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下午,德军3个集团军群分左中右三路闪击南斯拉夫。人员配置如下:
左路集团军群(指挥官弗雷德里希上将)
1个步兵集团军(指挥官巴德斯图贝尔少将)
1个装甲集团军(指挥官波多尔斯基中将)组成。
右路集团军群(指挥官拉姆元帅)
1个步兵集团军(指挥官模特萨克上将)
1个装甲集团军(指挥官托马斯穆勒少将)组成。
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勒夫元帅)
2个步兵集团军(指挥官赫迪拉少将、诺伊尔少将)
2个装甲集团军(指挥官施魏因斯泰格元帅、厄齐尔少将)组成。
另外德国空军在克罗泽元帅的指挥下,数百架ju-87斯图卡轰炸机担负起轰炸贝尔格莱德的先头任务。
一切似乎都在按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部署进行,但克罗泽元帅的德国空军突然遭到莫名重创。盟国西班牙的一名叫做马伦科的双面间谍提供给了塞尔维亚军方大量情报,致使德军的空袭计划提前泄露,德国空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克罗泽元帅引咎辞职。
由于突遭变数,德军虽兵临城下,却始终不能踏入贝尔格莱德半部。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南斯拉夫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在政府军约万诺维奇将军和游击队首领克拉西奇的协同作战下,德军被迫撤退。勒夫元帅也在无奈之下将矿泉水瓶恶狠狠地砸在了地上,他似乎无法原谅有人背后暗中插刀的卑劣。
但在德军最高统帅部,一份高度机密的战略转移报告正在秘密提交。据悉,元首似乎将英伦三岛视为自己前进路上的重大障碍。在东进之前,必须先清除掉西部的敌人……
==========================================
上面为恶搞,下面为正经:
1.裁判有问题,但不是黑德国的问题,而是脑子不清楚。
脑子不清楚在,逼太紧,菊花太松,也就是前紧后松。前面实在太紧了,只要有反击中球员被踢倒或拽倒,一律黄牌,克罗泽在对方半场犯规也一样。为神马说不是在黑德国呢,因为这个裁判呢,对待塞人和德人是一视同仁的,只是实在太严厉而已。而且克罗泽的下场,就正常裁判的判罚尺度来看,毫无疑问是根本不会两张黄牌的,但在马伦科的前紧尺度下,即便是在对方半场内两次犯规,也得两张黄牌。更何况,之前有次鸣哨的情况下,克罗泽依然选择了射门,这其实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但下半场,又太松。松在,不敢再给拉姆黄牌了,很多类似上半场克罗泽那样的犯规,同样也不给牌了。看得出,西班牙人很想找次平衡,给塞人也罚下一个,这样或许他心理也好受些,但他始终没有找到。点球看不清楚到底手球了没,但从他特别坚定的哨响来看,他是有类似找平衡的意图的。
但这个裁判脑子确实有点抽。首先你上半场吧,吹的那么严干嘛,两个队踢的其实一点都不粗野。而且在出牌已经失控的情况下,两个队也依然维持很好的风度。而年轻的德国队,作为较大程度的受害者(其实2队都在受害),也更为冷静地保持了祖辈们尊贵的骑士风骨,这点确实值得表扬。塞人也是,在下半场,裁判其实已经相当给德国人面子了,但他们同样没有选择比较激进的方式来回击裁判。
就这样,一场激烈但不粗野的比赛,被这个叫马伦科的西班牙人给弄了个哭笑不得。
2.勒夫元帅的换人,还是说两句吧。
换下厄齐尔,人数越少的情况下其实挺需要前场能控球的球员的,不解。
换上卡考,似乎没什么表现。
换下小穆勒,其实感觉更应该换下波大帝,个人偏爱原因,不解释。
换上马林,小马突破很犀利,但鲜有传中阿,还需锻炼。
换下巴德,搏命了,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换上戈麦斯,好像没起什么高球,那换这个人上去干嘛?
其实药厂的基斯林和tk,配不来梅的厄齐尔,是蛮不错的组合。但勒夫同学显然不敢去冒这个险。但厄齐尔和马林的不来梅组合,也还是不能在同一个时间珠联璧合阿。这场球的换人和08年欧洲杯决赛勒夫元帅的换人如出一辙,当时也是搏命似的换上库兰伊、戈麦斯等大帝,但同样没有人去起球。就好比你摆了三门88mm炮,却没有炮弹和装填手一样,除了能吓吓人,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有tk在,如果……
3.战略转移?避开阿根廷?
no!还是不惜一切代价考虑如何拿下加纳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