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啊朋友再见
球队:南斯拉夫
年代:前1987-1992 后1996-2000(含部分克罗地亚)
(前言)“梦幻”对决
2010年7月11日,足球城体育场,约翰内斯堡,南非,第19届世界杯冠亚军决赛。
场上的一边是巴西队,雄心勃勃,准备冲击他们的第六冠;而另一边则是有“欧洲巴西人”称谓的南斯拉夫队,他们在小组赛力压德国队获得第一,淘汰赛第一轮1-0力克美国队,四分之一决赛点球大战淘汰阿根廷,半决赛更是凭借哲科的梅开二度爆冷2-1击败了欧洲冠军西班牙。
这场决赛南斯拉夫的首发为:门将,来自乌迪内斯的汉达诺维奇,两名中卫维迪奇、伊万诺维奇都效力英超豪门,右后卫乔尔卢卡同样来自英超劲旅热刺,左后卫则是拉齐奥的科拉罗夫。
在中前场,国米的斯坦科维奇与狼队的米利亚斯搭档中路侧重防守,热刺的莫德里奇在他们前面组织进攻,国米的潘德夫在左,拜仁的奥利奇在右,中锋是狼堡的哲科。
上半场巴西利用定位球由卢西奥打入1球暂时领先;下半场尽管南斯拉夫队控球占优,但面临巴西人强悍的防守总是无计可施,反倒是巴西的几次快速反击更有威胁,多亏了汉达诺维奇表现神勇才避免了比分扩大。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我队需要调整,请比利奇同志发言,你有什么建议?”老帅安蒂奇问副帅比利奇。
比利奇摘掉MP3:“啊?”
“我问你对换人有什么建议?”
“您是领导,听您的。”
老帅沉吟片刻:“听我的,那就上日基奇。他在玩地面配合的巴伦西亚缺少机会,不过2米多的身高还是蛮有威胁的,就这么定了,日基奇换下哲科。
哲科下场,一脸不满地望着两个主帅。
比利奇:“别看我,老爷子就是喜欢用他们塞族人,我们克族的爱德华多、克拉什尼奇、佩特里奇都没带到南非来。”
安蒂奇不悦:“让你说时你不说,现在来劲了,听你的摇滚去。爱德华多断过腿、克拉什尼奇换过肾,这两人现在的状态已经今非昔比,此外佩特里奇也不比当年。再说了,我不是也放弃了塞族的潘特里奇。”
哲科插嘴:“别总拿我们前锋说事,咱们的中场这会儿也不好使啊。”
比利奇附和:“没错,应该上克拉尼察,他和莫德里奇无论在国家队还是在热刺配合都没得说。靠,我们克罗地亚太多中场人选了,这次连拉基蒂奇、斯尔纳、普拉尼奇都没入选。”
安蒂奇:“还是该上克拉西奇,那可是2009年的塞尔维亚足球先生,欧冠8强中央陆军的魔翼,一大批豪门都对他有兴趣。”
哲科冷笑:“好好好,你们塞族牛*、克族也牛*,我们波黑呢?米西莫维奇、萨利霍维奇、萨利哈米季奇、皮亚尼奇哪个不是才华横溢的攻击中场,这些人居然都来不了南非,库兹曼诺维奇和米利亚斯为何入选,就因为是塞族?”
安蒂奇大怒:“小屁孩别废话!人家巴西那边的小罗、迭戈、帕托不也没来南非。你说了一大堆攻击手,但我总要带一些防守中场吧,这跟塞族不塞族没关系,塞族的卡查尔、托西奇我不也割爱了。”
不远处,替补席内,两人窃窃私语:“满耳都是塞族人、克族人、波黑人,看来没有人注意到我们小小的黑山了?”
安蒂奇回头望去:“约维蒂奇?!差点把你忘了,还有武齐尼奇,你俩赶快去热身!”
附:传说中的2010世界杯南斯拉夫队23人大名单
门将:汉达诺维奇(乌迪内斯)、斯托伊科维奇(维根)、贝戈维奇(朴茨茅斯)
后卫:乔尔卢卡(热刺)、伊万诺维奇(切尔西)、 维迪奇(曼联)、苏博蒂奇 (多特蒙德)、
西穆尼奇(霍芬海姆)、卢克维奇 (乌迪内斯)、德拉古蒂诺维奇 (塞维利亚)、克拉罗夫(拉齐奥)
中场:斯坦科维奇 (国际米兰)、克拉西奇(莫斯科中央陆军)、米利亚斯(狼)、库兹曼诺维奇(斯图加特)、莫德里奇(热刺)、克拉尼察(热刺)、约维蒂奇(佛罗伦萨)
前锋:哲科(狼堡)、日基奇 (瓦伦西亚)、潘德夫(国米)、奥利奇(拜仁慕尼黑)、武齐尼奇(罗马)
再附:电视机前的南斯拉夫预备队16人名单(仅限中前场)
米西莫维奇(沃尔夫斯堡)、萨利霍维奇(霍芬海姆)、皮亚尼奇(里昂)、萨利哈米季奇(尤文)、普拉尼奇(拜仁慕尼黑)、扬科维奇(热那亚)、卡查尔(柏林赫塔)、斯尔纳(顿涅茨克矿工)、拉基蒂奇(沙尔克04)、科尔欣(国米)、托西奇(科隆)、约万诺维奇 (标准列日)、伊比舍维奇(霍芬海姆)、佩特里奇(汉堡)、诺瓦科维奇 (科隆)、潘特利奇(阿贾克斯)
(一)欧洲人才库
好了,让我们把目光拉回现实,其实几个月后的南非,我们很可能在塞尔维亚队看到这些人:斯托伊科维奇、伊万诺维奇、维迪奇、苏博蒂奇、卢克维奇、德拉古蒂诺维奇、克拉罗夫、斯坦科维奇、克拉西奇、卡查尔、米利亚什、约万诺维奇、库兹曼诺维奇、扬科维奇、托西奇、潘特利奇、日基奇……
还可以在斯洛文尼亚队里看到汉达诺维奇、科尔欣、诺瓦科维奇等人。
我们真正无法看到的是:克罗地亚的乔尔卢卡、西穆尼奇、莫德里奇、克拉尼察、普拉尼奇、斯尔纳、拉基蒂奇、奥利奇、佩特里奇、克拉什尼奇;波黑的贝格维奇、米西莫维奇、萨利霍维奇、皮亚尼奇、萨利哈米季奇、伊比舍维奇、哲科;黑山的约维蒂奇、武齐尼奇以及马其顿的潘德夫。
还有一个无法出现在南非的“准南斯拉夫人”:伊布,他虽出生在瑞典,但父亲是波黑人,母亲是克罗地亚人。
如果现在将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每个国家都拆分为五六个地区球队,结局将会怎样?
