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3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SV]汉堡队主要球星和二战著名兵器的对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9 1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楼献给元首

[ 本帖最后由 发条橘子 于 2008-9-9 14:15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2:02 | 只看该作者


拉姆:帝国II号坦克

简介:
1934年,德军开始发展一种10吨重装备20mm炮的装甲车辆。在1935年初,许多德国厂商都提供了他们的原型车设计,如Krupp、MAN(只有底盘)、Henschel(只有底盘)、戴姆勒——奔驰(农用拖拉机改进而来)。Krupp第一个拿出设计方案,是放大了的LKA I版本,作了少量的改动,装备了新的武器,但该设计被否决。随后,决定利用MAN的底盘和奔驰的外壳。在1935年末,MAN生产了最初的10辆Las 100坦克,后来改名为Ausf a1。它比I 号坦克大,但仍是作为轻型训练坦克,由于III号IV号坦克生产的延误才投入了战斗。最初的型号Ausf a1/a2/a3/b是早期生产的,主要用于测试,但仍服役到1941年中期。Ausf a1/a2/a3装备了Maybach HL 57 TR发动机,而Ausf b是HL 62 TR发动机。从1935末年到1937年3月,它们共生产了超过110辆。它们的悬挂系统由I号坦克发展而来,由三对负重轮组成,外部有一钢架联结。这几型坦克只是在发动机和冷却系统上有差别。
    1937年3月,新的Ausf c出现了,带有新的悬挂系统,由五个独立的负重轮组成,这成为以后的II号坦克的标准。Ausf c生产了约2000辆,主要用于训练和作战,它是主要的生产型号。在1938年5月,生产了Ausf D/E型,才用了Famo/Christie悬挂系统。1940年,由于D/E型缺乏越野能力,它们退出了服役,被改装为辅助车辆。从1940年到1943年,又发展了Ausf C的新的改进型,即Ausf F/G型。
    II号坦克由不同的厂商生产,Ausf a1到b有MAN和奔驰生产,Ausf c到C由MAN、奔驰、Henschel、Wegmann、Alkett、MIAG和FAMO生产,AusF D/E由MAN生产,Ausf F由FAMO生产,Ausf G由MAN 生产。所有的II号坦克都装备20mm的KwK 30 L/55或新的KwK 38 L/55(都是由原来的Flak 30/38 20mm火炮发展而来)。在北非的II号坦克都对通风和过滤系统做了改进。一些标准的Ausf A/B/C型还加装了烟幕发射器,并同Flammpazer II在1941/42年的苏联参战。



简评:
2号坦克体积较小,装甲薄弱,火炮口径也小,但机动性强,适合装甲集团化作战。现HSV德国国脚拉姆与之特点非常相近,是左路的一辆动力十足的二号坦克。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2:12 | 只看该作者


