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实况--足球迷的家
标题:
NBA还需要纯投手吗
[打印本页]
作者:
lookfootball
时间:
2009-7-11 13:27
标题:
NBA还需要纯投手吗
突然想起这个问题,诺瓦克和雷迪克混的都不是很好,汉密尔顿也开始衰退了,以后纯投手还有生存空间吗
作者:
KnightAngel
时间:
2009-7-11 13:28
沒有。。
作者:
lookfootball
时间:
2009-7-11 13:31
好怀念雷吉·米勒
作者:
我爱意大利
时间:
2009-7-11 13:46
诺瓦克上赛季在快船混的不错,JJ上赛季在魔术也比前几个赛季多了不少上场时间,纯投手就像足球中的古典前腰一样,永远找的到自己发挥的舞台和空间,即使不那么大了
作者:
hmycrespo
时间:
2009-7-11 13:50
雷阿伦:bz36:
作者:
伯爵
时间:
2009-7-11 13:53
如果把阿泰换成一个稳定的纯投手,上赛季 火箭就不会输给湖人了.
作者:
我爱意大利
时间:
2009-7-11 13:55
雷阿伦不是纯投手,在雄鹿时期还是个扣将,参加过三分和扣篮大赛,即使现在突破能力也不错。
纯投手就是像以前的科尔, 蒂姆莱格勒,莱纳德, 戴尔艾利斯这类型的球员, 现在的达蒙琼斯, 卡波诺如果能去一个战术适合自己发挥的球队去,外线火炮手还是很有用的。
作者:
coldplay14
时间:
2009-7-11 14:23
现在联盟最好的投手是拉沙德·刘易斯,没有之一
作者:
1020215601
时间:
2009-7-11 14:28
科沃尔...纯投手
作者:
罗马飞鱼
时间:
2009-7-11 14:30
原帖由
1020215601
于 2009-7-11 14:28 发表
科沃尔...纯投手
:bz31: :bz31: :bz31:
那雀湿
作者:
lookfootball
时间:
2009-7-11 14:30
把科沃尔忘记,在爵士混得还不错:bz13: :bz13:
作者:
mliang11
时间:
2009-7-11 14:52
我也是纯投手:bz45:
作者:
hmycrespo
时间:
2009-7-11 14:58
我对雷阿伦的印象就是在罚球线外扔还恩J8准
作者:
hmycrespo
时间:
2009-7-11 14:59
科沃尔的外貌不错
作者:
我爱意大利
时间:
2009-7-11 15:00
貌似JAY和阿尔沙文
作者:
quentin05211
时间:
2009-7-11 15:03
绝对需要,一剑封喉是总决赛最大的亮点
作者:
Fàbregas4
时间:
2009-7-11 15:10
当然需要了
科沃尔 只能说明爵士的战术体系好
作者:
lookfootball
时间:
2009-7-11 15:18
卡波诺去了76人,不知道会怎么样,科沃尔就是从76人去爵士的
作者:
我爱意大利
时间:
2009-7-11 15:22
76人缺外线投手,和老迈的马绍尔和板凳末端的拉什不同,他肯定会进入轮换阵容,做泰迪斯杨和伊格达拉的替补。
作者:
lookfootball
时间:
2009-7-11 15:23
玩NBA LIVE,总喜欢交易来一大堆纯射手:bz11: :bz11:
作者:
fanz
时间:
2009-7-11 15:27
绝对需要,即使不能成为天皇巨星,至少能成为一个角色球员或者是最佳第六人。
作者:
KnightAngel
时间:
2009-7-11 15:38
易帝,,純投手。。。
作者:
yyyh
时间:
2009-7-11 15:41
:bz31: 雷阿伦VS本戈登
作者:
酷儿Qoo
时间:
2009-7-11 16:26
还是斯托贾克维最帅,可惜老了
作者:
x365x
时间:
2009-7-11 17:32
我屯曾经的猛将斯威夫特也是纯投手:bz3:
作者:
我爱意大利
时间:
2009-7-11 17:39
:bz2: :bz2:
作者:
D.BECKHAM
时间:
2009-7-11 17:53
戈登的准头 我很喜欢 去底特律很好
作者:
D.BECKHAM
时间:
2009-7-11 17:55
NASH和大将军巅峰那叫一个疯
作者:
bobo239
时间:
2009-7-11 23:01
往后投手也会全面发展
作者:
realjavier
时间:
2009-7-12 02:49
特科格鲁:bz31:
作者:
7plums
时间:
2009-7-12 09:20
社会主义还需要纯爷们吗?
作者:
fas15
时间:
2009-7-12 11:43
标题:
回复 31# 7plums 的帖子
怎么不需要了 春哥 曾哥多少人拜呢
欢迎光临 完全实况--足球迷的家 (http://bbs.winning11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