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足球的记忆与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9 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r.Weirdo 于 2010-7-19 19:24 编辑

关于足球的记忆与诗
<<足球往事>> 的书评


     对于一个伪球迷来说,我一直不知道足球的真正奥秘在哪里,在那些炫目的足球场,千万合同和足可以演电影的超级球星那里?在那些以足球的名义豪敛钱财和权力的政客,足球官员,资本家和赌徒那里?在那些扛着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大旗对异己者辱骂,殴打甚至杀戮的足球流氓那里?加莱亚诺很斩钉截铁的告诉我不是,为此他的书不会献给从二十世纪末开始的越来越机械和功利的足球,他要献给的是那些在阳光下笑着,唱着,拼命奔跑,与球和时光融为一体的那群孩子们,献给那种贫民窟里用一只破袜子和烂纸屑为原材料作成的一直被踢到太阳下山的足球。他的意思我们都明白,简单的快乐,对胜利和荣誉的渴望,没有等级和蔑视,这就是足球。
  
  某种意义上,加莱亚诺给我恶补了一下关于足球的一切,他使我前所未有的对足球投以敬意,对足球饱含的激情,快乐和尊严无比的向往。在《一面左右摇摆的旗帜》中,加莱亚诺道出了足球曾经到达了可能许多狂热球迷也毫不知情的巅峰高度。1942年,基辅迪纳摩队的球员们跟纳粹踢球,即使是虚弱,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胁也不能令他们改变足球,他们最终赢得了比赛,但他们随即倒在失败者的机枪射杀之下。我确信,没有什么比此时的足球更能成为诗了,那个在阿尔及利亚海滩踢球的加缪曾经说过,我所知道的有关道德的一切,全都来自足球。不知道他是否知道基辅迪纳摩的勇士们踢过的这场足球史上最伟大的一场球赛,当然加莱亚诺提醒我们,加缪关于足球的道理肯定不是从FIFA的职业足球那里得来的。
  
  “我总是对她充满了深深的爱意,因为如果你不能用爱待她,她就不会顺从你。”1958年那位巴西的伟大中场迪迪这样柔情的说到足球。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这样的对待她,但那些从南美洲贫民窟里爬出来的黑小子们就这样的对待她,从伊萨维韦利诺·格拉丁开始,到弗雷德里希,多明戈斯·达吉亚,莱昂尼达斯,济济尼奥,加林查,迪迪,贝利再到后来的罗马里奥,虽然足球是他们除了犯罪而能从贫民窟里爬出来的唯一方式,但也唯有他们才令我们看见了到底什么才是足球。有时,他们中的许多人最终仍然归于孤独和贫穷,但迪迪的那句话还是不绝于耳,“男孩们,加油,拿出你们的尊敬来,这是一个需要你们用爱去呵护的女孩…”
  
  那么多伟大的进球由此被催生出来,在加莱亚诺那里,从阿维兰热执掌世界足球的掌门之后,那些伟大的进球似乎也越来越少了,因为钱越来越多了。另外,规矩也越来越多,你要搓球就滚到面包店里去搓,教练和俱乐部的领导同志们经常这样告诫年轻的球员。所以像马拉多纳一样老是反常理,爱捣蛋的人怎么能招人喜欢?权力机制真正不喜欢的并不是这个令人伤脑经的家伙傲慢无礼,脾气暴躁的品行,而是其动不动就对某些不公正不合理的真相大放阙词,“1986年墨西哥和1994年美国世界杯,他就抱怨那些万能的电视独裁者强迫球员顶着正午烈日的炙烤,拼死拼活的工作。”球员在足球彻底职业化和产业化的时代只不过是生产链条上的最薄弱的一环,讽刺的是满场飞奔的主角永远是他们。
  
  加莱亚诺这样评价马拉多纳也给现今的足球定了性,二十世纪末的“足球缺乏激情,冷漠呆板,憎恨失败,禁止一切玩乐,能让奇思妙想也变得合理高效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马拉多纳是其中之一。”
  
   什么样的足球不缺乏激情,不冷漠呆板?加莱亚诺的答案很明显,她来自孩子“我们胜利,我们失败,无论是输是赢,我们都很快活”的高亢歌唱,来自于1924年那群乌拉圭的只求快乐,挤在轮船三等舱内去欧洲踢球的工人和流浪汉,来自于当年的黑白混血球员,为了上场他们不得不在开场前用粉笔将自己涂白,来自于那个整个国家都会为了一场足球比赛屏住呼吸,“政治家,歌手和街头的小商贩都闭了嘴巴,情人们停止了爱抚,连苍蝇都停止了飞行”的时代。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334620/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19:13 | 只看该作者
足球让人类伟大   
梁文道


