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z6: 这几天陆续看了一些论坛上大家对中文解说的反馈,自然是众说纷纭。这也让我有两个关于“大”的体会:实况玩家的地域跨度之大,还有就是实况玩家的年龄跨度之大。当然,还有就是实况小组的影响力之大。。。
关于此次4人解说硬件上的一些硬伤,如音量问题、翻译问题等等此前不少制作人员都和大家聊过了,就此跳过。目前一个比较集中的反应问题是“低俗”问题,简单和大家探讨一下。
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玩游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爸爸妈妈的监督下玩一个小时?是在宿舍里和哥们一起对战?还是经过漫长的工作疲惫后回家打开电脑,用一场实况球赛来放松紧绷一天的神经。。。 这其实是不同年龄层次的玩家由于生活环境和状态不同,而对游戏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期待。我们三位男解说和小叶子等制作人员基本属于第三种情况,工作六七年,马上而立。每天周旋于职场上不同面孔之间,希望能在玩心爱的游戏的过程中释放一下心理压力。。。各位已经上班的朋友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和三五好友在酒吧或者包间里酒足饭饱之后侃侃而谈,嘻嘻哈哈。这时候会聊些什么呢?现在除了刚性必需品之外(大米,煤气),所有商品都进入了窄众、细分的时代。三年的年龄差距便视为代沟,500元收入差距便视为不同阶层,而一款产品满足大众需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足球的本质是什么?起源于什么?是街区间的对抗,是19十九世纪末英国产业工人对于密集劳动状态的不满所进行的一种以游戏对抗方式进行的宣泄。看看阿森纳的队徽,一目了然。而中国文化自古强调的是文以载道,现在则是意识形态。而我们希望中文解说能有一种当代的草根气息,能回归足球自娱自乐的本质。我们设定解说的规定情景不是西服革履在电视台解说,而是T恤、短裤,拿着啤酒和哥们一起看比赛聊球,体现实况小组的民间属性。
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原则:自愿交易,等价交换。我们走进一家饺子馆,喜欢吃什么馅儿的饺子就点什么,酸了咸了,皮厚肉少可以把老板叫来理论。而现在是隔宿舍的哥们端来一盘饺子:“我们几个包了好几个小时了,来趁热尝尝吧!”几个包饺子的兄弟也不是开饭店的,也没有过做过市场调查,没啥针对性和专业性。完全凭着自己对饺子的喜爱,根据自己的口味包了好几百个,就想和大家图个乐。。。当我们饺子放到嘴里后可能觉得不错,也很可能觉得不好吃。我们该如何作答呢?
:bz11: 一点想法,和大家来讨论下。如何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来调和众口呢?一起聊聊吧。:bz11:
[ 本帖最后由 股神王冠 于 2009-9-27 14:47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