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实况--足球迷的家

标题: 2010不搞国语解说吗?太无语了!粤语才几个省懂啊?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guang    时间: 2009-11-24 07:38
标题: 2010不搞国语解说吗?太无语了!粤语才几个省懂啊?
2010不搞国语解说吗?太无语了!粤语才几个省懂啊?
作者: sijie0880    时间: 2009-11-24 07:42
是两样都搞。
作者: haku618    时间: 2009-11-24 08:07
粤语是中国仅存的古语的一种 并不是单纯的方言这样简单 现在的普通话 放到几百年前被成为-胡语

不是胡言乱语 泛指北方地区民族所用汉语 但当时是被当做野蛮人的语言的
作者: xiaoguang    时间: 2009-11-24 08:10
坚决反对 粤语!
作者: chenbuer    时间: 2009-11-24 08:13
LZ有病?600+帖子白TM玩了.人家出粤语耽误你事?
作者: yuefutou    时间: 2009-11-24 08:36
坚决反对 粤语
作者: TOUCH714    时间: 2009-11-24 08:39
标题: 回复 3# haku618 的帖子
你懂个JB!还古汉语,还胡语的,还蛮族,不懂别乱放屁!
作者: 伊朗足协秘书长    时间: 2009-11-24 08:43
粤语听起帮JB难听
还是我们西南的好听,四川,重庆,贵州话差不多,,
浪个嘛,,不安逸是不是哦......
听起舒服多了
作者: yuefutou    时间: 2009-11-24 08:48
现在粤语地区 都在学习 标准普通话
做粤语 有点不顺应 时代潮流  
不和谐
特别是  标准普通话 还没有出的时候(不管你几套班子搞,哪怕是两套同时搞)
一定要标准普通话先出才行 一起出 都有点 媚外的感觉
作者: andyyao521    时间: 2009-11-24 08:48
楼主的一席话激起千层浪,搞不好要出地域攻击,真是,还是早点封了好:bz49:
作者: 小叶子    时间: 2009-11-24 08:53
你哪里看到我们说不做国语了?同时进行,粤语会招一批新人来稿:bz36:
作者: fantasisita    时间: 2009-11-24 08:57
如果影响整体进度  不赞同
作者: 日照绿茶    时间: 2009-11-24 09:01
原帖由 小叶子 于 2009-11-24 08:53 发表
你哪里看到我们说不做国语了?同时进行,粤语会招一批新人来稿:bz36:


支持,普通话不标准,哈哈。
帮不上忙了,只能纯顶
作者: inter0315    时间: 2009-11-24 09:03
普通话非常标准的说!!如叶子楣需要帮忙 小弟愿意顶一个!!!
作者: lichex    时间: 2009-11-24 09:04
人家粤语的碍到普通话的什么事了?管那么多。。。不影响普通话的解说进度就行了
作者: zhangzhishun    时间: 2009-11-24 09:11
这帖子没有存在的意义。:bz36:
作者: skylongfeiyu    时间: 2009-11-24 09:23
原帖由 TOUCH714 于 2009-11-24 08:39 发表
你懂个JB!还古汉语,还胡语的,还蛮族,不懂别乱放屁!

粤语确实为古语,但普通话就不是胡语,这个那时候还没发明那!

其实那种语言都是汉语,只要能听得懂就好,总比听日语,英语那帮犊子玩意的鸟语强!
作者: xiaoyi6568    时间: 2009-11-24 09:23
脑残啊, 出了粤语你们就要被逼下载啊。 还被强迫听啊。  不喜欢不要就行了嘛。  别人做个粤语解说 还不让了。  真搞笑。
作者: 圣月祭司    时间: 2009-11-24 09:39
原帖由 yuefutou 于 2009-11-24 08:48 发表
现在粤语地区 都在学习 标准普通话
做粤语 有点不顺应 时代潮流  
不和谐

特别是  标准普通话 还没有出的时候(不管你几套班子搞,哪怕是两套同时搞)
一定要标准普通话先出才行 一起出 都有点 媚外的感觉



你TM意思就是广东人不是中国人了?
作者: winningxi    时间: 2009-11-24 09:41
肯定有国语啊。。。。。。。。:bz60: :bz60: :bz60:
作者: 每水一牛    时间: 2009-11-24 09:41
标题: 节选自维基百科
粤语的历史发展,自秦朝时期至现今,已经历了约2,200多年的时间。

