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了两篇关于裁判的,请大家也说说想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0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足球的人性化——电子裁判和真人裁判

英超第三轮,利物浦在安菲尔德摆下鸿门宴,上赛季主场两球完胜切尔西给了红军信心,夏季的投入更是一种宣言和姿态。果不其然,在“漂亮”和“实用”间彷徨的切尔西早早送给托雷斯处子球,但斯泰尔斯下半场莫名其妙地判给客队点球,改变了比赛。马卢达分明跳向芬南,哪里是后者犯规?无需听取双方赛后口角——足协宣布斯泰尔斯停哨一月——便知理亏的是谁。但别忘了,首轮杰拉德对维拉的致胜任意球,同样来自斯泰尔斯大度的恩准。

同一轮,北爱射手希利在最后一分钟为富勒姆扳平的“进球”被裁判无视。“球场内的所有人都看到球过线了,裁判不可能看不见!”劳里·桑切斯面对镜头发飙,“如果主裁和边裁不喜欢科技取代他们,那他们得敢于下决定。我也不喜欢科技,但裁判首先得保证自己吹罚正确。”

判,还是不判,这是一个问题,尤其当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超越生死”的比赛本身时。两场风波令旧话重提:电子裁判是否有介入足球的必要?两年前,热刺的门德斯和毕尔巴鄂的伊劳拉中线起脚,轰破曼联、皇马大门,却因门将演技精湛,若无其事地将球捞出继续比赛,白白扼杀两次世界波,更为“偏袒豪门”一说提供了口实。当值老特拉福德一役的边裁刘易斯为自己辩护:“门德斯远射时,我正在做本职工作,与曼联最后一名后卫平行。除非我比100米世界冠军还快,否则没可能跑到底线。球进门时,我离底线还有25米呢,怎么可能看得清?”

既然人力不能为之,何不借助“一切皆有可能”的现代科技?在“裁判问题重于南方问题”的意大利,早在99年就曾试验过双主裁制,首演即告失败。在相对次要的意大利杯上,对垒双方博洛尼亚和桑普多利亚绝非仇家,仍因球迷冲入场内,比赛中断,双主裁就此不了了之。去年“电话门”丑闻中辞职的前足协主席卡拉罗,为周复一周的争论焦头烂额,遂上书国际足联和欧足联,力主引入电子裁判。“比赛速度越来越快,球员越来越会骗会装,仅凭裁判肉眼难免误判,不如用摄像机监控一切。”对此,业内普遍持反对态度。裁判的存在是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如果每一次吹罚,都需要走流程般反复确认,不惜牺牲比赛的流畅性,便是本末倒置!

普拉蒂尼提议效仿网球,设置底线裁判,但网球判罚也已科技化。“鹰眼”——由场边多部高速摄像机追踪球的落点,成像后传输至电脑进行3D还原的新技术,近年来已在APT赛事中启用。“鹰眼”也被许多足球专业人士关注和期待,FIFA已经同意在英超部分球场安装该系统,讽刺的是,克拉文农场便是试点之一。

进球,是足球比赛双方的主要目的,是最能牵动球迷神经的元素。田径、游泳等项目,依赖精密仪器刻下终点的成绩,然足球毕竟不比田径、游泳,数字说明一切。判断进球,不仅仅有过线与否——“鹰眼”可能否决了66年英格兰对德国的压线球,却会为86年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亮绿灯(如果有个代表进球的灯是绿色)。将来解说员大叫“灯亮了”,而非“球进了”,请不要觉得奇怪。依目前设想,“鹰眼”作用仅限于门线,未来难保其强大功能不会越俎代庖。它既是裁判的助手,也暗示着一个候补方案——你不行,我顶上。裁判身上的压力,不见得会减小。

球员会犯错,裁判也会,争议历来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缺憾未尝不是一种美。笔者并非鼓励将错就错,也希望能在科技帮助下,贯彻公正执法、赏罚分明,只是形式上应当更加人性化。去年世界杯决赛,齐达内的红牌非议颇多,但准确无误。当值主裁埃利松多承认,他没有亲见那著名的一顶,多亏第四裁判坎塔莱霍看了录像后提醒。“世界金哨”并不避讳理论上的“违规操作”,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这条路或许行得通:通过耳麦,第四裁判将关键回放告知主裁,决定权仍在后者。人与人的沟通,是机器不能取代的。


各国裁判的尺度与风格异同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世界足坛精彩纷呈,一大原因在于流派各异,不同的土壤孕育出形形色色的技战术风格,身为执法者的裁判也如是——哨子人人会吹,各有巧妙不同。分析意、西、英三大联赛风格或球员流通的文章数不胜数,鲜有提到裁判因素的影响,而这绝不该被忽略。意大利名记奥梅扎诺说:足球的历史,并非由球队、大赛、球员、教练、老板写就,而是一部裁判的历史。