三号突击炮:特罗霍夫斯基

  Stug III - 3式突击炮/坦克歼击炮是二战中德军主力装备之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没有炮塔,它可以节约大量的制造时间,所以德国各军工厂生产的数量非常高。
1936年6月15日,军方要求开发一种装有75毫米或以上口径主炮的步兵支援车辆。1936/37年,埃克特Alkett公司制造了试验性的0系列。它一共制造了5辆,使用的是Pzkpfw III B型的底盘和低强度钢制的上部结构,装有24倍口径的75毫米炮(75mm StuK L/24)。1940年1月,经过广泛测试和改进,3式突击炮A型(1系列)正式投产。1940年晚些时候它出现在法国战场,其优异的表现得到了肯定。作为一种步兵支援武器,它在攻击时的主要目标是碉堡、机枪阵地、反坦克炮阵地以及其他障碍物。那以后,3式突击炮参加了北非、俄国、诺曼底等地的作战,直到战争结束时还有它的踪影。开始时,3式突击炮编成突击炮营,后来编成突击炮旅,一般作为独立部队配属给集团军一级。只有精锐的国防军部队(如大德意志师)和武装党卫队(近卫师、帝国师、骷髅师)才在师一级编有突击炮旅。突击炮是作为一种进攻武器开发的(突击炮assault gun也可译作冲锋炮),但后来常被用于防御任务。晚期型号——Stug III (40)也装备了不同的猎坦克营(坦克歼击营)。1944年的时候,它常被用来代替Pzkpfw III, Pzkpfw IV, 甚至Pzkpfw V(豹式)装备坦克营。实践表明这是一个错误,但绝望的形势和总体上坦克的短缺使得这种做法成为必要。
从1940年1月到1942年3月,共制造了5种型号的3式突击炮(A/B/C/D/E型)。它们均装备24倍口径的75毫米短管炮(75mm StuK L/24)并一直在前线服役到1943年中期。1942年3月,新的F型开始制造,它装备了火力更强的40型43倍口径的75毫米炮(75mm StuK 40 L/43)。1942年9月,新的F/8型代替了F型的生产,它装备的是更好的40型48倍口径的75毫米炮(75mm StuK 40 L/48)。出于改进的目的,1942年有一部分不同型号的3式突击炮(B型到F型)换装了33倍口径的75毫米炮(75mm Stuk L/33),它看上去与28倍口径的42型105毫米榴弹炮(105mm StuH 42 L/28)很像,常引起混淆。1942年12月,F/8型的生产结束,3式突击炮的最终型号G型开始量产。G型的后期型号装有略带倾斜的“绍科普”("saukopf")型火炮防盾,这类防盾有两种,一种仅包括火炮,另一种除火炮外还包括了同轴机枪。另有31辆F型突击炮也用48倍口径的75毫米炮代替了43倍口径的。F型、F/8型、G型的3式突击炮也被称为40型突击炮F型、F/8型、G型,因为他们装备了40型火炮(75mm StuK 40)。这最后三种型号更多是作为自行反坦克炮而不是突击炮使用。1940年8月1日,曾经有过将12辆3式突击炮改装为水下行驶型号的计划,但未曾实施就由于“海狮计划”的中止而取消了。E型是第一种配有7.92mm MG34机枪的3式突击炮,但仅仅是置于上部结构内部,供近距离防御使用
早期型号的G型在顶部有一挺机枪,转动角度有限,射手有一个防弹罩保护(见上图)。后期型号改为遥控操作、可360度旋转的机枪(Rundum Feuer)。B型到G型每个型号都有不同之处,所以看上去有所区别。这些不同之处包括:不同类型的悬挂系统、结构细节(车灯、车体倾角、通风系统等)、设备安装(观瞄设备、遥控机枪等)以及其他地方。常见的战地改进包括在驾驶员座位前放置一些附加防护设施(钢板、装有混凝土的容器等)以提高抗弹性能。从1943年中期起,3式突击炮开始装备裙板(Schurzen)以提高防护力。许多早期型号被送回工厂进行火炮的改装和增加装甲厚度。旧型号的车辆在修理时经常换上新型号的备件,造成了许多车辆的型号很难辨别。1943年9月到1944年9月出厂的3式突击炮表面经过“Zimmerit”(防磁涂料)处理(很通常的作法,包括虎式坦克也一样),以减小苏军大量使用的磁性防坦克手雷的危害,同时部队中的许多Stug III已经在战地工厂进行过类似处理。还有一种常见的作法是在引擎罩上焊上储物架或是放置一些钢轨等物品。
    总的来说,突击炮凭借它低矮的外形成为难以捕捉的目标和危险的对手。突击炮的乘员们可以被认为是炮兵部队的精英,他们被授予了一种特别的灰色坦克手制服。截止1944年初,突击炮手们击毁的坦克总数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20000辆。到1945年3月,埃克特Alkett公司(MIAG公司也制造了一小部分)共制造了大约9500辆不同型号的3式突击炮及其变型车。



简评:
特罗肖刚出道时就被冠以“突击手”的定位,其特点与矮小的外型与三突非常相似。而且作用都非常巨大,攻防俱佳。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2:24 | 只看该作者
[url=][/url]

帝国豹式坦克救援车:马尔特里茨

德陆军部于19436月向MAN制造公司订购了10辆(不带钢丝绞盘)采用豹式坦克底盘的坦克救援车,即Bergepanther (Sd.Kfz. 179) “救援豹。亨舍尔公司则需要另外制造70个豹式坦克底盘。用于该坦克救援车的豹式坦克底盘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改装就被采用了。在原炮塔的中部位置安装一台钢丝绞车,它的牵引力可以达到40吨(最大拖拽长度150米)(注:这种形式的绞车在现役德国陆军的 BPz 3 坦克救援车上也可看到)。



