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 ¥
注册时间2002-11-20
- 积分
- 14015
|
本帖最后由 zxt1222 于 2016-11-1 18:37 编辑
我的个人理解:
普通话和粤语都是基于英文版的解说翻译的,而英文版解说本身就有“解说和场景不贴合”和“解说词偏少”这两个问题。
粤语解说比较忠于英文解说原文本,本土化的时候用词也很精练,因此中规中矩,但是同时就显得话很少、会有长时间的空白期、场面过于平淡。
王涛应该是考虑到了原版解说词的"不贴合和空白期"这两个问题,在本土化的时候有意识的"扩充""改写"了部分原本很平淡也无关紧要的评论词,从而让解说不会有过多的空白期。
想法是好的,但还是很大的润色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