如果来一次南斯拉夫与英国(注意,不是英格兰,是英国)的全面对抗呢?
在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之中选一个队挑战英格兰,英格兰也许会稍占一点上风(还得是卡佩罗当教练,麦克拉伦就算了吧)。
而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中剩下的那个队打苏格兰问题不大。
此外,最近10年里三度进军大赛决赛圈的斯洛文尼亚(2000欧洲杯、2002世界杯、2010世界杯)肯定强于自86年之后就再也与世界大赛无缘的北爱尔兰。
而这次世界杯预选赛力压土耳其、比利时杀入附加赛、只是最后因遭遇葡萄牙而未能更进一步的波黑,其实力同样胜于次次预选赛都打酱油的威尔士。
此刻,英国已经四强尽出,但南斯拉夫那边潘德夫领衔的马其顿以及约维蒂奇、武齐尼奇领衔的黑山还闲着呢。别小瞧他们,作为南斯拉夫老五的马其顿与英国的老二苏格兰恰巧本届世界杯预选赛同组,最终积分苏格兰高于马其顿3分,交手成绩双方各胜一场,苏格兰有优势,但差距不是很大。
南斯拉夫一直是人才辈出,却往往在世界大赛的关键战役功亏一篑,从而影响了它在世界足坛的地位。即使如此,他们在03年(那一年南斯拉夫的名分正式消亡)以前其世界杯总成绩排名也在前八(这里并不包括90年代克罗地亚拿到的那些成绩),仅次于欧洲的传统五强(五大联赛国)以及南美双雄,高于两届世界杯冠军得主乌拉圭、无冕之王荷兰等,同时也是所有东欧国家中排名最高的;而在欧洲杯上,它也拿过两次亚军和一个第四。
但缺乏面对关键赛事的坚毅和果敢、还有就是不同民族的球员之间无法达到完美的整合,这些也都是这只巴尔干雄鹰多年来的瓶颈。
(二)黄金一代
89年、91年,葡萄牙蝉联世青赛冠军,鲁伊科斯塔、菲戈、保罗索萨、科托、拜亚这一批球员也被称为黄金一代,其实在他们前面一届世青赛涌现的那一批南斯拉夫少年才俊同样光芒四射、价值连城。
1987年10月,春意盎然的智利大地上,第六届世青赛激战正酣。
在A组的首场比赛里,雄心勃勃的东道主遭遇一记闷棍,他们2-4被南斯拉夫拉下马来,对手阵中,一位可以用左脚拉小提琴的天才射手梅开二度,他就是苏克,另外两球则是由博班和斯蒂马奇打入。
第二轮,南斯拉夫4-0轻取澳大利亚,进球者几乎是第一轮的翻版,苏克2球、博班1球,只不过另一球来自布尔诺维奇。
第三轮,南斯拉夫4-1大胜多哥,例行公事般,苏克1球、博班1球,又有一人梅开二度,谁?米贾托维奇。
小组三轮比赛,南斯拉夫打入12球,其中苏克5球、博班3球。
南斯拉夫四分之一的对手是劲敌巴西,巴西人已经在83、85年两夺金杯,这次可是奔着史无前例的三连冠来的,然而米贾托维奇与普罗辛内茨基的进球帮助南斯拉夫2-1力克卫冕冠军;也就是在这场比赛后,足坛一片惊呼“欧洲的巴西队”来了、甚至说“他们比巴西队还巴西”。
半决赛的对手是东德,苏克、斯蒂马奇各下一城,球队再次2-1过关,而对手的进球来自萨默尔。
决赛的对手是西德,双方120分钟大战打成1-1,进球者分别是博班和维德切克,维德切克也凭此球将总进球数提高到7个,从而以一球之差战胜苏克拿到本届大赛金靴奖。
但是球队的赢家还是南斯拉夫,他们在点球决战中笑到了最后,这也是南斯拉夫足球史上仅有的两个大赛冠军之一(不含俱乐部赛事),另一个来自60年的奥运会。
赛后,这支队伍的中场核心普罗辛内茨基也荣膺本届世青赛的最佳球员金球奖。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人,球队中后来比较有名的还有后卫贾尔尼。
与风光无限的青年队相比,那一年的南斯拉夫国家队则不太走运,他们在欧洲杯的预选赛上与强悍的英格兰队分到了一组(这支老罗布森率领的球队我们在前面的荷兰篇介绍过,它与当时86年的世界冠军阿根廷、88年的欧洲冠军荷兰、90年的世界冠军西德实力不分伯仲),最终南斯拉夫居于英格兰之后列小组第二未能晋级。
但此刻的南斯拉夫已经开始引起了国际足坛的注意,队中的头号球星斯托伊科维奇19岁时就已经在84年的欧洲杯决赛圈以及洛杉矶奥运会上崭露头角,现在正在日趋成熟;而另外两名新秀潘采夫、萨维切维奇(潘采夫、斯托伊科维奇比87世青赛的黄金一代要超龄2岁,萨维切维奇超龄1岁,因此均未入选)也都在南斯拉夫国内联赛里展现了出众的才华。
这一干青年才俊(斯托伊科维奇、潘采夫、萨维切维奇、普罗辛内茨基、苏克、博班、米贾托维奇、贾尔尼、米哈伊洛维奇、尤戈维奇等全部出生于65-69年之间),雄心勃勃、前程似锦,未来的欧洲乃至世界足坛,都将成为他们脚下更绚烂的舞台。
(三)塞族老人队
尽管首轮大败,但毕竟只是一场小组赛,本组的西德实力超群,是公认的夺标热门,而另一支阿联酋队就是鱼腩,因此南斯拉夫与哥伦比亚的较量才是争夺小组出线的关键战役,更何况那会儿的小组第三都有三分之二的出线机会。
现在在网上已经无法找到南斯拉夫剩余两场小组比赛的视频,我只能简单回顾一下。
第二轮比赛,南斯拉夫遭遇哥伦比亚队。那会儿的哥伦比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期,而且在阿根廷、巴西相继转型后它又被公认为是最后一支纯粹的南美技术型球队,队中拥有87年的双料南美足球先生巴尔德拉马以及林孔、伊基塔等名将(阿斯普里拉年龄稍小,是94年才入选的)。
关于巴尔德拉马,必须多说几句了。为什么叫双料南美足球先生?