在当年拉美文学风潮最盛,每个文艺青年都抢着啃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提起过乌拉圭的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当每个热爱足球的读书人都交口称誉英国作家杭比(Nick Hornby)最能写出球迷悲与喜,我不知道为什么没人提起加莱亚诺的《足球往事》。
  
  加莱亚诺和许多伟大的拉美作家一样,是个左翼记者。他唯一一本中译的著作《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就是一个典型左翼记者的控诉:跨国企业与军人独裁政权总是不懈地吸噬拉美大地的血液。右翼军人当道的年代,加莱亚诺从一个国家流亡到另一个国家。他最后到了西班牙,完成拉丁美洲编年史《火的记忆》三部曲,一本由断简札记与沉思组成的悲怆史诗。如果只看一部拉美全史,你不应该找第二本书。
  
  只有真正热爱拉丁美洲的作者才写得出《火的记忆》,也只有真正的拉美球迷才写得出《足球往事》。足球如此美丽,却又叫人心碎。正如他为拉丁美洲所做的一样,加莱亚诺替心爱的足球写出了一部编年史,纪录百年来一个又一个巨星的诞生和殒落,同时也描述围绕着足球公转的世界,以及足球自己的命运。
  
  这部历史里当然有拉丁美洲的荣光: 1924年,第一支出征欧洲的南美球队乌拉圭“教懂了欧洲人什么是真正的足球”,也不乏欧洲人的骄傲;
  
  1962年世界杯,波比查尔顿,“足球服从他,在他的指示下旅行,甚至在他踢到它之前,球就自动奔流入网”。
  
  有足球最让人惊喜的时候,例如尼日利亚与比亚法(Biafra)同意停战,因为电视上比利正在踢球。也有足球最卑鄙黑暗的时候,例如大独裁者佛朗哥把皇家马德里打造成一支流动的大使馆,四处以球技宣扬他的政权。而忠于老共和国和巴斯克地区的球员则被迫流亡,国际足协还落井下石,宣布这批反极权的球员是叛徒,应该永远停赛。
  
  可是,足球又总能在最黑暗的时刻振奋人心。纳粹德军占领乌克兰的时候,曾经逼迫基辅戴拿模的球员和希特勒的衞队来一场友谊赛。赛前他们收到警告:“如果你们敢赢,就死定了”。于是一开始“在恐惧与饥饿的折磨下,他们只好准备输球。不过到了最后,他们无法抗拒尊严的呼召”。球赛结束,十一位球员穿着队衣在悬崖边上被处死。直到今天,他们的纪念碑还是乌克兰人民的圣地。
  
  身为一名忠实的老资格球迷和老左派,加莱亚诺叹息足球世界的商业化,认为足球已没有风格的区别了,原始的快乐也不见了。现在的球队甚至不是为了赢去踢,而是怕输。可是他依然有信心,因为足球的快乐和尊严是买不走的。正如基辅迪纳摩当年的壮士,只要一天还有人踢球,“有前无后,打死罢就”的精神就永远存在。
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19:17 | 只看该作者
准备去看看这本书 :bz39:
4#
发表于 2010-7-19 19:20 | 只看该作者
只有快乐才是王道
5#
发表于 2010-7-19 19:21 | 只看该作者
豆瓣的人都文邹邹的,不喜欢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19:28 | 只看该作者
豆瓣的人都文邹邹的,不喜欢
橙子 发表于 2010-7-19 19:21



    还有许多很有思想的人
7#
发表于 2010-7-19 20:52 | 只看该作者
还有许多很有思想的人
Mr.Weirdo 发表于 2010-7-19 19:28



    这个我承认,以前很喜欢去豆瓣看影评,乐评
但是很多作者总是把自己的起点整的比别人有优越性,让我看着很不爽
8#
发表于 2010-7-19 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橙子


    牛13和装13齐飞...
9#
发表于 2010-7-19 22:52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楼顶那篇,虽然没看过那本书。
我记得以前有人发过一本叫《足球潜规则》的书,那本里面有一段就和顶楼的观点差不多,那本书我也强烈推荐,译名问题,实际内容和潜规则三个字是另有所指,不是字面意思。

什么地方都肯定有有水平的人也有装X的人,豆瓣我以前也常去,现在不去是因为把我关于某流亡作家的书评全给河蟹了- -
10#
发表于 2010-7-19 23:25 | 只看该作者
进来看看
11#
发表于 2010-7-19 23: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00:08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楼顶那篇,虽然没看过那本书。
我记得以前有人发过一本叫《足球潜规则》的书,那本里面有一段就和顶 ...
铃兰 发表于 2010-7-19 22:52



    有点好奇 那个某流亡作者是?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0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橙子


    牛13和装13齐飞...
蔚翔 发表于 2010-7-19 21:00



    我一般都是先找自己读的比较细的书看书评 挑自己感觉写好的作者加关注 ... 在就是加的口味比较一致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