秦汉时期
自上古时期,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土著部族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称为百越,南越族为其中一支。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多数南越族人与华夏人杂处,少部分南越族人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地区。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建立了岭南第一个封建王朝南越国。南越国时期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华越和平杂处,相互通婚,逐渐形成一种混合语形式的原始古粤语。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在汉朝的鼎盛时期,华夏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演变成汉族,陆续有汉族人迁入岭南,随之带来中原汉语,开始对原始古粤语产生叠加式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再次处于长年内战,北方更首次沦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不少中原人南逃至岭南地区,岭南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增加。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峰期。当时中原传入的汉语与秦汉时期形成的古粤语混合,进一步叠加影响古粤语,逐步改变了古粤语的面貌,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距离。这一时期是粤语的成长时期。

唐宋时期
在唐朝鼎盛时期,岭南地区的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与汉族长期杂处的南越原住民多数已被汉化。部分百越部族在汉族分布较少的山区里继续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一阶段粤语再次进一步受唐代中原汉语叠加影响,成为一种既能对应中古汉语发音又有自身独立词汇和文法结构的成熟语言。唐朝灭亡后,燕云十六州沦陷达四百年之久,宋朝时期,北方更再次沦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岭南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峰期,也是最后一次拉近粤语和中原汉语差别的时期。现代粤语仍能比较好地对应宋朝早年官方修订的《广韵》发音,但难以对应元朝或以后的中原汉语发音。不过《广韵》仍然只有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只是因为字多而分上下卷,与现代粤语并不完全一致。

元明清初时期
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原的官话韵尾进一步消失(现代官话仅存-n/-ng韵尾,-m尾与-n尾合并)。又有连接i/ü韵母的g/k/h声母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如“吉其兮”三字在中古汉语和现代粤语均带有g/k/h声母,在现代官话则被完全颚音化而混合在j/q/x声母);粤语则平稳而缓慢地变成现代粤语,按粤语韵母长短把阴入声派入上下两种阴入声(如“色锡”两个阴入声字分别带有短和长的韵母,前者被派入尖锐的上阴入声,后者被派入近似阳入声般低沉的下阴入声),西洋学者在清朝中后期见证粤语不再分辨z/c/s声母和j/q/x声母的过程(现时香港带有sh/ch的粤语音译英文名词可被视为活化石,因为当时sh/ch未有混到s/ts之中,例如沙田的沙-sha)。

清朝中末时期
由于清朝闭关自守,仅留下广州作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故相当一部分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掌握的汉语是粤语而非官话,不少京官为了与外国人经商议事亦常常接触粤语,使得粤语首次逆向传播到中原。在这一时期又有大量的粤人迁移到美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各地,粤语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近代
中华民国成立时,虽然用北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正式书写的地位,但粤语的实际使用未受到任何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由于大量政治运动的影响,推普工作无法展开。改革开放后,为吸引港商、海外华人到广东投资,粤语并未受到南下大军的影响,反而受香港媒体影响。

在香港、澳门和海外,由于不受普通话政策的约束,粤语在港澳被广泛运用于教育、行政、法庭、新闻传媒、娱乐、音乐、电影、电视当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现代粤语流行文化,对南粤文化和粤语的保护起了极大的作用。不过近年香港已经有部分学校使用普通话教中文,认为普通话有助于学习中文。但由于香港中文大学所推行的正字工程,一般香港人均以为粤语是唐代汉语之活化石,以致慢慢向古汉语靠拢,粤语中之台侗语底本亦在消亡中。[原创研究?]

现状
目前广东省9千万人口当中, 使用粤语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1000万, 香港700万, 泰国5百万,星马4百万, 美加2百万,使用地区广泛。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着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目前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4]。此外,粤语亦是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之中国方言(如囝粤语还是汉语方言之一的话),亦是唯一没有正式文字系统的大语种。

广州话口音是约定俗成的、国际承认的粤语的标准音,大多粤语字典以广州音为准。广州以粤剧、粤曲等传统艺术长期保持广州话的标准地位,至1970年代末以后,香港粤语流行曲、粤语电视剧及粤语电影强势影响广东地区,继而辐射影响中国内地的非粤语省市。民间的香港口音跟广州口音并无明显分别,只是在语感上有少许差异,因两地在不同社会体制下沿用不同的习惯语汇,用词有所不同,以及两地教学改革所导致。针对近年来香港年轻人懒音增多的现象,香港的一些大学教授发起了粤语正音运动,以何文汇主张的读音取代现时通用的读音,此主张受到广东及香港的粤语学者反对。有些粤语方言和广州话较为接近,如广东西部和广西东南部的某些粤语;而广东台山、广西玉林一带的粤语口音和广州话差异就非常明显。