现在的南美足球先生的评选来自乌拉圭《民族报》,评选范围仅限于在南美踢球的球星,而且它是86年之后才有的。
其实更早的南美足球先生一直是由委内瑞拉《世界报》来举办,范围也包括了在欧洲踢球的南美球星,应该说这个评选其实更全面一些,因为95年之前的欧洲金球奖评选不包括非欧洲籍球员,而当时绝大多数顶尖的南美球员都在欧洲效力,他们既没有资格参加乌拉圭《民族报》的评选,又没有资格参加欧洲金球奖的评选,只有委内瑞拉《世界报》的南美足球先生评选客观地反映了当时所有南美球员的水准。
不过《世界报》的评选在92年之后停办了,乌拉圭《民族报》的评选就成为了唯一的正宗。
93、94这两年效力于欧洲顶级联赛的那些南美巨星比较倒霉,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无法竞争任何大洲的个人奖项,只能参加世界足球先生这一个奖项的评选,直到95年之后才被欧洲金球奖收留。
回到1987年,这一年的美洲杯上哥伦比亚杀入前三,这个成绩看起来不算起眼,但对哥伦比亚来说相当不俗。因为之前的哥伦比亚在南美是一支三流球队,除了传统三强以外,智利、秘鲁、巴拉圭等球队的实力也远在它之上,哥伦比亚只是在62年进过一次世界杯,而在87年之前的三十多届美洲杯比赛里只有一次杀入过四强(75年爆冷拿了个亚军)。
但在87年,高举进攻大旗的哥伦比亚队令人刮目相看,这支球队也缔造了哥伦比亚足球史上最辉煌的阶段,那就是90、94、98连续三届进军世界杯(别忘了,迄今为止总共19届世界杯里哥伦比亚才进去了4次),同时在91、93、95年连续三届美洲杯杀入四强。
虽然这支球队的主帅是马图拉纳,但它几乎又可以被称作巴尔德拉马的球队,因为整个球队的节奏完全是在金毛狮王的掌控之下。
几年前里克尔梅的出现令足坛一片惊呼,这不就是正在消失中的“古典式前腰”吗?
没错,自巴尔德拉马之后,这种气定神闲、几乎就是走着踢球甚至站着踢球也能调动本队千军万马的人物太稀缺了。没办法,不完全是因为没有这类天才苗子出现,也包括各类大环境不适合这种人物了。
巴尔德拉马的横空出世让南美足坛眼前一亮,他在87年底拿到了乌拉圭《民族报》以及委内瑞拉《世界报》的双料足球先生。获得《民族报》的足球先生还不算什么,毕竟那年的巴尔德拉马在南美大陆相当抢眼。
关键是《世界报》的足球先生,由于《世界报》的评选范围涵盖了在欧洲踢球的那些南美大腕们,因此含金量更高。特别是86年登顶球王的马拉多纳此刻正红,从86年到92年(93年该奖项就停办了)这7年里,他拿了四个南美先生。
而打破老马垄断的,只有巴尔德拉马、乌拉圭的鲁文帕斯以及巴蒂斯图塔。
巴尔德拉马成名后闯荡过法甲和西甲,但都不太如意,92年回归哥伦比亚后,93年又拿到了南美足球先生。
对了,既然说到了哥伦比亚队还要说说几个月前刚刚退役的伊基塔。89年,在马图拉纳的带领下,哥伦比亚麦德林队获得了该国在20世纪里唯一的一个足球冠军头衔——南美解放者杯,领军人物就是疯子门神。
年底的丰田杯上,明星云集的米兰与麦德林队也是难分高下,0-0的比分一直保持到加时赛的最后一分钟,马上就要进入伊基塔最爱的点球决胜了(他们在解放者杯上就是这样击败巴拉圭奥林匹亚夺魁的),然而最终却被米兰替补出场的埃瓦尼的一记任意球远射绝杀。
谁赢得禁区前那个关键的任意球?当然是巴斯滕。
好了,我们该回到90年6月14日的意大利雷纳托达拉亚球场(博洛尼亚的主场),南斯拉夫与哥伦比亚的比赛正在激战中…
比赛还剩十几分钟就要结束,比分仍然是0-0,上一场打入南斯拉夫唯一一球的约基奇助攻杀到对方门前,接边路传中后胸部停球凌空抽射,打入了全场唯一的进球。
这场比赛南斯拉夫还射丢了一个点球,但主罚者是谁记不清了,欢迎大家补充。
拿下关键战役的南斯拉夫终于心态放松,最后一战4-1轻取阿联酋锁定小组第二。
这场比赛南斯拉夫的变化是潘采夫首发并梅开二度,打入另外两球的是苏西奇和替补出场的普罗辛内茨基。
杀入淘汰赛的南斯拉夫遭遇到了西班牙。
关于这支以皇马五鹰为核心打造的西班牙队在前面荷兰篇里有过介绍。
皇马五鹰里除了帕德萨一直是国家队边缘人物以外(88欧洲杯未入选,90世界杯一直坐板凳),布特拉格诺、米歇尔冈萨雷斯、巴斯克斯、小桑奇斯这四人都是国家队关键位置的绝对主力。
