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0 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萍乡前前后后将近住了一年,断断续续也在体育场踢了将近一年的球.经常在那个球场玩的人都和我熟了.某天,有个朋友拉我过去,让我给他踢球的儿子提点意见.
   
    萍乡的体校没有足球班(自从"职业联赛"搞起来之后,二三线城市的体委都解散了,基本都不保留足球班),这个十三岁的孩子是练田径的.他父亲说他很喜欢踢球,所以自己来踢球的时候,总把孩子也拉着来踢.

    孩子高高瘦瘦的身材,大概1.70米,腿修长.是练前腰的好苗子.但神态带着说不清的厌烦和隐隐的害怕.阅足球苗子无数的我,马上把握到了他心里既自卑,又渴望证明自己的微妙心理.

    他老爸说:颠个球让叔叔看看.孩子带着厌恶的神色,奉命颠起球来,一招一式既不认真,也不规范.技术差不要紧,可以慢慢练,但不认真,说明这个孩子的问题出在心理,说明他还没有养成对足球的狂热感情.

    我对他老爸说:"他似乎不太投入." 他老爸苦笑:"是啊,喜欢踢,又踢不好,所以就老不开心." 我心里说,那是因为你老在吆喝他,扼杀了他的乐趣.因为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他老爸已经对他吆喝过五六次.

    我暗叹了一口气.孩子喜欢踢球,但足球并不是他的职业,只是他爱好的一种.你要让他玩得开心,让他从足球中领略到团队精神,养成坚强的习惯,甚至在技术精进中感悟到"技近乎道"的精神,把这些感悟放到生活中好好的过日子.就够了.这也是足球,甚至体育的根本精神.而不是争强好胜,不是一定要战胜别人.

    我做了几个示范,特别强调一点:一定要有对足球的狂热.比如你练颠球,不管如何手忙脚乱都要奋力把球救起来;练射门,不管球弹得多远,都要第一时间用最快速度跑去停球.这样高强度锻炼下才能培养出球感.孩子做了,但还是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在老爸的吆喝下,活像踢球是活受罪.

    我一直信奉这样的教育原则: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不是口头上的传诵,而是活生生的行为习惯.例如,在球场上最好不要口头教他,最好和他一起踢球,让他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球场来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凑够几个人,用砖头摆个简单的球门开战.我特意让孩子在我这边,并告诉他只有两个要求:进攻时要自信,防守时不管多远都要跑回来.孩子确实有心病,连球都不敢停,球一到脚下就慌里慌张的踢开给别人(经常踢到对手脚下),但我不像他老爸一样吆喝他,也告诉他老爸不要说话.这种情况我只喊:孩子,你丢的球自己抢回来,抢不回来就全速跑回来防守!一来二去这孩子明白我的意思了.他不能再不负责任的随便踢,因为只要他丢球,他就必须跑这二三十米回来防守,而只要他不想跑,我就会喊他回来.而且我自己也是进攻时飞快向前,防守时尽力回跑,这要求很简单,而且有榜样.于是虽然他很累,但他也开始跑上跑下.并且随着感情的慢慢投入,他的脸上洋溢着快乐.

    球踢完了,他老爸对我说:这孩子今天踢得好多了,有人带确实好.我微微一笑,对他说:以后踢球别要求他太多,让他开心就可以了.他老爸连连的点头.我想起之前他老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想起之前他孩子怯怯的冷漠的神情,看着他现在仍然怯怯的但开心的样子,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多少年以前,也有这么一个对足球狂热的父亲,有一个被父亲恨铁不成钢的喜欢踢球的孩子,也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教练.这个小教练是我,踢球的孩子是我小学同班同学小潘,这个父亲是小潘的老爸潘叔叔.当年潘叔叔要我教小潘踢球,我用体校的练球方式去要求他,最终让小潘对踢球失去了信心.虽然这不影响小潘和我的友情,但这件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因为小潘的身体素质非常好,练下去说不定会在足球上闯出名堂.

