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 ¥
注册时间2002-11-20
- 积分
- 14015
|
本帖最后由 zxt1222 于 2016-7-3 20:31 编辑
这个我大致测试过,如果你的防守球员已经处于“可对球移动的”状态的话,输入口都属于【第二次输入】,这个输入只要在球到达头顶前任何时候输入关系都不大,连续点击只是为了确保输入、以及让AI尽量辅助抢点。
而我之前解释过,【第一次输入口】只是为了加快AI的反应(从“楞"到"动")(尤其是对于防守数值低的球员,例如我经常用国足、恒大等等,尤其在角球的时候避免对面皇马拜仁这些用数值碾压我),第一次输入只是让AI尽早处于激活状态,先对球有反应,然后玩家可操作移动抢点的空余时间就相对长了。这是一个比较讨巧的操作,但并非必须的操作,也不是能逆转乾坤的操作,你要遇到一个冲跑起来的穆勒,就算是基耶利尼博阿滕都挡不住。
第一次输入的特征就是,如果你不输入后续的第二次,那么是不会有任何解围动作的。第一次输入无解围效果,只有激活AI的效果。
如果只输入第二次口的话(这是正常操作,从“动“到“顶”),那么第一时间是的后卫队员的防守反应和对方前锋的进攻反应的对抗(通常游戏里进攻方式优势,防守方反应落后,会有身位差),然后就是双方比抢点操作,最后是按第二次键。
同理的还有边后卫被边锋跑内切斜插的情况,有些时候玩家预判对面要内切跑位,用R3提前切换到边后卫内收拦住线路,然后由于此时属于自由移动,而并非“对球锁定反应”,所以一旦你控制的边后卫防守反应偏慢的话,还是会经常被传出穿裆球或脚边溜过直塞球,人明明挡住了位置还是挡不住这次直塞斜插。(这个情况也常常出现在强移操作里)
而如果玩家手快的话,R3之后迅速点一下X,然后放开,让该球员对球进入锁定,然后再移动,防守效果会有提高,不太容易漏球了,然而电光火石之间,往往来不及完成这个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