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写完日志,发现是12月12日,1936年12月12日,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一个改变了了中国历史,以至有可能改变世界历史的事件,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以逼蒋“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告和平解决,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造成的历史结果:
西安事变后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斯大林释放蒋经国回中国。西安事变后,日本军部认为蒋中正已接纳了抗日的意见,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必将开始加强。 因而侵华的速度也为之加紧,并在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卢沟桥事变,而中日战争全面开始。
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评价,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我认为,少帅的爱国精神是值得后人们学习的,但其鲁莽,绝对称不上一个千古功臣,只是一个匹夫之勇罢了.
30年代,虽然失去了东北,但是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使中国南方迎来了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928年到1937年,虽有内忧外患,中国经济还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不计东北和台湾,全国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社会经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近代以来最高水平,其他各项现代化制度也都粗具雏形。这一时期中国电力工业年平均增长9.4%;煤炭工业为7%;水泥工业为9.6%;钢为40%),事变发生后,不仅打断了中国的工业发展,还促使了日本提前的侵华战争.从77事变,全面抗日发生后可以看出,蒋介石之前的政策是绝对正确的,对日不是妥协,而是卧薪尝胆,因为中国跟日本的差距实在太大.7月7日到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国就丧失了中原过半的领土,这不是差距是什么.可能有人说国军消极抗战,我列举一些数字对比一下,大家一目了然,
中国国民政府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共129名日本将官阵亡,只有其中3名是阵亡于与八路军会战中.共军只发动了一场大战役,也就是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共军投入了20万正规军及民兵20万,日军和伪军共计超过了80万,战后统计中方伤亡17000人,日方共损失2万5000人.共产党更多的时间是在背后搞个小破坏,炸个发电厂,毁个铁路,做个人体炸弹什么的,其行为比较类似,现在被美军占领下的伊拉克.
这次事变最大的赢家就是共产党,获得了得以生存的机会.如果历史重演,试想一下,再过2年欧洲战争爆发,日本北攻苏联还是南下中国,会选择和德国东西进攻击世界工业水平第二的苏联,还是一个刚刚发展10年的穷光蛋中国,但是,历史不能重演,无法改变.
最后我要说的是,作为一个老百姓,张少帅绝对是一个东北汉子,没有给咱们东北人丢脸,但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中国人,你是在自毁长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