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 ¥
注册时间2002-11-20
- 积分
- 14015
|
本帖最后由 zxt1222 于 2012-1-1 20:31 编辑
打开pes2011 有这个的跑位图片解释,去看看再说吧。剪了个视频看看
中路进攻就是整体前压 ...
赤色火炫 发表于 2012-1-1 07:35 ![]()
我就是在前年玩2011的时候,看着这套示意图特地一一去做了对比试验
最后的结论是:“PES的示意图”符合K社设计的想法,但是真实的起效方式和图示并不完全一样。
图可达“意”,但是和真实起效的“法”并不一致。
(球队风格里很多参数都是类似,你也可以在实战或者练习中做做实验)
在无防守的时候,调节“进攻方式”确实只影响宽度,不影响前插倾向 ,但是有了"对手"防守以后(”利用空挡“的AI起效以后)前插幅度的差异就不同了。
(注,”球员支持“这个决定前叉倾向的值,在无防守也会体现出区别,“前插的倾向和幅度的变化”在没有对手存在的时候也很明显)
而至于说为什么SM SB单纯改变 “进攻方式”后,他们的相互位置变了、前插套上AI变了(PES2011里容易出现近距离叠合就是你说的SM变WF SB变SM,2012里则更多交叉套上)
这和PES的基本”利用空挡“的AI有关,具体说起来很复杂。我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
假设:
(图示中,我方从左向右攻,1是左路边线 9是中路)
”球员支持“不变(前插取向不变)
“进攻方式” =10
1
2
3 ~~~~~~~~~~~~ ====
4 LSB~~~~~~~ ==========
5 ~~~~~~~~ LSM========
6 =========
7
8 CB
9
如图,LSB的”向前“(这里先讨论前插相关的)的进攻负责范围大致是 ”行3“+ ”行4“(部分、后半段为主)的空挡,(到了靠前的位置会有所变化,前场会由于对方的防守原因来到 行2的前半)
(行5被LSM占据,行1距离过远,因此不是最优先考虑的,这也解释了2011里很多时候边路有空档,但是LSB LSM还是优先站在偏中路的威胁不是很大的点上)
LSM负责 行5+行6,另外还有“行3和行4的前半段”
注 ”行4的前半段“也就是前场左路肋部地区,很重要也很特殊,属于经典的交叉地带,在LSB范围也在LSM范围。
如果LSM的位站的不是很靠前,则”行4的前半段“归LSM, LSB则(如上图默认位置上)负责偏后的左边路的部分。
如果LSM前插得很靠前,为了躲避盯防移动到了“行3前半部分”的空挡上(到WF SS的位置上),则LSB会前压同时向中路收(下图),达到接近原LSM的位置,也就是这个”行4的前半段“
这也就是你前面表述过那个情况,2011里十分常见他俩前场这么站着不动(如下图)
1
2
3 LSM
4 LSB
5
6 CB
我们调整参数
”球员支持“不变(前插取向不变)
“进攻方式” =0(变宽)
1 ~~~~~~~~~~~~~ ~~~~
2 LSB~~~~~~~~~~~~~~====
3 ~~~~~~~~ ~~~~ =======
4 LSM ======
5 =========
6
7
8 CB
9
变宽后,LSB的”向前“负责 行1+行2+行3(部分), LSM负责 行3(部分)+行4+行5
而这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 原来“进攻方式” =10的时候LSB在行4的时候正对这对手的RSM RSB,他可用的空档为多少; 而“进攻方式” =0的时候,LSB来到行2(对手位置如果不变),他可以绕开多少对手的防区(特别是对行1空档的利用度)
这样,就算前插意识不变,但是由于周边负责范围中可用的空档变多了,所以前插套上的AI也就被激活了。
至于为什么“拉宽”以后,中路前插的意识会变弱?很简单,AI有一个优选的基本判断,”向前利用空挡“”向边利用空挡“,2者选最优
在“进攻方式”=10的时候边路”可触及的空挡“少(不是没有,而是在覆盖范围外。。。), 所以大部分中路球员只能选则去利用中路身前的空挡,前插。虽然那些空挡不一定很好
在“进攻方式”=0的时候,AI选择多了,至少多了”边路“的选择,我们也知道一般来说边路是比中路空一些的。。。所以AI就优先选更好利用的”更优的空挡“:边路空当。而放弃了中路那个选择
前因后果是这样的,示意图并没有错,但它只是简单的演示设计者”意图"和最后可能的效果,而不是具体起效的手段方式
所以也自然会出现一些,你拉宽了但是效果和图示不一致的情况(和其他设置有关,和自身阵型有关,和对手设置有关)
PS,以上内容本来想写在那个2011的战术贴里的,不过每个参数都这么解释太累了,所以当时没放。
PS2,只能说K社的游戏说明实在是太不用心了,2012更加草草了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