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qq0414 于 2012-2-21 06:12 编辑
![]()
一个为国际象棋早生华发的男人......
个人简介: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统治国象界近 30年。
1963年4月13日,卡斯帕罗夫出生于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童年时期他就以显示出国际象棋的天赋,他在受到苏联国际象棋机构全面的训练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他辉煌的战绩。1980年他获得世界少年组冠军,第二年他并列夺得苏联冠军,随后他又在一系列的国际大赛里频频夺冠。
这时的卡斯帕罗夫的眼光盯上了世界冠军的头衔,而这项冠军有别于以往巡回赛,取而代之的是对抗赛。1984年他一路过关斩将赢得向当时的世界冠军卡尔波夫挑战的资格。1985年22岁的卡斯帕罗夫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从那以后他连续三次击败俄罗斯的卡尔波夫,分别各一次击败英国的肖特和印度的阿南德,捍卫了自己的冠军头衔。
在20世纪90年代,他先后两次和电脑“深蓝”进行人机大战,创造了历史。
2005年3月11日在第九次夺得利纳雷斯超级大赛冠军后,他宣布退役。从期坛退出后,卡斯帕罗夫进入俄罗斯政府任职。
老卡在1984年首次参加世界冠军赛,挑战已称霸棋坛将近10年的卡尔波夫。
“我1984年首次参加世界冠军赛时,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挑战者,我的对手则已称霸棋坛将近10年。那时的我刚刚21岁,已经飞升至国际象棋的世界顶尖。但我没有想到通向顶峰的最后一道关口会阻碍我前进的脚步。当我在比赛中输掉四盘且一盘未胜、再输两盘就将惨败出局时,这种情况令我始料不及。
此时,改变策略已迫在眉睫。还好我并没有绝望,我强迫自己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后面的对局中,我改为“游击战”策略,减少冒险,等待机会。我的对手,苏联同胞阿纳托里·卡尔波夫似乎和我的计划不谋而合,但他有着自己的盘算。他想以6比0的完胜来教训教训我这个后起之秀。因此,他也下得非常谨慎,没有乘胜追击。”
没有卡尔波夫对我的棋局和自身弱点的教育,我不可能在世界第一的位置待这么久。他不仅仅告诉了我弱点所在,而且还告诉了我发现自己弱点的重要性。当时我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但这场“马拉松大战”告诉了我成功的关键。仅有天分是不够的,仅有刻苦也是不够的,你必须深刻了解制定决策的方法。
***频繁改变战略等于没有战略***
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但必须谨慎考虑且有理有据。输棋的时候,你可能会改掉无须改动的部分;赢棋后,则可能会认为万事大吉,其实你可能已经处于灾难的边缘。如果你总是怀疑自己的战略有问题并改来改去,那你根本不需要任何战略。只有当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时,才应当考虑进行根本性改变。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灵活性和一致性的关系。战略家必须相信自己的战略并有勇气坚持战略,同时还应保持足够开放的心态,以便发现何时需要做出改变。改变时必须谨慎考虑,要改就要坚决果断。我们很少像分析失败那样来分析成功。我们总是很容易将成功归因于我们的优势,而不是环境。当事情进展顺利时,我们更应该提出质疑。过度自信,觉得万事大吉,往往会导致犯错。
***你无法始终左右局势***
如果不能根据情况改变棋风,你就别想成为世界冠军。有时,你会被迫在不熟悉的领域中战斗;当条件不能如你所愿时,你也不能逃避。适应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有时为了出奇制胜,你甚至可以故意改变棋风,尽管这么做总有作茧自缚的危险。在1995年与印度棋星阿南德的纽约世界冠军对抗赛上,我就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胜利。对抗赛下到一半时,我和阿南德各胜一局,平分秋色。我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变例而改走光名字就令人恐惧的西西里龙式体系,那是一种我从未在正式比赛中用过的防御体系。
我并非无意为之,是其他因素促使我选择了龙式体系。龙式体系会导致复杂的对攻局面,白棋必须选择最激烈凶狠的下法才有机会获得优势。阿南德看到龙式变例后感到很吃惊,他心想我对此肯定准备充分。此外,我们的研究显示阿南德对龙式体系的经验极其有限,相比其他激烈的开局变例,阿南德不太喜欢龙式体系。他认定如果自己冒险走主变,肯定凶多吉少。所以他没有走主变,也没能及时调整,结果下得畏首畏尾,输了两盘。
***灵感与勤奋***
“每个人,无论处在什么年龄段,都有一些尚未开发的天赋,即使是那些在职业生涯中登上顶峰的人也是如此。古巴人卡帕布兰卡被视为一个战无不胜的下棋机器,这样的名气是有原因的,他曾经连续八年不败。卡帕布兰卡厌恶做研究,虽然他不像自己声称的那么懒惰,但传说接受了这种说法。卡帕布兰卡是一个讲究饮食的人,他在古巴的外交部有一个挂名职位来承担他的花销。他很少认真研究对手,而且喜欢以此自夸。他的天赋极高,使他自信可以逃脱任何陷阱,而通常确实如此。”
“1921年当卡帕布兰卡从拉斯克手中夺得世界冠军头衔时,人们都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姗姗来迟的加冕仪式。卡帕布兰卡将会统治国际棋坛数十年。“卡帕”让国际象棋变得简单了,至少对他来说是这样。但他太依赖自己的天赋了,他的头衔仅仅保持了六年。与他相反,战胜他的俄罗斯人阿廖欣是有史以来最狂热、最专注的棋手。“
“在国际象棋还普遍作为绅士运动,其职业性还饱受质疑时,阿廖欣第一个把国际象棋作为自己的事业。一则逸闻中说,卡帕布兰卡和阿廖欣都被一个赞助商请到剧院看戏,事后这个赞助商说:“卡帕布兰卡目不转睛地观看剧团表演,阿廖欣则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带的袖珍棋盘!”
无意间拜读了老卡的这部自传,为他这么早就选择退出棋坛而扼首惋惜,不过我想,他心里一定是有种如释重负之感把?多年比赛的压力已经让他早生华发,也许就好比足球,好比其他的体育项目,选择在颠峰状态下的退役是最完美、最美好或者说最合适的一件事情 ...
看完老卡的这部自传,我想起了实况,把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转摘下来,我想无须再说明什么,大家看了以上的内容,会有所感想与启发……
[ 本帖最后由 吉檀迦利 于 2007-8-23 11:38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