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得不说的是02年那届中国队是最好的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9-8-16 23: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hllenj 于 2009-8-16 23:05 发表


那时候中国碰沙特就没输过,球风克沙特。。。对了,最后一场对卡塔尔也是教练员换人失误,把范位置前提的战术已经成功了,但上彭之后直接降低中场阻断能力,结果2球领先又让反超了。。。输伊朗是球风相克,但两次 ...

毛没输过,96亚洲杯先进两个,被连扳四个是谁干的,最后3;4,只不过占优势
对卡塔尔哪来的两球领先,先进一个,又是被连半3个
都被你放大了。。。。。。。。
17#
发表于 2009-8-16 23:33 | 只看该作者
貌似97年那届更强
18#
发表于 2009-8-16 23: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hllenj 于 2009-8-16 23:05 发表


那时候中国碰沙特就没输过,球风克沙特。。。对了,最后一场对卡塔尔也是教练员换人失误,把范位置前提的战术已经成功了,但上彭之后直接降低中场阻断能力,结果2球领先又让反超了。。。输伊朗是球风相克,但两次 ...
沙特实力不比97年的中国差,中国打沙特确实有点优势,但是没输过那就扯了,96年亚洲杯1/4决赛不就输了个3:4嘛:bz36:
19#
发表于 2009-8-17 00:21 | 只看该作者
马后炮:客场打沙特,范志毅那个点球进了,中国就去法兰西了
20#
发表于 2009-8-17 00:25 | 只看该作者
98年东亚四强赛,客场打日本,范志毅那个点球进了,中国就是冠军了:bz6:
21#
发表于 2009-8-17 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mliang11 的帖子

:bz36: 那场彻底把日本踢傻了

想想也就是10年前

再看看现在···
22#
发表于 2009-8-17 0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天天D调 的帖子

其实我是想说范大将军有关键点球不进的优良传统,还一在给他罚
按范志毅本人的话说,现在国足和国奥有特点的球员太少了,以前日本打中国还蛮犯难的,一高一快
23#
发表于 2009-8-17 12:45 | 只看该作者
亚洲杯亚军那次呢
24#
发表于 2009-8-17 12: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真潇洒 于 2009-8-16 13:38 发表
从人员配置个人能力上来看,97年10强赛的中国队应该是最强的,那时的郝海东、范志毅、高峰、马明宇、李明都在巅峰时期,孙继海、李铁崭露头角,谢锋、彭伟国也宝刀未老,有特点的球员很多
25#
发表于 2009-8-17 12: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真潇洒 于 2009-8-16 13:38 发表
从人员配置个人能力上来看,97年10强赛的中国队应该是最强的,那时的郝海东、范志毅、高峰、马明宇、李明都在巅峰时期,孙继海、李铁崭露头角,谢锋、彭伟国也宝刀未老,有特点的球员很多


沒錯
26#
发表于 2009-8-17 12:58 | 只看该作者
02年小组赛最后一场打完后
记不清是体坛上还是av5有个报道
说最后一场米卢上了不少年轻球员,这是留给中国足球的宝贵财富之类的

