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
发表于 2008-6-14 16:09
实况足球
--探讨接空中球(胸部停球等)的操作。
篇首语
一直以来,在大部分实况玩家对接应空中球的认识当中,都存在着误区,需要首先厘清。
1. 在实况所有系列之中,所有接空中球的动作,都是不能由玩家实质操作的,队员之所以作出接空中球的动作,是AI自动操作的结果。面对空中球时,不进行任何操作,但队员也会自动接球的现象就足以证明。
2.队员在什么的情况下会作出接空中球的动作呢?答案:在球到达满AI启动接空中球的操作的位置时。
3.那么,在队员接空中球这一项技术里,玩家又充当怎样的角色呢?答案:把队员移动到跟球的相对位置(距离和方向)满AI启动接空中球的操作的位置,并通过操作决定接空中球的方式和方向。
一.移动
接空中球时的移动必须快速和准确,所以其移动方式主要依靠强移(R1+R2配合方向键)和半强移(R2配合方向键),再辅以方向键的普通移动作为调整。
球开始在空中运行的时候,无论玩家采用哪种换人方式,AI都回马上把操控光标转换到AI认为最适合接球的队员身上。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玩家都可以认可AI的换人,马上进入对该队员的操控当中。如果玩家觉得AI的换人实在太不合理,也可以手动再换人,但这样做也可能会造成某程度的延误。
确定操控的队员后,迅速判断球的大概落点。如果球的飞行路程只在当前的大屏幕里,则可以直接在大屏幕上看到球的落点。如果球的飞行路程超越了当前的大屏幕,则需要马上观察雷达,以雷达为当前监察器,控制我方当前操控的队员向球的落点前进,当球和我方操控的队员同时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再把监察器改回到大屏幕,继续操控。
*
上述操作,对于未曾练习过强移的玩家有一定难度,因为练习过强移的玩家,对于大屏幕和雷达的交替观察会比较熟悉。
在移动到球的落点附近后,要密切注意球的运行情况,不断地用移动校正站位,务求到达最接近落点的位置。如果对方队员也已经到达落点附近,则需要边占据接球的位置,边注意球的运行情况,队员经常会进入推挤状态(见接球篇)当中。
二.接球
(一)接球动作的启动
球移动到什么位置时,AI会作出接球的动作呢?在玩家不进行操作的情况下,球接触到队员的躯体正面的时候(从头到脚),队员就会自动作出接球的动作。
而通过玩家不同的操作,可以令队员在接触到球之前,作出不同的动作,从而把接球的范围有所扩大。
当球到达队员正面前方约1个身位,或到达队员的头顶附近时,就可以开始进行接球操作。需要注意的是,从可以进行接球操作开始到球完全脱离接球位置这段时间内,根据接球的位置不同,队员做出的接球动作也会有所不同。
(二)接球动作的分类
接空中球的动作,根据接球时球所处的位置,一般分为两种:
1.高位接球:当接球时球位于队员胸部以上的位置时,队员用胸部或胸部以上的身体部位接球,例如头,肩膀,胸部等。如球的位置较高,经常会作出跳跃的动作。接球后球的运行方向多为向上。
2.低位接球:当接球时球位于队员胸部以下的位置时,队员用胸部以下的身体部位接球,例如腹部,大腿,小腿,脚等。接球后球的运行方向多为向下。
(三)接球操作键的功能说明
正如篇首所说,队员接空中球的动作,是由AI自动作出的。玩家的任务,就是通过操作决定队员接球的方式和方向。而完成这些操作的键,就是R1,R2和方向键。
R1接球的技术特点:
1.接球时动作幅度大,对抗性高,较难被对方队员干扰;
2.接球后球的移动距离远,有利于接球的同时摆脱对方队员;
3.接球后队员的硬直度大,不利于接球后及时操作,较容易被对方队员先得到球;
4.接球的同时可运用方向键选择接球时球员身体的移动方向,从而决定接球后球的移动方向。
R2接球的技术特点:
1.接球时动作幅度小,对抗性低,较易被对方队员干扰;
2.接球后球的移动距离近,不利于接球的同时摆脱对方队员;
3.接球后队员的硬直度小,有利于接球后及时操作,不容易被对方队员先得到球;
4.接球的同时可运用方向键选择接球时球员身体的移动方向,从而决定接球后球的移动方向。
(四)推挤状态
在实况足球的比赛中,根据双方队员的相对位置和行动,无球队员的状态可分为两种:
1.非推挤状态
2.推挤状态
推挤状态:
双方队员的移动方向相对,且身体发生接触时,其中一方或双方作出推挤的动作,此时作出推挤动作的队员所处的状态称为推挤状态。
进入推挤状态:
玩家控制的我方无球队员在与对方队员的移动方向相对(不要求绝对相对),且身体发生接触时,按下R2(在某些情况下,R1也具此效果),我方队员就会对对方队员作出推挤的动作(对方的队员也可能会作出相应的推挤动作),此时我方队员就进入了推挤状态。
*
经常会有实况玩家抱怨,电脑控制的对方队员很无赖,经常可以从我方控球队员的身后把球抢走。其实,电脑控制的对方队员是利用了进入推挤状态的动作特性,破坏了我方控球队员的身体平衡,从而达到抢球的效果。这种抢球的方法,玩家也是可以做到的。
R2进入推挤状态令对方队员失去平衡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6/b_B6E8CB5A9E436E67C0BEB78B7221BCA0.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6/b_C01E68E8D234E121B7CE2E7B0C842E61.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6/b_7061589129363327B0A313764027DE4B.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8/b_F30E462D517585F05AF3305D4C15850F.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8/b_8DCC935ADC7932ABCAD509812DD03120.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8/b_08915227D08DEEFD6357E9E85237BAD7.jpg
R1进入推挤状态令对方队员失去平衡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4/b_657D963A41332E54BE229EA1B35C740B.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4/b_AC38E2099A4A45E99A1E76B243757E8C.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4/b_F063545DC36AB18064481BC82B7AA200.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6/b_6304EAD228679E3C6F91971F2AA01023.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6/b_B94D96166CDD109F05E6ACF294005DEE.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6/b_85085E80885BCD022543A543117E9290.jpg
在非推挤状态下,接球时移动灵活性较高,接球和后续动作的成功率相对较高;相对的,在推挤状态下,接球时移动灵活性较低,接球和后续动作的成功率相对较低。
