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港和澳门人值得我们尊重,因为他们虽然历经百年殖民统治,自己本土粤文化仍然保持得很好香港和澳门地区,分别受英国、葡萄牙殖民统治百年以上,虽然在文化上中西结合,但本质上仍然属于粤文化,港澳地区都致力于维护粤语粤文化的地位,其主流及官方语言仍然是粤语,并不因殖民统治百年而被同化,全部讲英语或葡语,这一点值得我们尊敬。相比之下如印度,数百年来的殖民统治,现在英语已成为主流语言,印度语成了“二等公民”,虽然对融入国际社会大有裨益,但母语的衰落和消亡,绝对是文化精神永远的殇痛! 南宁人,难道不从中认真思考下吗?推广普通话没有错,但为什么如此不尊重自己的母语——南宁白话呢?如果不尊重自己的母语——传统文化的载体,也被其他地方的人所不尊重!
六、广州人有令人自豪的浓厚传统,令人津津乐道,南宁有什么?
广州人自豪,固然有经济发达原因,但更因为其独有之浓郁岭南文化,尽管现在也遇到一些不利因素,但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广州人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包括粤语、粤菜、粤剧等等,主动维护自己的母语文化。
广州人在热爱传统的同时,同样也开放及容纳其他文化。例如,因为外来人口的增多,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从容对待外来人口的风俗习惯,乐于学习使用普通话,大多数广州人的普通话水平早已今昔非比。依我多年在广州的生活体验看来,广州人讲的普通话比南宁式普通话要标准好听多了,没有那种怪异的腔调;与此同时,不少外来人口也乐于融入广州的传统文化,学习粤语和粤文化。
实际上,南宁的外来人口比广州少得多,但对待自己传统文化尤其母语的态度却是极端的漠视和不尊重。文化决定竞争力,南宁的传统文化本来就是岭南粤文化的一个分支,但种种原因和人为的摧残,使传统文化的代表——母语面临着生存的严重危机,如果代表传统文化的主体方言都消失了,还谈什么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广西,相信最终被人耻笑,这一点,难道不值得南宁人醒悟吗?
广州1999年提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的建设口号后,南宁也仿效提出同样的口号;当2004年广州某楼盘提出“荷塘月色”的广告创意,南宁一楼盘也照搬此创意。学习本是好事,但是有没有学习到广州人那种热爱自己文化传统的精神呢?
七、文化和经济的关联—为何不和广东共同尊崇岭南文化呢? 其实,文化和经济也是相关联的,主流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就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南宁的经济实力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不小,但南宁(广西)只是片面提出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和东盟的经贸发展等等,而相对忽视了毗邻广东这个巨大的优势,漠视了两广文化同一渊源的事实。 粤港澳的经济发达,港澳在广东的投资最多,除了地理位置原因外,也因为三者有共同的文化传统,都是粤语文化圈。
其实,南宁乃至广西大部分地区亦属粤文化的范围,和广东一样都讲粤语,这和英国和美国都讲英语的道理相似,根本没有必要争论为什么广西大部分不是讲“桂语”而是讲粤语。如果提出传统主流文化为岭南文化(粤文化)的定位,尊重白话(粤语)文化传统,这样,就可以真正取得和广东的文化趋同,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拉近本来就近的距离,吸引更多的粤港澳投资,广泛合作,而不是主要靠和东盟的经贸来发展经济。粤港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实力,远比东盟强大。只可惜种种原因,无论是在传统文化的趋同感乃至交通、经济文化的来往,粤桂两省远没有以前“两广一家”的亲呢感了,令人遗憾不已。
1、南宁人没有了传统文化,只能被人同化,连传统文化的意识都消失了
我可以说是一个南宁籍广州人吧,感觉广州人(广东人)和南宁人的骨质大不同。广州人去到哪里都很鲜明,保持自己独有的风俗语言习惯,彼此间肯定是讲粤语的;但南宁人去到哪里,只会被人同化,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本质上有什么文化传统。这点,当然是南宁的社会风气和舆论引导造成的,政府没有提出建设岭南文化的一环,来来去去都只是围绕着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口号,但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人口心里并不是很认同,所以自己就对自己城市的文化传统、文化定位也是模糊的,所以只能被人同化。
南宁人去到外面,不觉得自己的城市有什么特色,似乎也不屑于讲白话,于是彼此间、子女都讲普通话,成了遗忘自己是南宁人的一代。
在广州有不少和我同龄的原南宁人,基本都是我的同学朋友,他们成立家庭后,在广州这样典型的粤文化地区,自己的母语也是白话(粤语),子女却居然基本上不会说粤语,只会说普通话,确实奇怪。这样的情况,恐怕在国内也只有南宁人才会出现,可见南宁人自己的母语文化意识是何等的薄弱。
在广州,我感觉到不少南宁人去到广东粤语地区读书工作,还是使用南宁式普通话,就是不说和学习一下标准的粤语。南宁人啊,我有时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南宁人为何会这样漠视自己的母语和自己的文化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