在小组赛里,他们力克四年前的冤家比利时队拿到了小组第一昂首出线。
我们来看一下西班牙与南斯拉夫的这场大战。
西班牙352(或532),门将1苏比萨雷塔,三个后卫2米格尔琴多、5小桑奇斯(自由人)、4安德里努亚,两翼6巴斯克斯、11比利亚罗亚,中场球员14戈里斯重点负责防守,15费尔南德斯攻守兼备,21米歇尔冈萨雷斯则是进攻核心,两个前锋9布特拉格诺以及19萨利纳斯。
南斯拉夫352(或532),门将1伊夫科维奇,三个后卫3斯帕西茨、5哈兹贝吉奇、6约基奇(自由人);右路16萨巴纳卓维奇、左路7布尔诺维奇; 三个中场13卡塔尼奇拖后,前面是8苏西奇与10斯托伊科维奇,11武约维奇与9潘采夫搭档前锋,19萨维切维奇则坐了板凳。
上半场双方互交白卷,下半场开场不久,西班牙队的主力后卫安德里努亚受伤离场,由3希门内斯替补;南斯拉夫见有机可趁,立刻换下35岁的老将苏西奇,萨维切维奇出场与潘采夫联手在中路冲击,武约维奇则稍稍退后拉到左路,与偏右路活动的斯托伊科维奇遥相呼应。
此举果然开始见效,南斯拉夫打出一次漂亮简洁的进攻,门将将球发给左路的布尔诺维奇,他的长传找到了武约维奇,米格尔琴多铲球失误被过掉。
替换他出场的18帕斯是个边路选手,他上场后解放出来了巴斯克斯,西班牙变阵为3421,巴斯克斯与米歇尔冈萨雷斯双双埋伏在萨利纳斯身后策动进攻。
而南斯拉夫这边换下了卡塔尼奇,武里奇出场担任他的老本行右路,萨巴纳卓维奇来打中路后腰。
落后的西班牙大举进攻,但再没创造出太好的机会,而一旦南斯拉夫打出反击,萨维切维奇的突破总是搅得西班牙的后方风声鹤唳。 该如何评价裁判的这两次判罚,我只能说,非常巧妙。
比分始终没有改变,凭借斯托伊科维奇的梅开二度,南斯拉夫杀进八强。
1/4决赛,南斯拉夫遭遇卫冕冠军。
关于这届的阿根廷队的状况以前也专门写过,不多谈了。
此外,在当时的一些欧洲媒体看来,斯托伊科维奇已经有马拉多纳接班人的苗头了,因此这场球又有新老球王对决的炒作看点,而斯托伊科维奇的回答则是“在没有赢得世界杯之前,我还什么也不是。”
意味深长啊。
说说比赛吧
阿根廷的阵容442,门将12戈耶切亚,中卫18塞里苏埃拉、20西蒙,右路19鲁杰里,左路16奥拉尔蒂切亚;两个防守中场是4巴苏阿尔多和14朱斯蒂,两个进攻前卫是7布鲁查加与6卡尔德隆;锋线8卡尼吉亚突前,老马在他身后。
由于左路的奥拉尔蒂切亚助攻能力较强,因此球队进攻时又像352。
南斯拉夫则摆出了541,门将1伊夫科维奇,三个后卫3斯帕西茨、5哈兹贝吉奇、6约基奇;右路4武里奇,左路7布尔诺维奇;中场16萨巴纳卓维奇专门防守,15普罗辛内茨基攻守兼顾,8苏西奇与10斯托伊科维奇担当攻击前卫,前面11武约维奇单箭头,9潘采夫、19萨维切维奇则都坐了板凳。
南斯拉夫这个阵容与前几场的最大不同有两个,一个是拿掉了一名前锋,增加了一名防守中场,看来尽管上届冠军实力下滑很多,但还是让南斯拉夫有所忌惮,也许奥西姆的计划是先稳字当头,下半场再增加前锋后发制人,不过这位数学教授一定没有计算到当值的瑞士籍主裁判会毁掉他的如意算盘,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这个阵容与前几场的第二个不同点就是绝对主力卡塔尼奇没有出场,由于找不到上一场对西班牙的全场录像,因此不知道卡塔尼奇被换下时是否已经带伤,不过这倒成全了普罗辛内茨基,这位克罗地亚籍的世青赛最佳球员得以在本届大赛首次首发。
比赛开始之后,双方踢得比较激烈,普罗辛内茨基给本来技术就占优的南斯拉夫中场增加了更多活力,不过锋线上的武约维奇实力一般且孤掌难鸣,因此缺乏有威胁的射门,上半场南斯拉夫创造的2次最好机会都是来自后防自由人、小组赛就打入2球的约基奇,一次插到门前包抄左脚抽射可惜将球射高,一次接任意球头球攻门被戈耶切亚奋力扑出。
但阿根廷似乎更有收获,尽管这收获并不是进球。
20多分钟时,裁判认为萨巴纳卓维奇防守任意球时提前移动,给了他一张黄牌。
几分钟后,萨巴纳卓维奇在防守老马时再次被罚黄牌,两黄变一红。
并非是误判,但意味深长:因为用同样的尺度,也许阿根廷被罚下的人会更多,可裁判对阿根廷的犯规更多的是口头警告,即使给黄牌,分布也较均匀。
国际足联很喜欢这支阿根廷吗?
