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拉奇 发表于 2010-7-20 15:42

【转帖】张斌的《彼岸》——苗炜

200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开播10周年,我要给他们写一本书,去采访张斌,在他的办公室里聊了一下午。采访完毕,他问:“我说得怎么样?”我老实回答:“不如你平常聊天生动。”那之前,我们吃过一顿饭,席间听他讲一位举重奥运冠军的故事,这位冠军被排除在夺冠的主力队员之外,伙食标准上略有不满。很小的一个事儿,被张斌说得极为生动。尽管他在电视上不常露面,但每逢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中央台要做一档综述节目的时候,还要靠张斌这个份量的主持。那次,我也问过他,为什么不试着解说比赛。他回答:“我有时候也想过,要是能说球,一辈子只为一支球队说球,那该多幸福。”他给我讲湖人队老解说员奇克·赫恩的故事,这位老爷子从1965年11月21日起,一直担任着湖人队所有比赛的解说,直到2001年12月16日,连续解说了湖人队的3338场比赛,老爷子2002年去世,张斌感叹:“这么说一辈子,多幸福啊。”

有一阵子,我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是里克·莱利,他是《体育画报》的专栏作家,每周都会在《体育画报》的最后一页写专栏,这家伙能看很多比赛,认识很多球星。有人说过,体育记者是这世上最幸福的行当。那照我看,莱利就是这行当里最幸福的人。因为写专栏总有思考和回味的时间,不像一线记者,看完比赛就忙着发新闻发评论,如果比赛后不能在酒吧里喝上几杯就忙着去工作了,那这幸福感就大打折扣。后来我接触到不少体育记者,发现这行当实在算不上幸福,当然,能到处去看看球是不错。张斌和我说起他第一次去罗兰加洛斯采访“法网”,看见格拉芙从车上下来,内心很是激动。但日后工作忙起来,就很难再单纯的欣赏比赛了。

北京奥运会前,有一次在香山饭店参加体育频道的策划会,我算再一次领略了电视转播的繁琐与细致。当时有一位新闻频道的大爷,忽然发问:有无可能将中央台的优秀记者,在一年之内都培养成比较专业的体育记者?兄弟我听了很受刺激,体育频道那些专项记者,跑各自的项目都有好些年了,采访全运会、单项世锦赛也有好多届了,这叫“时间成本”,断不是什么人补习个一年半载就能胜任的,这就叫“经验”或者叫“职业”。要命的是,很多人不觉得体育这个职业有什么奥妙。

温哥华冬奥会,我看张斌主持的节目,舞台上摆满了若干滑雪器材,专业的滑雪教练来讲述滑雪板的学问,专业的花样滑冰教练来讲解三周跳四周跳,我给他发短信:“好看啊,够专业。”他回短信:“一般吧,要照顾收视。”那个节目,台上有好几个电视屏幕,张斌像魔术师一样触摸那些屏幕,把画面放大或让画面动起来,我就发短信提意见:“那些触摸屏看着可真乱,干扰视线啊。”他回答:“没办法,那是广告。”电视节目不可能搞成纯粹的体育知识普及,也未必能全面展现运动之美。很多观众就喜欢看咱们队员披金挂银拿国旗。冬奥会的时候,我跟一赞助商组织的旅行团前往惠斯勒,看北欧两项的比赛,漫天大雪,走半个小时才到赛场,观众席正对着射击场,看了没十分钟,我们这个团的人就都撤了,都回酒店去了。你可以说,中国人不熟悉冰雪项目,所以不喜欢看北欧两项,要我说,中国人其实就不喜欢体育。有一年,北京举办斯坦科维奇杯篮球赛,来的都是世界上一流的篮球队了,可现场观众实在不算多。中国人不太喜欢去现场看球,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就更少了,我们只不过是喜欢看电视,偶尔还会喜欢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

张斌在为我们操办体育的视觉盛宴的同时,坚持自己写专栏,现在这些专栏结集成书,他坚持这本书的名字叫《彼岸》,这个名字太文艺了,但我揣摩他的意思,第一,书里面写的大多是外国人的事,第二,他希望某种健康的“体育文化”能在我们这里成为主流。我读这本书自然多一番感慨,比如他书里有这样一篇《26.2英里 39000个故事》,就是讲某一年的纽约马拉松比赛,有39000人参加,某位纽约的作家出了书讲述参赛选手的故事。我恰好在SLATE上面看过一个图片专题,同样的题目,“42公里,39000个故事”,每张照片就是一个跑步者的面部特写,黑白的,跑动之中,脸的表情稍微有点儿怪异,当然,摄影者不可能真的拍摄了39000张面孔,但几十张照片看下来,你还是会被触动一下。

