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研究的是关于万事万物共性的一些问题。今天当然不是来谈哲学的,在继续马后炮西班牙之前,咱先来做一个关于“共性”的一个小测试。假如你去一个小饭馆吃饭,10张桌子已经有6张各坐了一个人,那么我相信你95%以上的可能性是会去坐那第7张桌子,另外的5%是你可能遇到了熟人或者想泡某张桌子上的美女。但是这个测试又关西班牙什么事呢?别急,先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6张桌子前的某一人,这时有一个进来吃饭的陌生人突然坐到了你的对面,你是否会有一丝不情愿或者产生他怎么不到其他空着的桌子吃饭的小小疑惑?之所以产生这种厌倦情绪,是由于内心的一种空间感被侵袭由此带来的局促不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这个空间一旦被挤压,势必会带来一种防卫意识和不安定。
放在昨晚的比赛上面,咱大言不惭的说,西班牙队的失利,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过度挤压综合症所致。西班牙队,似乎太醉心沉溺于自己精湛的传切配合了,以致于开场便用一个70%的控球率将瑞士人挤压在了一个狭小幽闭的空间里面。当然,这也正是蟋蟀所精心设计的一个套。瑞士人需要的正是西班牙人大军压境,久攻不下,然后焦躁。不少人觉得这场球疑似欧冠国米对巴萨,的确有那么点意思。充沛的体能,保证了瑞士人在任何空间都能持续大量的无球跑动。而严谨的战术设计,倚靠两个助攻型边卫的前压以及德甲轻型小坦克巴内塔的长途奔袭,瑞士人就好比一个弹簧,在被极度挤压的受力面前,一次次地发挥更大的弹性。磁铁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远了相吸,近了相斥,西班牙人也太不给瑞士人一点空间了,以致于最终让反弹出去的瑞士人更加有爆发力。
这场球赛,让人很容易也联想起2002年的阿根廷。同样死于看似疾风暴雨但却被对手牢牢吃透的强x式打法。只是,当时的阿根廷,既有西班牙人老太婆穿针式的配合,也有aimar等人的强行突破。但于西班牙相比,他们的节奏更快,更缺乏变化。然而,贝尔萨的球队又总是习惯于全面压制对手,似乎要试图一遍遍演练破密集防守,这岂不是正中对手下怀。有时,足球也需要缓和一下节奏。更何况,当时的阿根廷队,如果能够充分做到诱敌深入,凭借犀利的边锋和aimar的快速进攻,反击肯定一打一个准阿!而今天的西班牙,在速度方面,逊色于当时的阿根廷,也缺乏有个人突破能力极强的球员,只是节奏上要比阿根廷缓慢一些,传球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上强于当时阿根廷。
过于想一口气吃掉对手,忽略了对手针对性打法和韧劲,这02是阿根廷和10西班牙失利的相同点。西班牙队,从第一分钟开始,就用自己娴熟的传控去和瑞士人斗脚法,并且将瑞士人压制在后场30米区域内。而人家压根选择的就是避你锋芒,然后用凶悍地拼抢去证明足球的另一极:力量与精神。依然觉得博斯克最失败的就是放弃了塞纳这个蓝领工人,没有他的西班牙中场防守严重缺乏悍性。目前的西班牙已俨然是一群文艺青年,可是文艺青年谁都明白,是最忧伤最弱不靠谱的一群。在德国这个足球铁血精神和意大利究级防守国度锻炼的瑞士球员,有着西班牙人不具备的硬度和持久度。就算你懂得更多的体位,有更高强的ooxx本领,没有体能的保证,一切不都扯淡么。
破密防,是足球场上亘古不变的一个难题。而个人突破和远射,又是破密防尽人皆知的两个相对有效的法宝。有人说如今的西班牙就差一个梅西,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梅西毕竟只有一个。而且也不要忘了昨天阿隆索的那脚远射,曾经敲山震虎一般击中瑞士人的横梁。这也是全场西班牙唯一最有威胁的射门。只可惜,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所以,啰嗦了很多,今天的观点就是,遇到一门心思防守的球队,绝对不能用类似02阿根廷还有昨晚的西班牙那样,把对手挤压到受力极限上,这样只能最终被自己施放的力量给反弹。应该主动给对手空间,诱引对手攻出来,然后才能伺机发现空当。再不妨举两个中国古代战争方面的例子。古代攻城战时,攻方如果进入敌城中,要想更大限度歼灭敌人,选择的不是把东西南北4个城门都紧紧关闭,而是敞开其中一个城门。这是什么意图呢?是让对方感觉到还有生还的可能,从而降低作战欲望,专心逃亡,这样军心涣散的敌人,势必被攻方大举消灭,也可以降低攻方士兵的伤亡率。倘若选择把4个城门都关闭,那么绝望中的敌人,知道生还无望,势必殊死搏杀,这就叫困兽犹斗,攻方反而会遭受到人员重大伤亡。还有背水一战的典故,道理也是如此,置之死地而后生,果敢有谋略的将军从来都不忘用这样的方式激烈自己的士兵。足球场上,也同样这般。这也是足球的魅力。教练高超的指挥艺术经常能够上演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相信多年以后,希斯菲尔德战胜博斯克的这场比赛,也会在很长时间内被人津津乐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