绝不可能,只不过他们更反感南斯拉夫罢了。
现在的年轻朋友们可能不会理解,此刻冷战并未结束,苏联、南斯拉夫这些国家与整个西方社会还处于对立状态(自89年下半年开始,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等国家刚刚改变性质,但苏联解体是91年年底的事,而以塞族为首的南斯拉夫在整个90年代还都在与西方对抗甚至发生战争),所以这些球队必然会在国际大赛上得到西方裁判的“照顾”,这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此外那个年代每年都有一些东欧运动员(有足球的、也有其他项目的)潜逃到西方寻求政治避难,并揭露了大量东欧的体育黑幕。比如禁药问题,西方也有运动员涉足,但大都是个人或商业团队行为,而在东欧则是由组织出面,与运动员的入党、提干、退役后的行政级别待遇等问题挂钩,完全是政府为了金牌战略而实施的不公开的官方行为,这些更令西方人对东欧的体育代表队“刮目相看”。
好了,我们还是回到90年的比赛。
下半场,阿根廷撤掉左后卫奥拉尔蒂切亚,换上进攻型前卫特罗格里奥,充分利用人数优势控制局面;而南斯拉夫尽管场面上并不完全占据下风,但毕竟少打1人,比赛走向加时或点球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奥西姆下半场曾用萨维切维奇换下体力不支的老将苏西奇以继续保持中前场的压力,应该说萨维切维奇的出场令球队的反击更有威胁,不过他在加时赛开场不久也在门前打飞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而阿根廷甚至曾在加时赛打入一球,不过那是打在布鲁查加手上弹进球门的,当然没有算。也许打在老马手上就会算进,很难说
点球决胜开始了,第一轮阿根廷塞里苏埃拉首先命中,而斯托伊科维奇的射门尽管已经让戈耶切亚扑错方向,但却击中了门楣。
第三轮开始了,当老马走向禁区的时候,全场嘘声四起(这在其他阿根廷球员罚球时并不明显),方寸大乱的老马踢出的皮球质量极差,被伊夫科维奇轻松没收。
第四轮,特罗格里奥将球踢到了门柱上,南斯拉夫看到了曙光,镜头此刻给了比拉尔多一个特写,他似乎已经有些绝望,垂头丧气,不停用脚踹着草皮。
本来以为自己下一轮才出场的布尔诺维奇匆匆上阵,连假动作都没做就来了一记绵软无力的推射,被戈耶切亚扑出。
这样前四轮罚完,双方打成2-2
该怎样评价这支黯然出局的南斯拉夫队?
当然,他们输给阿根廷有些偶然,更有些委屈,也许是他们应该进入四强。
不过是否还能够更进一步闯入决赛甚至捧杯。
恐怕很难,至少他们的实力还稍稍逊色于本届的西德、意大利以及英格兰这三支球队球队。
跌跌撞撞的阿根廷能在半决赛点球击败意大利,南斯拉夫就未必能做到(在那届世界杯上意大利被击败的唯一几率居然就出现了,详情以后再说)。
对于这届南斯拉夫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的球员能力不够,而是他们无法整合出一支最好的南斯拉夫
他们的主力前锋武约维奇全部5场比赛场场首发但1球未进,而苏克和博克西奇两大克族锋线杀手未获得1分钟出场机会
球队的左路人选在布尔诺维奇和巴耶奇之间摇摆,却一直把真正的左路好手克族球员贾尔尼放在板凳上。
顶着世青赛金球光环的普罗辛内茨基是唯一能够上场的克族球员,也只不过首发了一次。
还有,那位帅才博班呢
他根本就没来意大利,因为被南斯拉夫足协禁赛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一下,那会儿的南斯拉夫虽未解体,但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日趋激烈,由于有了89年开始的东欧剧变的契机,以克罗地亚为首的各加盟共和国寻求独立的行动已经相当坚决,同老大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在90年5月的一场南斯拉夫国内联赛萨格勒布迪纳摩队(隶属克罗地亚)与贝尔格莱德红星队(隶属塞尔维亚)的比赛中就发生了两个球队的球迷之间的武力冲突,据说是由于看到一名塞族警察用警棍殴打克罗地亚球迷,博班挺身而出,飞脚踹向了那名警察,也踢飞了自己的世界杯之旅。
我们不去探讨政治与民族问题的是非,但完全可以想象在这种背景下的南斯拉夫队里克罗地亚人是不可能被重用的。
另一方面很多参加过82世界杯、84欧洲杯的那批老臣还在领导着更衣室,87世青赛的新星们也很少能得到表现的机会。也许,当时的南斯拉夫足球领导层觉得那些老将们劳苦功高,而新秀们以后还有多次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谁能料到后来的国家动荡和长时间禁赛?
此刻,90年代已经来临,与整个世界格局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足球真的只不过是一场游戏。
(四)天翻地覆的一年
91年是国际足坛的“小年”,既无世界杯又无欧洲杯。
91年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大年”, 自89年开始的东欧剧变终于波及到了最后的两个堡垒——南斯拉夫和苏联。
91年的夏天,随着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独立,南斯拉夫走向解体。
91年的夏天,苏联爆发“819”事件,并最终导致年底的正式解体。
这也标志着自二战后东西方长达四十余年的冷战的结束。
但就在这一年,动乱与战火中的南斯拉夫以及苏联的足球队却都骁勇无比、高歌猛进,难道是天意?
