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3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IFA 11】天杀的EA,你不能再忽悠PC玩家了!(转自人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7-12 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从FIFA 06开始,FIFA系列就开始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跳跃式发展。当然,这场虚拟绿茵的革命仅仅发生在主机版本的作品之中。据说,今年的FIFA新作的PC版本也将使用主机引擎,看来PC玩家也能享受到EA SPORTS一视同仁的待遇了。而所谓FIFA 11的“新引擎”,其实就是没有在PC上发行的FIFA WORLD CUP 10的引擎。等到928日,FIFA 11正式发行的那一天,我不希望再看到一款失望的PC作品了。
模拟真实球员的体格特征
打造个性化和模拟化的球员个体,成为了FIFA 11的核心目标,这就是本作的主打卖点——Personality+。为了实现这一目标,EA SPORTS CANADA将模拟球员真实的体格作为了突破口。自从FIFA 08加入了物理碰撞开始,系列就已经实现了真实足球攻防体系。但也产生了身体型球队优势过于明显的问题。在过往的作品中,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技术型球队很难再英格兰、德国这样的“石头队”和“肌肉队”面前捞到多少便宜。现在,制作组决定放弃使用“强与弱”的二分法来区分球员之间身体对抗能力的差异。
本作将对球员的肩、腰、手臂、大腿和小腿五个部分制作独立的物理模型,同时在球员数据系统中引入矮、均衡、高和特别四种体格模板。球员之间的身体对抗,也会根据身体特定部位肌肉的力量,而不是单纯的强壮度来进行判定。举一个例子,身高超过2米,却长着一双“纤纤玉腿”的克劳奇被设定为“特别”身材,由于相对单薄的身材和腿部力量的制约,这使得他在禁区内争顶高空球的过程中并不占优势。一名肌肉并不结实,但腰部和臂部力量强悍的后卫,可以利用合理的拉扯、冲撞动作,来干扰大块头球员的带球。
展示球星风采
FIFA 11球员们带球动作将不再是千人一面,技术型球员在带球过程中,能够将球很容易的控制在脚下,而糙哥们在带球过程中更容易被断下。即便是顶尖的突破好手,他们的带球风格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本作中,玩家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和手感,来体验梅西、罗纳尔迪尼奥、C罗等顶尖突破高手在带球狂奔过程中的风格差异。
跑动量Work Rate是一项新增加的球员属性,它将像埃辛这样满场飞奔跑不死,与因扎吉这样的禁区幽灵区分开来。在发布会所展示的DEMO中,我们可以看到曼联队的猛男鲁尼进行Box to Box式的折返跑,经常回到禁区前参加防守,而他的锋线搭档贝尔巴托夫则一直与对方后卫线保持平行,随时准备接应本方的反击。
进球后通过“搓招”来控制球员表演各种个性化动作,是从UEFA EURO 2008开始的创新,且受到了玩家们的极大好评。在已经发行的FIFA WORLD CUP 10中,一发不可收拾的EA SPORTS居然加入了街舞大劈腿、杰克逊太空步、四面磕头等等令人匪夷所思的个性化庆祝动作。根据制作人Gary Paters的说法,本作的庆祝动作种类将超过90种。顺应玩家对看到球星进行招牌式庆祝动作的要球,本作也会加入相关的快捷键。手柄上的LS摇杆在庆祝动作中也可以发挥更多作用,你可以控制球员跑到队友、观众席、替补席那里,演绎集体庆祝动作。
FIFA系列的门将位置一直是最大的软肋,即便在次时代版本中,也会出现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问题。比如有时候门将怎么晃也晃不倒,有时候门将就喜欢盲目出击。本作中会给门将塑造独特的个性,比如以切赫为代表的门线型门将,他们的选位和稳定的发挥,将让任何强力射手望而却步。以卡西利亚斯为代表的出击式门将,其活动范围会遍及禁区的每一寸草皮。有意思的是,像詹姆斯、格林这样,既可以做出高难度扑救,也可能犯低级失误的“神经刀”,也会让比赛过程充满戏剧性。
告别“弹珠式”传球
FIFA 10过高的传球速度导致比赛节奏过快,这招致了部分玩家的不满。事实上,传球精度和带球精度之间的平衡,一直是困扰制作者的难题。偏重其中的某一项,就会出现如同PES 2009那样的“变相加速射击”,或者是FIFA 10中的“绿茵弹珠”。在FIFA 11中,制作者并不打算用可以降低的传球精度这种消极的办法,来改变FIFA 10的比赛模式。他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传球系统——Pro Passing
能否成功的完成一脚传球,并不是单纯由球员的传球精度决定的:传球队员的身位、身体平衡、面对的防守压力、接应队员的位置,将会影响皮球运行轨迹的准确性。短传力量槽在以往FIFA的自动传球模式下并没有太多意义可言,而本作中恰到好处的传球力量,将会提高传出致命球的几率。Pro Passing将引入类似《战争机器》的“完美上膛”系统,当蓄力槽的游标达到某个特定位置的时候松开传球键,球员就可以用最舒服的力量将球送到指定位置。Pro Passing不仅在地面渗透过程中相当实用,而且玩家还可以用来完成致命的长传和传中球。
全平台游戏玩家的共同期待
除了上述堪称革命性的进化以外,本作中还将加入超级弧线射门、手球判定、防守施压等新增卖点。针对玩家们就次时代FIFA回放系统所提出的批评,本作不但延长了进球的回放时间,而且还加入了足球经理游戏的攻击路线示意图,帮助玩家分析每一个进球和失球的原因。整场比赛的录像还可以保存在硬盘上,供日后玩家们全程欣赏那些激动人心的对决。
目前,官方尚未表示此次的PC版是否会与主机板内容一致。抛弃PC玩家整整4年,特别是FIFA WORLD CUP 10根本就没有推出PC版,EA SPORTS这些令人寒心的举动,让很多坚守PC阵营的玩家都已经对“PC版次时代化”失去了信心。不过,在68日出版的波兰游戏杂志《CD-Action》(在中欧地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上的前瞻文章中,引用了Gary Paters的这样一句话:“届时,你们将看到许多有关FIFA 11的消息,我要向你们保证——特别对PC玩家来说这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这不是有关画面效果和游戏模式的改变。”不管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番话确实可以让PC玩家们兴奋很久了。
12#
发表于 2010-7-13 11:28 | 只看该作者
:bz50:
11#
发表于 2010-7-13 10:56 | 只看该作者
主机版肯定还有优势,不过不过像FIFA10那样明显而已!