文白异读
近代汉语存在文白异读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以白读音模仿宋朝《广韵》的中古汉语发音,粤语亦不例外。粤语出现文读音的频率不高,亦无高度异化的文读音,因为其定型时期与宋室南迁有相当关系。最常见的形态是以白读音-eng韵母取代文读音-ing韵母(如命/钉/听/岭白读-eng,文读-ing)。其他文白异读声母如:近(gan6-)代/远近(kan5-)。

保留较多古汉语用词
粤语保留相当多的古词古义,而且现代粤语仍然有较高使用单音词的倾向。一些被粤语使用者视为通俗的字辞可在古籍中找到来源,而在官话中已经消失不再使用。

第一及第二人称用“我”、“你”,与官话相同,但粤音“我”(ngo5)更保留了中古汉语唐音(*ngɑ̌ )之疑母(ng-)。第三人称不用“他”,而是继承了东晋南朝的用法,跟吴语一样使用“渠”,现代粤语写作“佢”。复数人称不用“们”,而是上溯至端系的同源形式 [taʔ] 或 [ti](现代粤语写作“哋”,本字为“等”)。

粤语用“系”而不用“是”来代表正面答复,“系”是明清小说中常用字,其粤音(hai)与日本人正面答复时的单字发音(はい)基本相近。

在《诗经》、《尚书》等古经典作品中,不少用词亦在现代粤语中惯常使用。例如,句未助词“忌”(现代粤语写为“嘅”字),在《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有“叔善射忌,又良御忌”的表述; 阴骘(常被写为阴质)语出《尚书》:“惟天阴骘下民”,指埋没良心。在文言文和现代粤语中,“卒之、畀”都等同“终于、给予”的意义。古代常用的“文钱”,粤语也保存了“文”的用法,但常被写为“蚊”字。“寻日”(昨日)的“寻”可追溯至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中的“寻”,解作“不久前”。“几时”(何时)、“几多”(多少)可追溯至苏轼的宋词《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粤语亦会借用古语作引伸,演化成新的意义。“牙烟”(正写“崖广”)原意为“悬崖边的广”(“广”即是小屋,与简化字无关),后引伸为危险。

“走”字的本意为“奔跑”(两脚交互向前迅速跃进),但在官话中已转义为“步行”。粤语中,“行”就是步行,而“走”则保留了古汉语中“奔跑”的意思。又如官话用“吃(吃)/喝”,粤语用更古老的“食/饮”(粤北也有用“吃”,或写成“吔”),用法与《论语.学而》中“君子食无求饱”一致。动词“来”,粤语会用“莅”(常写作“嚟”),即“欢迎莅临”的“莅临”。

再如“打甂炉”(吃火锅,常写作“打边炉”),“甂炉”为一种古炊具;日常炒菜用的半圆型炊器,古代称为“釜”,粤语和客家话用“镬”,官话用“锅”,闽语用“鼎”。[8]

粤语用“謦欬”代表聊天、闲谈,是古汉语的用法,在《列子》《庄子》等古书都可找到例句。(“謦欬”因常被写作“倾偈”,也有人认为是来自僧侣说教“讲佛偈”。)
作者: renegadexm    时间: 2009-11-24 09:45
LZ懂什么。。典型伸手党,你以为人家辛辛苦苦搞个解说容易啊?你想搞怎么不自己去搞啊
作者: squalljian    时间: 2009-11-24 09:56
粤语跟你们有仇吗?又不说不出国语,又不要你强迫听粤语!总有人闲得蛋疼!
作者: bonnacn    时间: 2009-11-24 09:56
:bz62: 和谐和谐,粤语国语一起搞,搞啊搞,搞啊搞,就好了。
作者: goldenbomer    时间: 2009-11-24 09:57
标题: 回复 8# 伊朗足协秘书长 的帖子
呵呵,安灯逸,踢不进球时解说骂一句龟儿子宝气,或者瓜娃子就绝了。。。。。。
作者: yuefutou    时间: 2009-11-24 10:01
原帖由 圣月祭司 于 2009-11-24 09:39 发表



你TM意思就是广东人不是中国人了?

你TM的没看懂吗NC
粤语多大的地方
要做 也得全国人民都能听懂的
先做普通话
你TM的  听不懂普通话 就滚




欢迎光临 完全实况--足球迷的家 (http://bbs.winning11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