体进攻的最大化。在这里,前锋只是颗不可或缺的棋子,不一定是最闪亮的那颗,从而不难看出为什么锋线球员单纯面对球门的机会少了,不仅是吉拉,因扎吉同样如此。舍瓦的离去为何对米兰整个进攻体系影响那么大,正是体现在舍瓦覆盖整个前场的跑动对整体进攻的巨大贡献上。吉拉在帕尔马是进攻的核心,全队的战术打发都围绕着他来打,大量的进球对他而言是很正常的。两支球队,不同的风格,同一名射手,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现象。
二.米兰中场球员的特点制约了吉拉的发挥。
虽然在决赛上因扎吉梅开二度为米兰的夺冠立下了头功,但纵观整个冠军联赛,表现最佳的当属整条中场线。卡卡是欧冠联赛的最佳射手,西多夫屡次在关键场次有惊艳表演,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进攻欲望,是能决定比赛的球员。可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是传球的大师,卡卡喜欢单干,西多夫喜欢卖弄自己的转身技术,对于锋线的支持,不能说没有,只能说不够。最无私的是皮尔洛,可惜他的位置太靠后,离吉拉太远,长传直接找吉拉有点困难,因为吉拉缺乏速度。再说米兰的两个边路,奥多与杨库都不是内切型的边路球员,奥多的传中快速低平,如果传球到位,前锋很轻松的就能破门,可惜作为单前锋的吉拉常常身陷于对方后卫的包夹当中,想抢到点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杨库的传中比较高飘,吉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锋,在身材上非常的吃亏。而反观帕尔马时期吉拉身边的队友,两边分别有马切吉奥尼和布雷西亚诺两名突破能力极强的好手,时常能内切给吉拉喂出高质量的传球,身后更有经典前腰莫菲奥,这是一名把传球当成最大乐趣的球员,有他的传球,吉拉应该会感到幸福。同时吉拉又是帕尔马的进攻核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大量的传球朝你砸来时,想不进球都难。如果鲁伊科斯塔还在米兰,吉拉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三.性格决定一切。
以上的两点都只是客观的因素,吉拉的低迷最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心理。面对困难,我们不能一直埋怨环境,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吉拉和因扎吉在球场上的表情吧,吉拉总是摊开双手无奈的摇头,一脸的沮丧,而因扎吉则是目光坚毅,眼神中充满饥渴。同一动作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习惯,当把沮丧养成习惯,何来的信心?性格决定命运,吉拉太腼腆,极少能与队友沟通,他总是默默地,默默地承受一切,他是无私的,也是孤独的。长此以往,灵性慢慢的被沉默所磨灭,麻木把信心压在了谷底。得不到队友的传球,沉默,不进球;不进球,得不到传球,继续沉默。就这样的恶性循环致使吉拉每一次接球都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动作不敢做了,连普通的传球都要第一时间用最简单的方法交还给队友,生怕自己失误,越怕失误就会越失误。在这一点上,吉拉是要好好跟因扎吉学学了,可惜性格是学不来的,只能靠自己慢慢培养。当面对又一记远离自己的传球,吉拉要学会咆哮,要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意见及时准确的表达出来,如果是正确的意见,又有谁会反感于你的咆哮呢?吉拉是需要改变了,从态度上。
不要怀疑吉拉的实力,因为两次意甲射手第二,我想吉拉的能力无庸置疑,要不然当初AC米兰就不会重金把他买过来了;同时也不要担心米兰会放弃他,因为他还年轻,更因为他是本土球员,米兰俱乐部应该明白,本土球员意味着什么。冠军联赛马上就要打响,双线作战的米兰需要稳定的进球,罗尼的伤伤透了心,因扎吉虽猛也需要休息,帕托还是个明年一月才能上场的小孩,一切的重任还需吉拉来完成。
吉拉,快从低迷当中走出来吧,米兰需要你。
[ 本帖最后由 黯然销魂 于 2007-9-27 00: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