10#
发表于 2010-7-13 10:31 | 只看该作者
太期待了!!!
9#
发表于 2010-7-13 0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皇马主教练 于 2010-7-13 08:03 编辑

我是一個既喜歡實況,又喜歡FIFA的人,就像足球經理類遊戲中FM和FIFAM這兩款遊戲,我都玩一樣,我是一個鐵杆足球遊戲玩家!看到此文我不得不說,此文是實況的愚忠(注意,是愚忠不是死忠)因為不願意接受事實而被逼急了的説法!
EA官方都證實了,FIFA 11此次是全平台的,不管是畫面還是遊戲性等等和主機的FIFA 11都是一樣的!
如果說真有什麽不一樣的,就是EA為了鼓勵正版銷量,可能會反製盜版,不讓盜版用戶聯機!
目前國内的實況與FIFA之間的爭論,不僅讓我想到了足球經理類遊戲FM和FIFAM之間的爭論!
為什麽實況類足球遊戲只有實況和FIFA能夠立足,而足球經理類遊戲也只有FM和FIFAM的雙雄爭霸?
因為,這些個遊戲不管再怎麽垃圾,也有競爭對手們無法擁有的、短時間内無法複製的特點,這是佔有市場的關鍵!就像BMW和Benz一樣,都有自己的主打特點!為什麽有的人喜歡BMW、有些人就喜歡Benz呢?個人愛好不一樣!用洗腦式的方式,勸説客戶接受對方產品是沒用的,客戶不是傻子,他們自己會去研究產品特點,通過試駕、車友會等活動體驗後,決定自己想要購買的產品(當然啦,如果你有足夠的錢,兩個都買那是最好的)!
FIFA(雖然只是偶爾到別人家玩玩主機,感觸不深刻)其實也不是完美到無法超越的地步,實況也沒有垃圾到無法容忍的地步,兩者到目前為止,都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兩者互補才是最好的!
就目前來説,FIFA的主機平台的確好於實況,但是,我相信K社最終為了自己能夠在市場上,哪怕是最基本的要求:生存,也會去改進實況,讓消費者滿意,否則,一定會被淘汰出局(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我想說的是,如果大家真的希望實況和FIFA,在每一年都有著非常強大的進步,那麽,如果有這個經濟實力,那麽請購買正版!
最後,想對包括我自己在内的PC玩家說的是,在盜版的使用量日益俱增的今日,那些個軟件、遊戲廠商們是不可能每年都認認真真地做軟件、做遊戲的,因為,只要正版銷量一天不大幅度增加,那麽,大多數錢是不會到正版廠商的口袋中去的!
PS:其實,不管是K社、還是EA都沒有Microsoft高明,Microsoft說過,如果用戶非要使用盜版,那麽,請使用Microsoft的盜版!
8#
发表于 2010-7-12 22:29 | 只看该作者
不玩FIFA。。。。。。。。。。。。。。
yusukechen 发表于 2010-7-12 18:38

没人逼你。爱玩不玩~:bz2:
7#
发表于 2010-7-12 21:42 | 只看该作者
电视换了 不买主机浪费啊!!    除了球赛 可以说9年了 没有看过任何电视!
6#
发表于 2010-7-12 21:39 | 只看该作者
主机还是王道
5#
发表于 2010-7-12 18:40 | 只看该作者
说了 完全同步了  还这么纠结~~~~~
4#
发表于 2010-7-12 18:13 | 只看该作者
选择主机版
3#
发表于 2010-7-12 18:04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期待啊!
2#
发表于 2010-7-12 17:20 | 只看该作者
依然选择主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