在国家队层面,两支队伍双双获得了92欧洲杯的席位,要知道那会儿整个欧洲只有7个幸运儿能杀出重围与东道主聚首,其惨烈程度远远高于世界杯预选赛(在世界杯扩军为24个队后,82、86、90三届欧洲都有14个名额)。
说到这里再闲聊几句,以前世界杯只有24个名额时,欧洲有14张门票,由当时不超过35支球队来争夺。
现在世界杯的入场券增加了8张,但没有一张给欧洲,甚至还减少了1个,变成13个了。
这还是在苏联、南斯拉夫、捷克解体,现在欧洲有多达五十多个队(南非这次是53个)来争夺的情况下。
岂不奇怪?
这就是政治。
因为国际足联的老爷们需要第三世界的选票,同时以前约翰逊当主席的欧足联与阿维兰热、布拉特是死对头,尾大不掉,必须打压。
现在布拉特扶持普拉蒂尼上台,算是招安欧足联了,不过已经送给亚非拉的名额也不可能再要回来了。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一旦那些欧洲豪门球队缺阵世界杯将导致国际足联商业利益的受损,所以在这次南非世界杯的预选赛里,国际足联和欧足联还要通过种种手段帮助几大豪门顺利出线(包括临时修改附加赛抽签规则以及裁判员的诡异判罚等等)。
这种情况导致最终的受害者必然是那些欧洲的二线强队,俄罗斯、克罗地亚、爱尔兰、波黑、瑞典、捷克、土耳其、乌克兰等等,这一大批球队都无缘南非。
在名额分配时他们成为了新西兰、洪都拉斯们的牺牲品,在比赛时又成为了那些拥有更多的大牌球星的一线豪门球队的牺牲品。
好了,我们回到91年,接着说那年的欧洲杯预赛,当年的欧洲杯预选赛国内并没有转播,而且我现在从网上也查不到那次预选赛的太多具体资料(只有比分能找到),其他比如出场名单、进球者、比赛日期、比赛的具体地点等等都没有。
欢迎知情者补充。
只能先简单介绍一下吧。
南斯拉夫、丹麦、奥地利、北爱尔兰、法罗群岛这5个队同组,南斯拉夫除了主场1-2输给丹麦,其他7战全胜(包括客场2-0胜丹麦),以14分高居小组第一。
关于南斯拉夫的主场还要说一下,由于91年夏天南斯拉夫开始爆发内战,因此其后的所有主场比赛都改到第三国举行,而南斯拉夫的这4个主场里哪些是在南斯拉夫、哪些是在其他国家?我也查不到了。
尽管这一组里的奥地利刚刚进军过90世界杯,北爱尔兰也实力不俗(82、86连续两届进军世界杯,82年还是12强),但有实力挑战南斯拉夫的还是丹麦,此刻的丹麦甚至比转年拿到欧洲杯冠军时还强大。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92欧洲杯开赛前,队中的灵魂人物28岁的大劳德鲁普与主帅不和退出了国家队,球队由小劳德鲁普领军。虽然小劳德鲁普也非常出色,而且最终带领球队拿了冠军,但要是和他哥比,其实力还是略逊一筹(大劳德鲁普才华横溢啊,20岁就担纲国家队绝对主力杀入84欧洲杯四强,半决赛点球大战惜败西班牙,86世界杯更是与埃尔克耶尔携手刮起丹麦旋风,88欧洲杯再次杀入欧洲杯8强决赛圈,同时在尤文、巴萨、皇马三大豪门都曾叱咤风云)。
谁能想到,仓促备战且损失球队核心的丹麦队原来只是想去欧洲杯上溜一圈打瓶酱油的,结果却发现酱油的瓶子是纯金的。
我们回到91年的预选赛,丹麦队最终的积分是13分,除了输给南斯拉夫一场,他们作客北爱尔兰还被逼平一场,其他场次全胜。
现在看来,即使丹麦那场战胜了北爱尔兰恐怕也无法出线,因为那样它也只是与南斯拉夫同分,我不知道那届的规则是什么,不过不管是比胜负关系(南斯拉夫总比分3-2占优),还是比净胜球(南斯拉夫是20,丹麦只有11个,而丹麦是不可能客场胜北爱尔兰9球以上的),出线的还都是南斯拉夫。
接着说一下苏联,他们与名将云集、刚刚拿到世界杯季军、三年后又拿了世界杯亚军的意大利同组,最终苏联优势明显,5胜3平拿到13分,名列2-4位的意大利、挪威、匈牙利都只有9分。
由于年底苏联解体,他们以独联体的名称参加了92欧洲杯的决赛圈,在小组最后一轮很失常地输给了已经出线无望的苏格兰队,把四强席位拱手让给了另一块球场里正在沮丧的德国人。
而我们的主角南斯拉夫只能遥望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童话上演了。
好了,我们说完了在91年里南斯拉夫和苏联在国家队层面的出色,而两国的俱乐部队在这一年的欧冠里同样一鸣惊人。
(五)闪闪的红星
那时的欧冠是真正的“冠军杯”,只有各国的联赛冠军以及上届欧冠的冠军才可以参赛,因此整个欧洲只有不到35个队参赛。
先让数支末流联赛队打一轮主客场附加赛,淘汰掉几支队,把总数刚好控制到32支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正赛了,正赛的赛制也是主客场淘汰制。
90-91赛季的那支红星队,得分手潘采夫、脚法出色的萨维切维奇以及中场核心普洛辛内斯基这三人的攻击火力超猛,因此后来有了“三个火枪手”的封号
