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关于身价
卡里克最为人诟病的或许就是这一点了。这个在德国世界杯上仅登场一次,无甚“星味”的小伙子何以让拮据的曼联拍出1860万英镑的天价?曼联CEO大卫·吉尔作出的解释是:一是他的实力,二是他本土球员的身份。但这显然无法说服挑剔的曼联球迷,红魔也因此又被冠以“冤大头”的名号。
初看之下,他的身价的确令人咋舌——要知道同时期的皇马打包购入卡纳瓦罗与埃默森也不过花费2000万欧元,巴萨抢下赞布罗塔与图拉姆也仅1900万欧元。但是,个人认为由于英超的特殊性,这种横向比较并无价值。
众所周知,英超一直是最赚钱的联赛,最近更是天价卖出了未来三年的转播权(大陆球迷应该深有体会),俱乐部财政上的宽裕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转会市场上球员身价的泡沫,看看一个典型的例子吧:阿什利·扬上半赛季的表现可谓平淡无奇(出场23次仅进4球)却被阿斯顿维拉以965万英镑的冬季标王价买入,成果?除了处子秀进球,再无建树,维拉也滑落到13名,球迷们已经开始鼓噪:“又是个水货!”当然也许他确实有潜力,但这身价明显是虚高了。
也许这个例子并不恰当,但我想说的是卡里克的身价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不可接受,值不值应该放到赛季末再来检验。
二.关于球场上的价值
球员的好与坏根本地还是要与场上表现出来的能力挂钩,这里仅扯一下卡里克的到来给曼联上带来的改变。
1.《体坛周报》的林良锋称赞卡里克是英格兰队中仅有的左右脚都能作出60码过顶长传的人,虽然有夸张之嫌,但并非没有道理。在比赛中经常看到卡里克与斯科尔斯简单配合后突然长传找边路球员撕开对手防线的情景——这在前几年是很少见的,那时的曼联突出特点就是围而不知如何攻,倒来倒去就是扯不开空档,卡里克的到来增加了一种选择。
2.就是控球上的改变。红魔近几年找的基恩接班人,不是有技术没身体就是有身体无技术,无一能达到他巅峰时期对中场的控制力,尽管离box-to-box的要求仍有距离,但卡里克的到来无疑厚实了曼联的中场。比较卡里克与弗莱彻,最大的不同就是身体对抗上的差距,24号尽管有不错的传球技术与意识,但身在处处紧逼的英超联赛,最大的不足就是在被围抢之下无法有效控球,根本还是在于他瘦弱的身体,而控球正是中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无法跻身主力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卡里克则不同,1米83的身高与75公斤的体重首先确保了身体上的优势,细腻的脚法也让他能从容地护球、分球,这正是曼联近几年所缺的。
3.卡里克作为后腰出身,具有比半路出家的斯科尔斯更良好的位置感与补位意识,适当的时候出现在适当的地点,这正是他表现出来的。
三.不足
常有人把卡里克与AC米兰的皮尔洛作类比,但皮尔洛的身边有加图索,卡里克的身边却是比他更具攻击性的斯科尔斯。于是,无奈地,他更多地留在了本方半场为保罗保驾护航,这也正是他受限制的地方——本应作为中场发动机的他不得不干些本应别人代劳的粗活。爵爷正是看到这一点,才会如此不舍地追求哈格里夫斯。
出球、动作频率缓慢也是一点,在面对实力弱于自己的对手时,他的这种特点可以用优秀的控球所弥补,但当对手的技术比自己出色时(如阿森纳群枪:bz36: ),中路的缺口往往就因此被打开,这也正是我担心罗马的重要一点。
[ 本帖最后由 Carrick 于 2007-3-28 12:1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