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技体育中没有任何一个项目会像中国足球这般反复自我羞辱并被别人击垮。这样的失败可以有各种定义的方法,我定义为“自我埋葬式的失败”,不要以为失败带来的仅仅是愤怒和绝望,失败是可以量化的,由此导致的中国足球产业化发展将受新的重挫,直接会表现在中国之队项目和中超联赛,损失的数字暂时没有,但一定会在日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提醒我们的。更为致命的是,又会有一批人悄悄地在心里上进一步远离中国足球,他们会影响他们的下一代,这样的损失则是更为长远的。在亚洲足坛,我们还有什么尊严可言,我已经没有什么资本可言了。更多的话不想多说了,这样的关口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只需要三个月,一切又会回复平常,一切还要继续下去,失败不会带来人们呼吁中的所谓巨变和变革,只是国家队不会再叫什么“朱家军”罢了。输球对很多人来讲是解脱,除了中国足球的控盘手和操盘手具体人会被反复被指责之外,个体球员不会被穷追猛打的。中国足球不会在这样一个关口来一个转弯的。一切如常罢了。
还是回到比赛之中,记录看到和感受到的,与大家分享。
在去球场的路上,给我们开车的马来西亚司机望着逐渐接近的体育场,操着一口广东普通话告诉我:“中国队在这个体育场的输了不少球”,我反问他:“那不是默迪卡吗?”司机嘟囔了一句,告诉我今天他给中国队下了100块马币,声明海外华人一直爱国。
说来非常奇怪,在中国队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开始前大约10分钟,球场内竟然有着片刻的死寂,毕竟球迷太少了。一面乌兹别克斯坦国旗在看台上被挥舞起来,才引来了一阵喇叭声。细雨不停,很奇怪场内有一些莫名的压抑,也许我过于敏感,或许是似曾相识的局面给了我心理暗示。开赛在我看来,中国队出线问题不大,还让我们的记者预定了中国队飞往印尼的机票,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这样的比赛非常寂寥。
上半场比赛是亚洲杯赛开赛以来我所看到的最糟糕的比赛,以自己也不熟悉的组合出战的中国队不知道什么原因在30分钟以后开始对比赛失去控制,中场和后防线距离压缩得非常小,把主动权交给了对手,盲目性传球比比皆是,前场队员一味地个人冲击,没有任何成熟的设计,攻入对方禁区有效的配合几乎没有。总之,过程极其难看,也许中国队只是以出线为目的吧。幸而乌兹别克斯坦队在最后一传上还是“亚洲二流”水平,否则中国队还会遭受更多的惊吓甚至是失球。对手无疑比我们更能适应比赛的状况,踢得同样不精彩,但尚有自己的套路和想法。更为重要的是,难道没有人告诉场上的队员们伊朗队的进攻并不犀利,留在吉隆坡的机会并没有失去,难道早早就放弃对于小组第一的追求吗?我不知道指挥者是如何打算的,只有一个结论——“出线(以小组第二出线)比什么都实惠和安全”。也许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让比赛变得无趣。
下半场,中国队应该是知道了另外场地上的比分,整体进攻加快了,有了一些欲望,看台上也开始活跃了。中国队的前锋拼命在前场反抢,队员们开始发力了。但是局面没有随着中国队发力而彻底改变,王栋的射门被门楣挡回,中国队的厄运开始了。看台上有的中国记者已经开始大吼大叫了,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太熟悉眼前的这支球队,也知道一些所谓的背景,因此更加愤懑。大多数记者倒是迅速接受,马上展开下一步的工作,输球并不陌生。
现场看球是一种无法替代的享受,而看球之后朋友和同事即兴评论则更是一大快事。今夜在中国很多的电视机前,都会有如此的讨论和发泄。身边的人似乎每个人都有主教练之雄才伟略,而且各位“赛中诸葛亮”和“事后孔明”还说得真是有道理。他们犀利地看到中国队换人的僵化和低效,看出中国队在与伊朗队下半场中场完全失控,看出在人员组合调度上出现了问题,好好的局面从手边划过,根据比赛进程灵活调配指挥能力的能力的确存在差距。我等都是“假行家”,只知些皮毛,我真有些不明白我们在现场看出的问题,难道中国队看不出来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可是看出来了,又怎么去执行呢?朱广沪肯定有千般委屈,可是结果和过程都不能为他提供支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