其实,我们在看体育比赛的时候经常会被触动,马拉多纳在1994年对着摄影机狂吼,齐达内在2006年黯然销魂,博尔特弯弓射大雕,乔丹绝杀爵士,这些画面都让我们触动,而且会长久留存。但体育不止这些,100年前,哈佛大学的精英们去参加奥运会,然后把马拉松带回美国,创办了波士顿马拉松赛,1948年,伦敦在二战之后承办奥运,让奥运之火留传,这些故事当然比不上“五佳球”刺激,但要说体育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更好的欣赏体育并从体育中获得收益,这些老故事就有必要再叙述下去。

张斌这本书里当然还有八卦,还有认真的产业分析,这些都是体育迷的谈资。有一项调查说,英国球迷是对足球最投入的,他们平均每周要花费9个小时来谈论足球、观看比赛和阅读相关新闻。我们不期待能像美国那样有四大联赛,能有一个像英超这样的国内联赛看就足够幸福了。以我的见识,我觉得张斌是国内体育知识最为丰富的一个,这并不是说他能背下来哪一年奥运会有什么田径纪录或者美国棒球大联盟里谁的本垒打最多,而是他留意体育世界中那些最有内涵的新闻与故事。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看到《彼岸》是什么样,但希望有一天,他也能写一写此岸的故事。

————————————
虽然出了丑闻,但是不可否认张斌的语言能力,文字能力还是央视记者中首屈一指的,《三联》并不是每期都买,但是张斌的文章还是挺耐看的。

Hide 发表于 2010-7-20 15:56

流水

raulpeng 发表于 2010-7-20 16:22

张斌的能力在于做制片人,做主持人。。。做解说他不行,估计因为Y太忙了,足球专业知识补充得有限。。。

PS:中国人在根儿上确实不喜欢体育

Aries_tt 发表于 2010-7-20 17:45

中国人喜欢看热闹

擎天柱大哥 发表于 2010-7-20 17:48

斌哥威武,那么大身躯如何蹂躏那个谁的:bz28:

fanz 发表于 2010-7-20 18:42

他也就是还行吧,没那么神。

大球 发表于 2010-7-20 20:48

我决定去当当买一本看看去

axin10 发表于 2010-7-20 21:03

张斌绝对的有才之人,当年替黄健翔道歉让我觉得他很爷们儿

sjj_Fisher 发表于 2010-7-20 21:29

看了豪门盛宴,对张斌的口才印象深刻。

raulpeng 发表于 2010-7-21 09:31

苗伟我对他的某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当然对于他本人的墨水我还是比较认可

马特拉奇 发表于 2010-7-21 10:19

苗老师,王小峰这些人本身不是关注体育的,观点没法看。
还有,张斌的水平也就决定了央视5套上限,也就这个高度了,再上也上不去了。

同意彭帮主PS那句,中国人,印度人的普世价值都是不喜欢体育的,中国古人娱乐是研究房中术,印度人研究神油。

刘惜君 发表于 2010-7-21 10:31

今年豪门盛宴张斌有很多地方出错,而且不知道球员名字,介绍西班牙不认识卡普德维拉。。

thorsl 发表于 2010-7-21 10:43

我记得卡米拉用印度的爱经迷住查尔斯来着,印度的性崇拜还真是厉害。

raulpeng 发表于 2010-7-21 11:13

我倒觉得央视上限的关口在孙正平什么的,导致张斌即使190也要装得跟江和平钻一个耗子洞

平野绫 发表于 2010-7-21 11:54

苗老师,王小峰这些人本身不是关注体育的,观点没法看。
还有,张斌的水平也就决定了央视5套上限,也就这个 ...
马特拉奇 发表于 2010-7-21 10:19 http://bbs.winning11cn.com/images/common/back.gif


    印度人的评价有些许不赞同.阿三们对板球和宗教信仰的爱很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张斌的《彼岸》——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