现代足球鼻祖英国,总爱简单地将球员类型分为“本土”和“大陆”,管你后者球风优雅,非硬汉即软蛋。英超比赛极重速度和对抗,世界范围无出其右,裁判遵循百多年来的惯例(英美法国家),对于强硬火爆的动作并不一棍子打死,只要冲着球去,原则上持鼓励态度。他们注重比赛的流畅性,尽量避免繁琐的哨声搅扰了双方球员和球迷的兴致,亮牌也很谨慎,通常会先教育一番,再犯不饶。如果你够“本土”,你在这儿可以尽情享受拼抢和对脚,而如果你从“大陆”初来乍到,裁判甚至会有意识地对所受“侵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你将怒火撒向黑衣人时,波尔、本内特们通常摇头摆手,“小伙子,这儿是英格兰。”无数头顶光环的外援遭遇了巨大的挫折——切尔西进入阿布时代后从意大利引进的几位杀手穆图、克雷斯波、舍甫琴科均告失败,他们冲着裁判抱怨的镜头远多过庆祝,阿森纳的雷耶斯被内维尔兄弟合力铲出了伦敦,利物浦的西塞则在埃伍德公园腿断筋折,今夏引进的托雷斯飞快起步,得益于正确的态度:“我知道这儿的规矩,我不会假摔。”

假摔算得上英国老少最痛恨的行为,却是“大陆”最流行的把戏。拉丁人踢球崇尚“小聪明”,而英国人将其视为赤裸裸的“欺骗”。在西方,“欺骗”是一个份量很重的词,足以使人跳将起来告你诽谤。偏偏在拉丁人看来,球场上的欺骗未尝不可,似乎舍此不足以证明该球员资质过人。把握身体对抗的尺度,英格兰和西班牙简直分属两个极端,很多西甲球员甚至养成习惯,带球过不去了就先倒地,当那双无辜的眼睛从地平线向裁判望去,半数以上机会哨音已响。为树立威信,西甲裁判喜欢把红黄牌当扑克牌发,名哨如坎塔莱霍、冈萨雷斯等概莫能外。贸然出牌,场上局面轻则失衡、重则失控,赛后欠缺说服力的报告,又成为豪门球会的把柄,贝克汉姆就曾两度申诉成功,赶在关键战役前撤销了自己的停赛。

巨大的利益和曝光,让裁判和球员一样,时刻处于风口浪尖。意大利足球深受马基雅维利主义影响,若为胜利故,一切皆可抛。裁判作为比赛最高执法官,自是球会要拉拢的对象,逢年过节“礼轻情义重”,罗马主席森西人老眼花但思路清晰,人手一块金表相赠。裁判看清前途的方向,在场上恪守两个“凡是”:凡是三强得利益都要帮,凡是弱队受委屈不要慌。尤文米兰若意外落后,补时至少5分钟起。上赛季“风向变了”,国际主场拿下罗马即告“卫冕”,新一代裁判佼佼者特雷弗洛尼,在阿德利亚诺如被闪电劈中般假摔后,近乎谄媚地直指12码——且不管比赛输赢和他人非议,看台上的莫拉蒂会怎么想?著名大嘴、玩具大亨普雷齐奥西在03年为他的科莫屡遭不公待遇愤然,推出一款名为“猎捕裁判”的桌上玩具,比的是谁可以敲更多下玩偶裁判的脑袋。这款玩具是意大利人看待裁判问题的完美隐喻,即便遭遇裁判协会强烈抵制依旧畅销。事实上,史上声望最高的两位裁判孔切托·洛贝洛和科里纳,都以对抗豪门著称,某些决断略显刻意,给外界的整体印象却是刚正不阿。

其他国家的“法官”也各有特点,德国人守时,一俟90分钟便鸣哨收工,俄罗斯“没有不受贿的裁判”(引自《足球公敌》中的采访内容),非洲裁判模棱两可错漏不绝,每一届非洲杯都要成为主角,南美裁判总能为我们奉献趣闻……作为球迷,我们应当少一点抱怨,多一些理解,作为裁判,也必须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日趋激烈的足球,职业化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管理上,科里纳成为意甲裁判负责人后,从训练、分配到场上具体的判罚,都提出了积极的设想。
2#
发表于 2007-9-10 15:5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 误判绝不是“比赛的一部分” 应该尽最大努力避免 完全应该引进电子裁判之类的东东
3#
发表于 2007-9-10 15:59 | 只看该作者
除了明显的偏袒,裁判也是人,误判不应该被无休止放大

66年那一球过去那么多年了,也只是大家在争论是不是进了,但那球如果发生在2006年,我看这裁判早就完蛋了
4#
发表于 2007-9-10 16:10 | 只看该作者
比赛中出现偏袒也无可厚非,裁判也是人:bz36:
5#
发表于 2007-9-10 16:21 | 只看该作者
LS头像性感!:bz34:
6#
发表于 2007-9-10 16:28 | 只看该作者
阿乐法大神的帖子必顶,偶也在你BLOG上留下评论了
7#
发表于 2007-9-10 16:31 | 只看该作者
至少鹰眼技术应该引进
8#
发表于 2007-9-10 18:43 | 只看该作者
德国的裁判比较认真和公正,意大利的比较有人情味,当然假球事件的那些除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