我看是废铜烂铁吧
27#
发表于 2009-8-17 13:20 | 只看该作者
97年亚洲NB的人太多了,尤其是伊朗
28#
发表于 2009-8-17 14:06 | 只看该作者
1936年有李惠堂和谭咏麟他爸那届
29#
发表于 2009-8-17 14:09 | 只看该作者
谭咏麟他爸不就是谭盂罐么
30#
发表于 2009-8-17 14:18 | 只看该作者
谭江柏(1911年—2006年3月16日),外号『谭铜头』,是中华民国在1930年代的国家代表队成员,曾于1936年代表中国队前往当时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参加奥运足球赛。之後在香港曾效力东方甲组足球队,为香港著名歌星谭咏麟的父亲。获2003年第26届香港最佳足球明星选举的「球坛荣誉大奖」。
  有两位妻子: 元配朱伟勋 和 第二任妻子陈珍妮(谭咏麟生母)
  谭咏麟之父肩比亚洲球王 中国队曾得希特勒赠礼(图)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11:36 足球-劲体育
  (后排(右一)为谭咏麟的父亲谭江柏。后排左起为李天生、包家平、谭江柏,中间左起为徐亚辉、黄美顺、陈镇和,前排左起为曹桂成、冯景祥、李惠堂、孙锦顺、叶北华 )
  (柏林奥运会上的希特勒)
  很多年以后,谭江柏都会拿出他那块金表,回忆当年的事。这是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的纪念品———那一年,中国奥运足球队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柏林,参加了那一届的奥运会,那一年中国队只参加了一场比赛,0比2输给英国队,比赛结束后,希特勒过来和队员们握手,顺便还送了几块金表作为礼物……
……“文革”开始,那批仍然健在的队员中有很多人遭到批判,理由是他们见过希特勒,更有甚者,他们还和希特勒握过手,人接受了希特勒赠送的金表!
  身处香港的谭江柏每谈起当年的老队友在“文革”中的遭遇不禁老泪纵横,当年他们参加奥运会,为中国人争了口气,但最终,他们的这段历史却为他们酿成大祸。
  ……
  四大天王中,谭江柏司职左后卫,头球功夫了得,于是人送外号“谭铜头”。谭江柏是此时中国球员的另类,李惠堂、孙锦顺都号称铁腿,李惠堂曾踢破球网,孙锦顺的射门曾震折守门员的手臂,至于头球,就好像1986年世界杯上墨西哥队队员内格雷特一脚漂亮的与地面平行的凌空倒挂震惊世界一样———头球当时也是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啊!就连李惠堂后来在自己的著作《球圃菜根集》中也对谭江柏的头球技术充满赞叹:“如果我有江柏兄的顶上功夫,那我恐怕会有比现在大得多的成就了!”
  1936年的香港银牌赛决赛,南华邀请了谭江柏参加比赛,放在今天,谭江柏就是临时加盟的外援了。这场比赛,谭江柏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他的头球技术。于是,每当谭江柏高高跃起头球争顶的时候,旁边便充满了尖叫声———“谭铜头”的外号从此不胫而走。
  十九路军抗日英雄的一员
  枪炮能考验一个人的气节,所以当日本人打进中国的时候,他们在考验着每个中国人的良心,于是梅兰芳只能蓄须,“远东球王”李惠堂拒绝为敌伪服务,潜离被日军占领的香港,返回家乡广东五华,组织了一支“老柴”(指老人)足球队,到兴梅一带比赛,为抗战募捐。……
……有人从广州至香港,和谭江柏聊起此事,谭江柏未发一言。
  迟到了七十多年的终身成就奖
  定居香港的谭江柏,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生了个日后扬名乐坛的儿子谭咏麟,二是见证了香港足球五十年的起起落落。
  谭江柏加盟了香港著名的南华体育会,上世纪50年代,香港足球处于起步期。当年红极一时的“香港之宝”前锋姚卓然,每次大球场踢完比赛,都是球迷一路抬他返南华会宿舍,霍英东为他将旗下球队易名“卓然队”,以然哥相称,甚至包办姚卓然豪办数百桌的婚宴,足见他的影响力。
  姚卓然当年一年靠踢球可以拿到四万块,而当时做警察月工资只有150块。当年的四万块,放到现在大概就是几千万,因为当年在跑马地码上几间房,不过就是四万块钱。当年香港球场的气氛,今日已经难以想象,一旦华洋对垒,更吸引得本地球迷为华队呐喊助威。每到周末有球赛时,差不多场场爆满。为购票,球迷甚至半夜披着棉被来排队。那时山上有很多“山大王”,不买票爬山去看。直到1948年很多上海人涌入香港,疯狂抢票,开始出现黄牛票,一张票甚至炒到300块,其实上海人并不是为了球赛,而是为了面子,可以跟朋友炫耀。
  当年,南华体育会要在加力连山道申请一块球场用地时,还是与皇仁书院几经竞争才终于获得,比赛日更引发场场爆满的热烈场面。当时港岛仅有的几块球场,也都要排队使用,这就是香港足球的黄金年代,但是谭江柏已经老了,他的收入非常微薄,他有六个孩子,一家八口人全靠他一个人支撑。日子甚是拮据。
  生活拮据,总算含辛茹苦把谭咏麟培育成人,可是香港足球的日落西山,谭江柏已经有心无力了。但谭江柏对于中国足球仍然十分挚爱,谭咏麟说,就在2002年中国队参加世界杯的比赛时,年迈的谭江柏竟站起来盯着电视画面指挥进攻,“我和妈咪都忍不住笑起来,他认真得很哪!”香港足球也没有忘记这个特殊的老人,2004年,93岁的谭江柏荣获了香港足总颁发的“终身成就奖”。领奖的当天,谭咏麟的母亲开玩笑地说:谭江柏获得这个终身成就奖,迟了七十多年,如今得偿所愿。谭江柏听到后也笑了起来,随后又有些唏嘘。这是谭江柏获得的最后一个奖。2006年3月,95岁高龄的谭江柏与世长辞。一代足坛传奇就此终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