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 ¥
注册时间2005-11-28
- 积分
- 141
|
原帖由 tottihenry 于 2007-1-23 14:37 发表
韬光养晦?解释下,长长见识:bz13: :bz36:
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据《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历史上最著名的韬光养晦的例子,恐怕要算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勾践起初兵败于吴,被俘后甘愿和他的大臣一起为奴伺候吴王,曲意奉承,无所不用其极,等回国后,一方面励精图治,一方面又对吴国低三下四,终于瞒天过海,在吴国眼皮底下发展壮大,最后报仇雪耻,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看看勾践是怎么韬光养晦的吧:他既不搞大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出风头,也不看中虚名,吹拉弹唱,卖弄才情。他做的是修明政,用贤臣,爱百姓,练精兵。当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可曾吹嘘自己代表这个代表那个来鼓舞士气,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要自己的下属整天讲这讲那的来表忠心。不过,我想越国君臣上下一心,官民同欲,未必需要这些花招。和勾践形似而神不似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当时宋太祖黄袍加身,兵强马壮,一统天下的劲头比现在的美国还足。李后主对新兴的宋朝小心翼翼,不敢得罪半分,这"不出头"的外交政策,做得算是到了家。可是李后主以为只要做缩头乌龟就可以自保,整日花天酒地,吟诗赋词,到头来国破家亡,仓皇辞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