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 ¥
注册时间2004-12-13
- 积分
- 168
|
本帖最后由 qq0414 于 2012-2-21 04:05 编辑
WE(PES)2009之TYPE5模式中关于L1自动锁定传中与普通O传中的区别T1与T5的区别很多朋友都已经是驾轻就熟了,但坛子里关于在T5中直接O传和L1+O传的细微区分的贴谈的不多。趁着公司午休时间,写写自己的体会。
O传中,变化多样.相对L1+O来说,球的线路变化可以达到最多样化。通过对于方向和力量的控制,来选择落点的变化。但有点不可否认,它做不到相对的精确锁定。你可以指哪打哪,但肯定不是每脚都能准确的传到自己人的头顶的。对于高中锋站桩式的头球打法,用O传中实属不易。用其传中,随后摆渡到第二落点或许是更上策的手段吧。
O传中,在下底时,基本是以两种方式体现:
一为O+(上下)直接传,球慢且比较高,通过力量的控制来达到前后落点的变化
二为OO+(上下),球相对单O稍微快些,但同样是比较慢的(相对L1+O而言),因为这里的两下O,其实和一个O区别不大,当第一个O按下的极少力出去后,第二下只是一个很小的补充。和L1+OO是有很大区别的。
O传中,落点全靠力量的控制。球员去争头球的时候,其实就是去抢球运行中的每一个点,可以是第一,二点,也可能是球落地前的最后一两个点。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一趟半弧的列车旅程(球的运行轨迹),有的人在上海上车,有的人在昆山,有的人在苏州,上车的站不同(点不同),都上了车(争到了点)。而这条轨迹是靠你的O+力量来造就的。其难度也是比L1+O来的大的。传出后,对于球员跑位的了解及控制是关键。力量大了,很可能就是到了还没开发的西部地区了(无人),呵呵。
接着说的是L1+O,首先,变化肯定没有单O传来的多样。毕竟是自动缩定的了,即使 不是单一流水线,但也是条流水线,是有一定的预先设定的。也正因为如此,只有在用了L1的情况下,才能在T5的模式下使用出L1+OOO的贴地式传中方式。
在使用L1自动锁定传中里,就有了三种方式了,但对于前后落点的控制有了变化,是通过方向(上下)键来实现的,有别于普通的O传中:
L1+O,球最慢,最高,落点稳定,是站桩式高中锋头锤打法的首选,球在空中的时间足以让中锋对于站好位置,舒舒服服的顶一个。
L1+OO,威胁最大,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中手段,自己感觉还真挑不出多大的毛病,比较万全的一种手段。包抄,中路回敲,摆渡,后点补,基本都可以实现。
L1+OOO,贴地传中,进球效果自认最爽快的一种,前锋队员包抄到位,就是一个上榜好球。但也是成功率相对最低的一种。控制的不好。就多被防守前点的队员所截获或大脚开出。到后点的话,成功率比前点大些。这需要看阵型跑位了。
L1+O(三种方式统称),因为是自动缩定。即是球找人的最直观体现,不存在把球会传到无人的空白区域,(这里要指出的是,这种传球方式,传出的球,是找我方进攻球员的,只可能是防守方无球员在球的落点上,我方球员是一定有的。)这也就是和单单O传中的最大区别所在。
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L1+O传中,是有利于在小范围内的非人力所及的修正,也是游戏本身的辅助手段。
O传中,是最大化的实现自由操作。是包含L1+O传中功能(不包含细微修正)的。
两着是包含的关系。在细微的操作上L1+O是有小的辅助功能的,是O传中所不及的,所以才要多这么个操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