    那时候的我,年轻气盛,年幼无知.

    在我们的国家,体育是一面战争的幌子,终极目标是移走盖在我们身上的"东亚病夫","劣质人种"的大山,以此证明中华民族之种族优良,文化泱泱等优点.当然,这种功利的思想在我们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就以教育而论,我们教孩子的目的并不是让他有一个快乐的人生,而是让他出人头地,好在成龙成凤之后给自己争口气.并且若干家长会说:我不是为自己,我是为了他/她,如果不逼着他/她,他这么小,哪懂得为自己努力啊?

    我觉得这种思想和做法都相当错误.首先,孩子并不是幼稚和愚蠢的,相反,由于缺乏实际事物的经验,孩子会对抽象理念有惊人的理解和洞察力.其次,教育孩子的最好做法并不是提要求,而是言传身教.你想让他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必须先做到.最后,如果不努力,孩子很难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但过于苛求,反而让孩子失去奋进的信心.在功利和无欲无求中必须取得平衡.这个平衡点就看身为家长的人如何去把握.

    以前有这个故事,说很多80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声称自己得到的最好教育是在幼儿园得到的,比如对人有礼貌,吃饭前要洗手等等.我觉得这个故事言过其实,但总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最好的教育在于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个习惯最好由家长言传身教来给予.

    我还没女朋友,更谈不上结婚.不过我有过一段和很多孩子共处的快乐时光,看到他们在球场上奔跑的快乐,我也很开心.我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像球场上的孩子一样,不计成败,努力拼搏,快快乐乐.

    总结如下:
    1.好的教育在于让孩子拥有好的生活习惯.
    2.好的生活习惯由家长言传身教给予.
    3.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必须是怎样的人.
    4.必须用巧妙的方法,让孩子在专攻的领域得到快乐,凭快乐迎接挑战并坚持下去,又不计成败.

    愿天下孩子都开开心心.
2#
发表于 2007-9-20 23:27 | 只看该作者
还没看完,略读一遍觉得可以射精了
马上细读:bz11:
3#
发表于 2007-9-21 00:38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潘叔叔要我教小潘踢球,我用体校的练球方式去要求他,最终让小潘对踢球失去了信心.虽然这不影响小潘和我的友情,但这件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因为小潘的身体素质非常好,练下去说不定会在足球上闯出名堂.

那时候的我,年轻气盛,年幼无知.


他还是没明白,在中国,有再好的天赋都没用。

:bz36:
4#
发表于 2007-9-21 00:39 | 只看该作者
言传身教
5#
发表于 2007-9-21 08:49 | 只看该作者
小时侯在胡同踢球,现在估计已经成为历史
6#
发表于 2007-9-21 08:52 | 只看该作者
萍乡到底是啥地方?似乎某明星还要跑那里去开演唱会。。。。
7#
发表于 2007-9-21 08:58 | 只看该作者
江西萍乡?
8#
发表于 2007-9-21 09:06 | 只看该作者
没看到转贴的标志,xxxx:bz12:

PS:迪妮莎好猛

[ 本帖最后由 Moutinho 于 2007-9-21 09:11 编辑 ]
9#
发表于 2007-9-21 09:47 | 只看该作者
有个性
10#
发表于 2007-9-21 11:52 | 只看该作者
嗯,刚结婚的小青年们,事前考虑清楚,不要冲动。

先要琢磨明白自己有没有能力生孩子

注意:不是生理能力。
11#
发表于 2007-9-21 16:37 | 只看该作者
赤身裸体凌空720度转体愉悦冲顶!
12#
发表于 2007-9-21 17: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怨妇 于 2007-9-21 11:52 发表
嗯,刚结婚的小青年们,事前考虑清楚,不要冲动。

先要琢磨明白自己有没有能力生孩子

注意:不是生理能力。

:bz16: :bz16:
13#
发表于 2007-9-21 19:53 | 只看该作者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