一般情况下,玩家应当争取在非推挤状态下接球,因为在非推挤状态下,接球成功率较高,有利于保持或夺得控球权。但是,接应空中球时,经常会有对方的队员进行争夺,怎样才能达到在非推挤状态下接球这个目的呢?
1.在主动制造空中球时(我方主动传出空中球),要注意控制力度和方向,尽可能把球传到有利我方队员接应的位置。
例如:假如用50%的力度传球,球刚好可以到达我方接球队员所站的位置,为了达到在非推挤状态下接球这个目的,故意把力度减轻到40%或把力度加大到60%,然后控制接球队员向球强移,在摆脱对方队员的同时进行接球。
*
有不少玩家觉得实况足球的长传很不实用或很难用。关于这个问题,笔者的看法是:
1.在现实的足球世界中,长传的实际效果更多的是传到位置,再由队员去接应,象贝克汉姆那么精准地直接传到人身边的,毕竟只能是少数;
2.要用好长传,就必须多用,在使用过程中累积经验,这跟强移的情况是比较相似的。
2.在已经进入推挤状态的情况下,争抢位置的同时,间歇性地脱离推挤状态(松开R2,离开对方队员),在球到达前的瞬间,完全脱离推挤状态,进行接球。
3.事先不抢占位置,在球到达的瞬间向球高速移动,借助移动时的力量强行接球。
三.操作分类与实例解释
(一)接球操作的分类演示
1.R1非推挤状态下接球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1/b_BA54BF68046A574C9164E25724DCCFF0.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1/b_357E6F2F151A78247C81362A0E25ACFD.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1/b_1200AB866CEB7A7DF3161141D43BFAD8.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4/b_E31FD5FF9653615311F7D30D73236202.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4/b_0768F5F01BC0D9E5EFD848D99C1F808B.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4/b_12B19C18BA4722BF8DFC8860DE840CAB.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2/b_92F3BEABAC4E1D5A5F3A9DE933C3B046.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2/b_A0C84855067DF4D3C4EA1EA87AD1D3E5.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2/b_C3F77CBBDCCE8F86C76A319852C9998E.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2/b_ABE048A8460F760FA1A593BAC7CB47FE.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2/b_211C16DF7F2D697077D6CB40EA1F1F0C.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2/b_229F8D6E4EE798B377F9DA6459254659.jpg
2.R1推挤状态下接球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7/b_7AAB28D9D351D8536AFBF79E83AB9C72.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7/b_921D04D21325F5802C5D4CE74EB07104.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7/b_0EDC883F19A826D2E91332AEAB53B8B6.jpg
3.R2非推挤状态下接球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0/b_28ADB919A260601DF8E6C9DB888CB3EB.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0/b_4DE49BA19920B5E3A40F6CE18D45B6EB.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0/b_C02C7C1C60E325968F67DB7599AD66AC.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1/b_27E746F3A9EEE1E50F2273A6F4B23EF8.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1/b_853FA19E61ACF73659D3A9AADA07DC14.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1/b_D4A23CC7F207A31D0BB6962D9C22BA40.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2/b_44E23B82B16D836F1E70CF85742522D8.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2/b_31721585603CEDE4E963E4112CE21E46.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2/b_A7CF7708FFE25E804D002F7C7D5444B1.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4/b_BBA1922AB7B66FEB4205ECE55D126CD6.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4/b_7C6BB1E36D635CB34CDF1127515F30E1.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4/b_FF6EB92C8C6DF6CE9196E4F0718F5C0A.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4/b_155F068022A88BA766F706C3BFEF5E2D.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4/b_033B5A6D6472B10FCB77CA5AA0571906.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4/b_AB92B6ED434BDBA614897B5E5C82221E.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6/b_54B2775E69CABDE213F84214F7242B8B.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6/b_D40F41746683195800935080F14E8AE6.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6/b_AFF82190C739684617DB72C3EF726CC1.jpg