而原来这个队里最大的腕斯托伊科维奇世界杯后就转会去了马赛。
此外这个队里后来被大家熟悉的还包括尤戈维奇和米哈伊洛维奇。
而主教练则是“红星大帅”彼得洛维奇,后来执教过申花和国安。
回顾一下这一赛季里它的光彩吧。
红星第一轮的对手是瑞士冠军苏黎世草蜢队,首场较量红星坐镇主场只打了个1-1,主队的进球者是比尼奇(这个人我们后面会介绍)。
客场作战的红星大发神威,以4-1横扫东道主,普洛辛内斯基梅开二度(包括1个点球),潘采夫、拉季诺维奇各下一城。
进入16强后,他们遭遇劲敌格拉斯哥流浪者,第一回合主场作战的红星3-0大胜对手,普洛辛内斯基打入精彩的直接任意球,潘采夫也建功了,另一球是对手乌龙。
第二回合红星客场1-1逼平对手,普洛辛内斯基左路右脚外脚背妙传、潘采夫胸部停球后左脚凌空侧勾的进球精彩绝伦,红星以4-1的总比分杀入8强。
好了,我们先让红星在8强里歇歇,我们说一说老马。
86世界杯登顶球王之后,马拉多纳乘热打铁,在奥塔维奥比安奇(不是后来阿根廷带博卡那个卡洛斯比安奇,这个是意大利人,年纪要大一些)的统领下,与德那波利、卡尔内瓦莱、费拉拉、巴戈尼等人携手拿到了87年的意甲冠军。
不料进军87-88赛季的欧冠时,那不勒斯首轮就遭遇皇马(当时好像没有种子队一说),结果1-3(1-1,0-2)败下阵来。
到了89-90赛季,那不勒斯力压三剑客的米兰和三驾马车的国米,再次登顶意甲,因此也进军了90-91赛季的欧冠。
此刻的那不勒斯已非三年前可比,一是增加了卡雷卡、阿莱芒等好手,二来他们在88-89赛季拿到了欧洲联盟杯的冠军,士气、信心、欧战经验都不缺乏。千万别小瞧那会儿的联盟杯,那可都是各国的联赛亚军、季军。
而且在这次欧冠里他们的运气也不那么糟糕了,首轮遇到弱旅匈牙利的乌比斯迪队,那不勒斯5-0(3-0,2-0)大胜。
第二轮他们的对手是苏联的莫斯科斯巴达队,看起来也不是太难对付,但最终双方两回合都交了白卷,点球决胜苏联人5-3胜出。
这也是马拉多纳在欧冠里的绝唱。
现在我们回到8强里,由于意大利还有以欧冠卫冕冠军身份参赛的米兰存活,因此除了英格兰,五大联赛里面的法、德、意、西都齐了,再加上葡萄牙以及东欧最强的苏联和南斯拉夫,真是群贤毕至、高手云集。
说到英格兰的缺席不得不提85年的海瑟尔惨案,当时所有的英格兰球队被禁赛5年,利物浦则禁赛7年。
到了90-91赛季,5年期限已满,作为90年的足总杯冠军,曼联得以参加了这届优胜者杯并一举夺魁。说来这两个奖杯对曼联的意义十分重大,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99年的三冠王(具体的以后到了曼联篇再说吧)。
而90年的英甲冠军却恰恰是利物浦,但它的刑期未满,不能参加欧冠。据说英足总想让亚军维拉顶替红军参赛,但被欧足联一口回绝:“既然叫冠军杯,那就是只有冠军才有资格。”
英格兰等了五年的唯一一张欧冠门票,就这样被浪费了(这要是在中国,肯定有关领导就提前安排,不让利物浦夺冠了)。
不过这是在英国,其他球队并不埋怨利物浦,谁让你踢不过人家,想去欧冠,凭本事把冠军抢过来呀。
结果第二年的阿森纳还真做到了这一点,力压利物浦拿了冠军,进军了欧冠
再后来利物浦的刑期满了,也就没这些事了,不过吊诡的是利物浦却再也拿不到联赛冠军了,若不是赶上扩军,都没机会参加欧冠。
但问题是人家参加了,还创造了伊斯坦布尔奇迹。
我们回到91年的欧冠,那年8强里唯一的一支弱旅是东德的德累斯顿迪纳莫队。他们首轮轻取卢森堡的联合俱乐部队时国籍还是民主德国人,到了第二轮点球决胜淘汰瑞典冠军马尔默队时就已经变成联邦德国人了(在这两轮的间隙里恰好德国统一)。
德累斯顿迪纳莫队在四分之一决赛撞在了红星的枪口上,在贝尔格莱德首回合的结果是3-0,普洛辛内斯基又是直接任意球挂角入网,接着比尼奇沿右肋单刀破门,下半场则是萨维切维奇禁区弧顶左脚远射得分。
在德累斯顿的比赛里,尽管主队上半场凭借一个点球把总比分追成1-3,但下半场先是萨维切维奇沿左肋连过三人杀入禁区,在另外两名补防后卫的包夹中用自己不擅长的右脚射门得分,接着潘采夫又打入1球,此刻红星以总比分5-1领先,失落的德国球迷开始放火闹事,最终比赛夭折,欧足联判定红星再次3-0获胜,总分6-0进军四强。
而其他的那三场四分之一比赛就没这么一边倒了。
莫斯科斯巴达队证明了他们淘汰掉球王领衔的小世界杯冠军队绝非偶然,本轮他们又以两回合3-1(0-0、3-1)的比分战胜了拥有西班牙国家队核心力量的五鹰皇马。
而拜仁则以3-1力克波尔图(1-1,2-0)。
还有一场就是当年沸沸扬扬的熄灯门事件了,马赛对米兰。
那会儿的马赛非常厉害,拥有帕潘(在91年底他拿到了当年的金球奖,银球是马特乌斯,铜球潘采夫)、瓦德尔、贝利、阿莫罗斯等一大批好手,斯托伊科维奇由于没能完全融入球队去了以后基本上只是替补。
当时马赛在国内从89年到93年已经法甲五连霸,欧冠里90年进入4强、91年罚点球失利屈居亚军、93年拿了冠军,如果不是因为93年的贿赂门遭遇处罚,还不知它要继续强悍多久,起码它当时的整体实力和在欧洲的地位都高于前几年七连冠时的里昂。