简评:马尔特里茨是HSV防线上孜孜不倦的“救火队员”,其作用与豹式坦克救援车非常相似。另外作为一名有攻击能力的后卫,与豹式救援车同样装有一门2cmKWK38炮与1挺MG-34机枪的攻击属性相类似。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2:32 | 只看该作者


JU-87斯图卡轰炸机:汉克

几乎每一部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录片都有这样一个镜头:一群象兀鹰一样的飞机遮天蔽日而来。猛然间,它们以近乎与地面垂直的角度向下俯冲,发出尖利的怪啸声……。这就是著名的Ju-87斯图卡。

基本战术技术数据(Ju-87D-5型)
机长11.10公尺
翼展15.25公尺
机高3.90公尺
最大起飞重量6585公斤
最高时速402公里
升限7320公尺
最大航程1000公里



简评:

谁是HSV的斯图卡?毫无疑问,此空中轰炸机非汉克莫属!现今的德国队,像克洛泽、波多尔斯基、戈麦斯这样的“非传统”前锋占据了主流,而汉克作为赫鲁贝什类传统德式中锋的延续,当然无可辩驳地继承了在二战中威风八面的斯图卡轰炸机的衣钵!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2:40 | 只看该作者


皇家空军飓风式战斗机:阿什顿

飓风(hurricane)式战斗机也是二次大战中名闻暇尔的战斗机。它
的名气,首先出在曾惨败给诞生于同一时间的对手,接着又因战功赫赫而名声大噪。



简评:作为二战中皇家空军一款优秀的战斗机,飓风一直担任着主力机型,虽然无法与BF-109正面抗衡,但仍不失为英军的一张王牌。如今的阿什顿正是如此,他将用实力证明自己是如今英格兰最优秀的中锋之一。
7#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3:36 | 只看该作者


帝国虎王重型坦克:巴拉克

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首先是它采用了两种新型炮塔,一种是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种是波尔舍公司(韦格曼公司制造)的。“虎王“坦克装备一门KwK 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所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不仅是“谢尔曼”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曾打算让所有的“虎王”坦克换装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径的KwK L/68火炮,不过最终没有实现。“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较大提高。成为盟军的一种很难对付的坦克,仅有一些火炮在较近的射击距离上可以对它构成威胁。不过“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国重型坦克一样,弱点在于它的机动性能。由于它的全重很重,单位功率较低,且行动装置也经常出问题,所以这成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环节。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参战,接着又在7月在波兰作战,第503坦克营的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也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由于技术原因,这两个连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到1944年8月结束之前,这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毁了。此后,“虎王”坦克参加了东西两线很多战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战役。尽管机动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经验的坦克手里,“虎王”是一种威力很强大的坦克,它火力强大,防护超群。不过由于“虎王”坦克生产数量少,参战时间短,并没有对二战的最终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



简评:
作为二战中威力最为巨大的坦克,虎王霸气十足,舍我其谁。它在最后时刻登场,由于资源的短缺也没有量产,即使再优秀也没有挽救第三帝国失败的命运,这点与HSV队长巴拉克的命运也有几分切合之处。巴拉克射门力量凶狠,身体素质彪憾,大局观强,这一切都和虎王强大的火力和超合金般的防御能力相得益彰。在HSV,巴拉克就是虎王,虎王就是巴拉克。

[ 本帖最后由 发条橘子 于 2008-9-9 14:10 编辑 ]
8#
发表于 2008-9-9 13:57 | 只看该作者
88炮呢
9#
发表于 2008-9-9 14:1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坦克就是飞机,俺要小米+步枪:bz42:
10#
发表于 2008-9-9 14:24 | 只看该作者
:bz52: 这还让不让我们其他球队活啊
11#
发表于 2008-9-10 12:09 | 只看该作者
汉堡太强对拉姆有爱:bz4:
12#
发表于 2008-9-10 13:45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有德国潜艇和飞弹:bz12:
13#
发表于 2008-9-10 14:20 | 只看该作者
原子弹呢:bz35:
14#
发表于 2008-9-10 16:13 | 只看该作者
汉堡队太残暴了:bz2:
15#
发表于 2008-9-12 11:11 | 只看该作者
我最爱KAR98步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