4.R2推挤状态下接球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8/b_42EFCD6E5B28135E1816513CA33C0C76.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8/b_5A4C7C39E0BF3CC592CFD466E5C2B1DB.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0/b_1E7FFEB7166AF22B7EDE2F56489FF7BD.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1/b_56D11D7F25BB6E55029CB35126A4F19E.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1/b_8FED100B1308537CD255561807ABC1DD.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1/b_AE7D1581358BAD4BC95AA460AB2E8285.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1/b_72FC916BFAF0DF9FF7A492B2FA81C268.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1/b_AEB72F0B5DC558D084A7D26E898FDF1B.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1/b_73428B0F8617DB7C6C54141778C94DB4.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3/b_578DBF7D11B9A44E64E007DB2DAF769E.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3/b_8A4B7D40149D482D750AD5CB542DB7D9.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3/b_E6FC4C4774C73A47D9455CB736C5F139.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3/b_ABEA2D144D758DA98416FCF1E1DAA010.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3/b_68EA3DCA8C1DD28178ACBEDEEA97817C.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23/b_E6C972B0B1172B89D9C906A986C3F6BA.jpg
(二)衍生操作
1.R2维持推挤状态,令对方队员起跳时失去平衡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25/217136/b_C23BBAE31D75CCFB97C810B95270724D.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25/217136/b_56DB0D4726EBD44A1C16ED8BB51D1C8C.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25/217136/b_84171BEA35C0CEBF7FF3110A1DF016FC.jpg
2.R1让过空中球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6/b_5C54570943D12EA05F40C859528EB892.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6/b_CEBE9B0FBC092CDC6B98D6BDA5FD9015.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6/b_B47BA4ACCDFBA3B4721A66B23D6165A4.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7/b_6563D47F6D341B4AE1BA92FEB6D08818.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7/b_B9C50CCABD96892FABF96748899E1B64.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07/b_31A8B6736D7C298AA462A4054E73E23D.jpg
3.R2接球转身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2/b_FE25EBE404F8A3ED964CB92E810ACE31.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2/b_DCF1A4A08CA3B1CC01686F1D41D43C91.jpg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30/219113/b_CD886D27653CFFBA82E1985089F07675.jpg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马尾 于 2008-7-1 05:30 编辑 ]
lancer-pes
发表于 2008-6-14 16:48
:bz31: 主要应该是想之后的衔接动作把、停球而已、08里面身体弱的停球很容易被强行挤走
Nessi
发表于 2008-6-15 00:26
停球和技术好的球员,强移向后,接球比较舒服。如果是斜着传入,自己可以慢速向前,甚至可以R3下上小挑过人,哈哈哈哈:bz11:
流矢
发表于 2008-6-15 02:22
还真没发现。。。。受教了~
zizou22
发表于 2008-6-25 14:27
几乎不用的。。。
zizou22
发表于 2008-6-25 14:29
顶马尾
2331563
发表于 2008-6-25 22:26
实况新手来取经了
tangmian1982
发表于 2008-6-27 19:33
怎么能把长传球传准,我感觉很难,传不准就只能和人家来回争顶,没机会胸停
xincoffee
发表于 2008-6-28 08:26
看起来挺复杂的
dh12
发表于 2008-7-12 02:13
我争高球一般直接用头...
robinlove0221
发表于 2008-7-14 23:00
我觉的没意思 。
jail6
发表于 2008-7-15 00:50
学习一下17楼
liujiabob
发表于 2008-12-29 12:00
比较详细 谢谢了啊
466680908
发表于 2009-1-3 20:52
胸部停球R2吧,然后加上反方向键。
好像能弄出跳球过人。
具体怎么按不清楚
七仔
发表于 2009-1-4 14:13
看不到图