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 北京什刹海体育学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9 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 北京什刹海体育学校
本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李明振 (2007.08.08 18:40)
“腿要再开一些,抬头……”、“是这样吗?”

今年6岁的黄年田最近正在进行紧张的倒立训练,每天用时1~2小时。她在北京西城区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600多名学生中年龄最小,入校时间是今年4月。虽然每天都要接受长达4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她却习已为常。对“梦想是什么”的提问,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奥运冠军”。

1958年以北京市“业余运动员训练中心”开张的该校于1998年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体育专门学校。该校共培养出了31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7名)。教职员工自豪地说:“张怡宁(女子乒乓球)、马坤(女子排球)等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得主就有5名曾是这里的学生。”

该校每年4月经选拔测试招收乒乓球、体操、武术、跆拳道、排球等8个项目的新生。在各种比赛上取得好成绩的学员就会入选各省或国家队。因没有年龄限制,体操有6岁的学生,跆拳道有24岁的学生。学生的正规文化教育由200多名教师负责,体育训练由100多名教练负责。副校长石风华介绍说:“训练费用由国家支援,包括体育馆在内,校内建筑面积就有4万平米。”

像该校一样,中国有几百所足球学校、体育学校之类专门的体育教育机构。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跃居世界第二体育强国的力量就来自这些学校。年幼队员们的梦想是成为能够同时收获财富与荣誉的体育明星。随着经济发展和奥运风兴起,暴富的体育明星也多了起来。在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项目上夺得金牌的刘翔(24岁)去年仅通过广告获得的收入就有5800万人民币。“黄飞鸿”李连杰也曾是该校的武术队员。

但华丽的背后也有阴影。今年初有则新闻成为了话题,“原中国女子马拉松冠军艾冬梅退役后靠出卖奖牌生活”。据中国媒体报道,退役的运动员有30%沦为失业者。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通过训练造就的只不过是“运动机器”。
chosun.com中文版 chn.chosun.com
- DIGITAL CHOSUN Inc.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