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未见过有一种微笑如此锐利,锐利得可以划破数十年来“打平就出线”的魔咒,魔咒在最牛逼的新网名“陈纳尔蒂尼奥”那一脚风花雪月中如烟散去,去吧,去你妈的吧,中国也可以在拈花微笑中出线,像在土伦阳光下进行一次年轻人的远足。
你相信中国人身处逆境也能微笑着踢球吗,这比击破“打平就出线”本身还要难,可陈涛一直微笑,微笑着带球,微笑着用招牌式的小碎步趟球过人,微笑着对裁判说着最简单的英语——甚至在他突然从右脚内侧拧向脚外侧踢出很诡异的弧线球时还在微笑,真的像拈花微笑,像从三个月前那场激烈的市井殴斗中突然悟道,关于青春残酷的回忆,是一枚嵌入眉骨的钛金板,和一段透着淤青的血色浪漫。
事实上这是一场让人窒息的战斗,11个人一开场就暴露出体力上的亏空,前两场过度激烈的绞杀让他们像11挺枪管已被打烫的步枪,准星欠准,效率低下,每一个动作都凝滞半秒,在加纳人很原生态的打击下,身体小了一号的中国人暴露出人种方面的劣势,他们唯一能做的,是依靠更合理的战术和更严明的纪律来弥补速率方面的不足。
加纳人在赛前唱着的“不赢就会去死”在看台上非洲兄弟的象皮鼓点下很撒满,很魔兽,每一秒都像蛮牛一样要绷断中国队这根橡皮筋。
第一场拼得抽筋的王寿挺已经很努力了,但他无法像那次一样填被与前腰陈涛之间的马蹄形空档,其实这不是王寿挺一个人的透支,而是全队的透支——戴琳断球前插至对方禁区时已如强弩之末,朱挺也无法复制第一场碰传陈涛的好戏,当加纳人反击时,郑涛没能完全把危险消除,王寿挺则直接宴客,那个叫克洛蒂的黑小子在第7分钟就打破了张思鹏的十指关时似乎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愣了一下才跑去和同伴祝贺,祝贺时中国队两名中卫还没完全来得及回位……
“打平就出线”狼烟一样升腾在只要有五年球龄以上的中国球迷心中,像训练有素的条件反射——口干舌燥,四肢发麻。
杜伊最有力道的地方在于,当赛前人们问及那个魔咒时,他不屑地耸耸肩扭头去看头顶的太阳,一个世界足球的“暴走族”从不相信中国人的心魔,就像他从不屑于和朱广沪做比较,他在第43分钟做出的举动是向对他心存芥蒂的中国专家一次彻骨的颠覆——于海上,2分钟后于海就赢得了定位球,然后由陈涛罚进,那个球陈涛助跑得很远,很像从天边跑过来,我们看到过C罗罚进过这样的球,看到过罗纳尔蒂尼奥罚进过这种球,现在,轮到我们看到一个中国东北小伙罚进这种球了,如一枚太阳轰进遥远的球网。
这个球,超炫,超酷,超赞,超级颠覆中国式收看习惯。
20分钟后又是于海,最好的时机用最好的动作把球递出给姜宁,于是,陈涛——于海——姜宁三人联袂证明了杜伊大师级的决定。
虽然现在有人烦我到了恨不得食肉寝皮的地步了,可我还是要大声说:“毒医”确实比“兽医”高明,因为它是事实,只要眼睛还在眼眶里就能看到的事实。
我们必须正视两个事实:一、是谁让这帮几乎在“群殴”事件后落下抑郁症的年轻人突然越狱般绽放微笑并又一次在10打11的逆境下取得胜利,是杜伊和他一直鼓吹“像男人一样战斗”!而不是动辄冲进更衣室虚无感慨的正局级干部谢亚龙;二、是谁在战局最敏感的时分做出坚持了最初的打法也做出最有才情的换人,是刚刚做了视网膜手术却火眼金睛的杜伊!而不是假装阅遍国际潮流风吹草动就汗如雨下说“我负全责”的朱指导。
我并不那么看重所谓“土伦杯”名次,因为这种名次连朱指导殷指导也能狼奔豕突地获得;我更看重的是中国队也能在微笑中进行大逆转,这个逆转不是战役式的,它是战略式的——在米卢之后,终于有另外一个外国教练可以用不经意的方式扭转我们关于足球的认识了。
这个认识是:无论你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如丧考妣,你得抬起头微笑着,因为你是男人,总得相信自己有对宿命进行越狱的一天。
还不敢下决心换人吗?大师在哪里,大师正在眼前,他擦了一擦镜片上的水雾,对陈涛、姜宁、于海……说:“孩子们,再来一个漂亮进球,像越狱之后看到的第一枚太阳”。
转李承鹏Blo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