对了,马赛的主帅是比利时人戈塔尔斯,他在93年带领马赛击败米兰夺得欧冠时已经71岁高龄了,这也创造了欧冠历史上的一个记录。
写到这再多说一点,93年的马赛因假球案被剥夺了法甲冠军头衔,还取消了其作为欧冠冠军参加当年的欧洲超级杯和丰田杯的资格,但其欧冠冠军的头衔依旧保留了(以后写到米兰篇时再慢慢聊这个话题)。
回到马赛与米兰91赛季的大战,首回合在圣西罗双方打成1-1,古利特、帕潘分别建功。
关于第二回合的事件我来摘一段搜索到的报道:
==================================================================
AC米兰听说过有关马赛主场的种种传闻,尤其是马赛主席塔皮的狡猾,负责后勤的米兰俱乐部总经理塔维贾有意在到达当天突然更换下榻酒店,避免有人在厨房使坏。尽管如此,萨基的球队仍表现得令人失望:开场30分钟后,瓦德尔助马赛1比0领先,AC米兰到第44分钟才由里杰卡尔德完成第一脚射门,下半时只有埃瓦尼一脚任意球制造了威胁。第90分钟,瑞典主裁判卡尔松吹罚瓦德尔越位,众多摄影师、摄像师以为比赛结束冲入场内,但裁判示意比赛继续。
皮球又回到瓦德尔脚下,此时中央看台左侧的聚光灯突然熄灭,球场能见度立即下降。瓦德尔连过4人,面对米兰门将罗西却把球射向底线。裁判再度鸣哨,摄影师和工作人员又一次冲入场地,古力特脱下球衣,准备和帕潘交换,但卡尔松示意:尚有3分钟补时,他鸣哨是为了暂停比赛,灯光不足。
巴雷西、古力特和塔维贾都示意灯光不足无法继续比赛,主裁判和欧足联官员紧急磋商。3分钟后,聚光灯40%左右的灯泡亮了。光线不是太好,不过比赛能够进行。AC米兰球员已经回到场内,但加利亚尼从看台上下来把巴雷西拉住,裁判要巴雷西入场,巴雷西不听。加利亚尼挥手把所有球员都叫走,法国球员在场地中央一动不动。主裁判吹响了终场哨。“真可耻!我们要上诉!”加利亚尼说。
当时的AC米兰老领队拉马奇奥尼回忆说:“那个年代存在一个规则差异。意大利赛场如果出现熄灯事件,主队将会被判负。但在欧洲赛场,只要主裁认为还有足够能见度,比赛得继续。瑞典主裁判此后给欧足联的证词中强调,比赛可以进行。我们没意识到:熄灯后退场会遭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赛后第二天,由于前一天记者罢工,意大利没有报纸出版。3月22日周五,《米兰体育报》头条是贝鲁斯科尼的话,“不上诉,但对法国人道歉并致以祝贺。”贝鲁斯科尼称,“我试图和球场取得联系,没有成功。”马赛主席塔皮说:“这些人的做法,在10分钟内毁了贝鲁斯科尼5年打造的俱乐部形象。”
加利亚尼被认为是直接罪人,他随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我们决定不上诉,避免被认为有任何投机意图,马赛应该晋级。”AC米兰被判0比3失利、欧洲赛场禁赛1年、加利亚尼禁赛2年。萨基赛季末离任,卡佩罗时代开始。1992-93赛季,AC米兰10场比赛连胜进入冠军杯决赛,但0比1失利,对手是?马赛!但这年马赛卷入丑闻,塔皮入狱,以至于1993年丰田杯由AC米兰顶替参加,2比3输给桑塔纳执教的圣保罗。
18年后,拉马奇奥回忆起那桩往事,仍认定是塔皮搞阴谋,“距离比赛结束还有4、5分钟,我们围攻对手,随时可能扳平比分进入加时,尽管那天晚上我们踢得并不好。实际上,主裁判先是宣布比赛无法继续进行,但灯突然修好了一部分,他立即改变了主意……”
无论如何,马赛进入了半决赛。接着他们5-2(3-1,2-1)战胜黑马莫斯科斯巴达杀入决赛
而另一场半决赛的两回合,则注定属于红星与拜仁合力创造的欧冠经典对决。
在一年前的世界杯上,西德4-1横扫南斯拉夫并最终夺冠,而作为德国足球老大的拜仁队里则拥有那支冠军队的6名成员,主力奥根塔勒、科勒尔、罗伊特,替补托恩、莱蒙德奥曼,普弗吕格勒,此外还有新秀埃芬博格、外援小劳德鲁普,主帅则是海因克斯。
这样的一场对决,真是惊心动魄啊!
第一回合的比赛在奥林匹克球场举行(那时还没有安联)。
红星的阵容是352(或532),门将1斯托亚诺维奇,三个后卫从右到左3马洛维奇、5贝洛德迪奇、6纳伊多斯基,右翼2拉季诺维奇,左翼8米哈伊洛维奇,4尤戈维奇与7普罗辛内茨基搭档中场,他们的前面是10萨维切维奇,两个前锋11比尼奇、9潘采夫轮流突前,另一人则适当回撤帮助防守。
拜仁是442,门将1莱蒙德奥曼,后卫从右到左2罗伊特、5奥根塔勒、4科勒、3普弗吕格勒,中场8施瓦布在右,7本德尔偏左,中路10托恩、6埃芬博格,锋线9沃恩法斯配搭11小劳德鲁普。
欢迎光临 完全实况--足球迷的家 (http://bbs.winning11c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